我在成都的家,因周遭綠化的很好,招來不少野禽。從早到晚,斑鳩、畫眉、白頭翁、麻雀等等在窗前鳴唱往來,十分的怡人。還有我并不待見的鴿群不時呼哨而過,聽起來并不動聽。我喜歡野鳥,愛它們的天真爛漫,愛它們的自由自在。細想起來,我的大半生都與鳥有著難解之緣。
一、夢里啁啾是故園
對鳥的認(rèn)識,是從北京老家屋檐下的燕窩開始。記得五、六歲之前,老家的屋檐下有個燕窩,春天,一如陶淵明的詩句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歸來的燕子在窩里進進出出,辛苦地哺育著窩里的四只雛燕;秋風(fēng)乍起,燕子就飛走了,留下一個空空的巢。我問:燕子為什么飛走?奶奶說:天冷了,它買不起棉襖棉褲,就去南方過冬了。奶奶的話,使我至今對小鳥有一種憐惜的心情。
我家的鄰院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槐樹,常有不知名的鳥兒暫住。夏天午睡時,配合著蟬的鳴叫,總有啄木鳥在橐橐橐地啄蟲吃?,F(xiàn)在回想起來,那童年時的鳥聲依然縈繞心間,讓人感傷和留戀。后來聽父親閑來擺古,知道老北京當(dāng)年棲息有更多的鳥,如北海公園的鷺鷥與鴛鴦,太廟的白鶴與灰鷺。在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初,在經(jīng)過一場對古樹空前的砍伐后,皇城的中心地區(qū)再沒有它們的蹤跡了。老北京們?yōu)榇送磸胤胃?,坊間有言:四九城的氣數(shù)盡了其實,與以后的災(zāi)難相比,這件事僅僅是個開端而已。
我八歲那年,經(jīng)歷了一場有關(guān)鳥類的最荒唐的大事。麻雀居然被列入了四害以至全國共誅之,全黨共討之,全軍共憤之,造成千百年來與中國人民和諧相處的中國鳥類大禍臨頭。記得有幾天,全北京所有機關(guān)、企業(yè)、學(xué)校放假,人人動員打麻雀。我家院子里來了很多人,上房的上房,爬樹的爬樹,有拿氣槍的,有拿彈弓的。老人家負(fù)責(zé)不停地敲盆敲鑼,小孩子負(fù)責(zé)放鞭炮。一時間全北京變成了人類的精神病院和鳥類的生存禁區(qū)。響徹天地的喧鬧和無所不在的捕殺,使包括麻雀在內(nèi)的所有鳥類無處藏身無法立足。很多小鳥飛著飛著就累得掉落而死。幾天過后,滿卡車的鳥尸招搖過市,去政府報功請賞
后來過了很多年,我才知道那時全國如此,造成了許多珍稀鳥類的近乎滅絕。如我居成都已有十余年,鄰近草堂,卻從未聽到過詩圣描述過的黃鸝鳴唱,也沒見過它們的倩影,這是我在成都的一大憾事。
二、鳥語怡神春復(fù)秋
其實,中國的老百姓自古以來是十分善待鳥類的。古人護鳥、愛鳥,表現(xiàn)在行動上,也表現(xiàn)在詩詞中,許多詩詞都說明這一點。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寫過許多愛鳥詩。他在一首詩中深情地寫道: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則反對人們在籠中養(yǎng)鳥,主張多種樹,使繞屋數(shù)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給鳥建一個廣闊而快樂的家園,使人從鳥的快樂中感受到更大的快樂。
老母親去年來成都,說起她老人家童年的故事。她說小時候過臘八節(jié)時有個規(guī)矩,就是在熬好臘八粥后,一定要讓小孩子們盛上一碗粥,端到院子里,用小毛刷把粥糊在樹干樹杈上,讓在冬天饑寒交迫的小鳥們也有個溫飽。這故事很讓我感動了一番。
今春認(rèn)識了一個塞北后的作家,她的書里也有一段與鳥有關(guān)的童年回憶。她小時很淘氣,見到院子里的果樹結(jié)果了,就爬樹摘吃,家里大人一般也不管。有一次卻挨了一頓暴打,原因是她摘了樹頂?shù)墓?。大人們教?xùn)說:樹頂?shù)墓邮橇艚o小鳥的口糧,你吃了,小鳥吃啥?
我在十六歲時養(yǎng)過一只小麻雀,它是從煙筒孔里掉到屋里的。那時它羽毛還沒長齊,小黃嘴嫩嫩的。我有養(yǎng)小雞的經(jīng)驗,對它呵護備至,長大后的它居然堅決不走了,聰明伶俐的它每天圍著人玩?zhèn)€不停,在那個無所事事的年代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
幾年后,我下了鄉(xiāng),接觸的鳥就更多了。村里村外高大的樹上,多是結(jié)結(jié)實實的喜鵲窩;附近的田野在春秋季節(jié)常有候鳥棲息。成群的大雁最為警覺,人很難靠近它們;有時能聽到失群的孤雁在空中的悲鳴,那種凄涼實在難以形容,完全能引起我等游子感情的共鳴;春播時,有農(nóng)戶為防蟲害,把拌了農(nóng)藥的種子種在地里,結(jié)果藥死的烏鴉不知有多少。一番詛咒后,翌年就沒有這種慘象發(fā)生了。
年,我住在成都近郊。春日上午,一只五彩斑斕的戴勝忽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我家。我不費吹灰之力就抓到了它。聽到我興奮的叫聲,趕到客廳的老伴看到我手中的鳥兒,激動中脫口而出:給我看看,這么漂亮的鳥兒,拿到鳥市一定賣個好價錢。聽到這話,我立刻向窗外把手一松,放飛了這美麗的生靈。老伴愣了一下,大怒之后好一陣河?xùn)|獅吼。一向不受氣的我,那天居然極其愉快地面對她的指責(zé),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在這個問題上,我會與你慢慢溝通。
三、關(guān)關(guān)睢鳩總關(guān)情
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蜃佑涗浀倪@首中華詩詞的天字第一首名詩,居然是以歡鳴的鳥兒興起的。此例足以說明古代圣賢們對鳥類的喜愛與重視,對鳥與人類生活及情感關(guān)系的重視。
在華夏的文學(xué)藝術(shù)長河里,借對鳥兒的歌詠而抒發(fā)不同情感的詩文浩如煙海,不少名詩名句深入人心。如,: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詩經(jīng)小雅伐木》);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劉禹錫《金陵五題之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柳宗元);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等等?!督贰而B鳴澗》
在反映真摯愛情的詩文里,鳥兒更有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如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我國第一首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更是以孔雀起興,敘述了感天動地的一個愛情悲劇。至于那句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的混賬話,卻是把人的不端品行栽贓到了鳥兒的身上,遑論廟堂選秀、喜新厭舊、三妻四妾、始亂終棄等等丑類行徑了。至于鸚鵡學(xué)舌之類的誣陷,不消說更是鳥類的冤假錯案了。
我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經(jīng)意地寫過一些涉及到鳥兒的文字,細算起來在全部詩詞里有二十多處。專題寫鳥的也有八首,其中之一有《詠北京前門燕群》:燕繞門樓自在飛,年年作客向春暉。語催庭院胡琴好,尾剪江山細雨微。曾窺舊宮成永憶,又愁新廈更相違。晴空萬轉(zhuǎn)京城韻,脈脈斜陽別夢稀。這首詩表達了我前五十年對故土的思念;其中之二是《題羅巨白畫作之芙蓉小鳥》:系馬停舟即是家。吟詩卅載遍天涯,八千里路遷西蜀,為看芙蓉九月花。此詩表達了我遷居成都后的欣喜心態(tài)。而在今年用心創(chuàng)作的《詠白鷺》:錦江多白鷺,不近俗人家。碌碌漁翁事,翩翩浣女紗。風(fēng)姿傾雅客,神韻異昏鴉。疑是千秋雪,化為仙羽華。卻是我敝帚自珍的得意之作了。
人世間確實常有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如果我不是突然被一只窗前鳴叫的小鳥打動,恐難有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沖動。寫作之中,細細想起鳥兒這種司空見慣的小生靈,竟然與我的生活產(chǎn)生過如此不可或缺的聯(lián)系。我對鳥的喜愛不分高低貴賤,從麻雀到孔雀,從野鴨到天鵝,造化創(chuàng)造了它們,就一定有它們生存發(fā)展的道理。愿人類與鳥類共存,愿鳥兒永遠在晨曦中為美好的世界歡鳴,這種任何權(quán)勢封鎖不住的自由天籟之音,給我以終生的享受和啟迪?!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