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十三、勞傷解三:血瘀、吐血、便血

  氣血本是一體,氣為陽,血為陰。一般都是氣先病,血后病,就是陽主動,變化得比較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陰主靜,變化得相對緩和。一般的病最初都是氣分病,慢慢地會變成血分病,久病多瘀。因為氣血本身不可分,說氣分病、血分病只是偏重于哪方面的問題。從本質(zhì)上講,可以理解為氣分病郁結(jié)比較輕,好調(diào)整一些。血分病可以理解為已經(jīng)出現(xiàn)有形的郁結(jié),就是一氣郁而不通時間久了,氣郁的地方有很多瘀濁慢慢沉積下來,最容易形成的瘀血,就是我們講的血分病。所以講久病多瘀,病久了就變成血分的疾病了。氣和血都算是人體的正氣,《四圣心源》主要是從正氣角度來講,即便談到邪氣,也主要是涉及到了氣和血兩方面,臨床上更多的痰濁、氣結(jié),更重一些的郁結(jié)并沒有談到。所以,黃元御講的瘀血這一部分的血分證,是我們治療有形濁邪包括瘀血的一種借鑒。

 

  一氣是一股陽氣,一股溫和、柔和的陽氣在流通,這股陽氣是陰陽和合的,氣血如一,合二為一的,或者說氣血是比較平和,比較均勻的一種狀態(tài)。一氣流通充盈周身,一身都是非常溫暖,非常柔暢,沒有什么不舒服。一旦出現(xiàn)瘀血,就會阻礙一氣周流,氣血不能到達瘀血阻滯的地方,就會缺少氣血,就是虛的。沒有氣血的溫煦,血瘀的地方就會偏涼、偏寒,就沒有那股氣血充盈的榮潤之氣,沒有光澤。瘀血重的會出現(xiàn)肌膚甲錯,皮膚粗糙,很干燥,就是皮膚沒有氣血的溫養(yǎng),枯燥了,摸上去是涼的。血一定是溫通的,有溫氣才能通暢地流通,一旦偏寒就容易產(chǎn)生郁滯、瘀血。反過來,瘀血也會加重氣血流通不暢的情況。臨床上瘀血的癥狀,主要是發(fā)涼,胳膊腿或哪個地方有點涼,老是暖不過來,這是瘀血最常見的癥狀。另一個是麻木、疼痛,都是不能溫養(yǎng),局部得不到氣血的榮養(yǎng)造成的。這個疼痛和外傷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跌打損傷的疼很明顯,不能碰,一碰疼得很厲害,不碰也疼碰也疼,始終在疼。瘀血導(dǎo)致的疼痛,往往是一種隱痛,疼得不是很厲害,不一定什么時候就疼一下,或者摁的時候可能就疼得厲害,有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地方疼,疼的位置還比較深,比較隱蔽,規(guī)律不是很明顯,這種疼痛大部分是瘀血導(dǎo)致的。

 

  有瘀血的脈象都偏澀、偏虛、偏沉,這是比較輕的郁結(jié)。如果郁結(jié)比較重,就會導(dǎo)致氣郁,瘀血堵在那個地方氣就走不動了,脈摸著很沉又很緊,總體來講都是脈偏沉。瘀血是在體內(nèi)不是在體表,所以脈象一般都偏沉。如果比較輕,脈是澀的,如果比較重,脈可能是緊的,沒有澀象,氣郁在里面比較飽滿,比較緊。但從脈氣的流暢度來講都不流暢,不均勻,脈氣好像磕磕絆絆的,不痛快。舌體偏暗,明顯的會有瘀斑,不明顯的舌頭偏于生硬,不夠柔和,看著不軟,有點板滯、僵直的感覺。

 

  瘀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寒象,老覺得暖不過來,老覺得發(fā)涼,這是瘀血非常常見的癥狀。為什么呢?血得溫而行,左路木氣主血分,只有陽氣充足、陰精充沛的時候,才能夠非常柔和地生發(fā),一旦有瘀血,木氣就升不上去了。另一方面,溫和之氣散不開,陽氣不能四達,局部不能溫養(yǎng),就是涼氣,是一種陰象。從脈象來講,都是陰脈,脈比較沉,出不來,堵在那里不夠流暢,。治療的思路就是去掉瘀血,流通開,讓陽氣能夠升達,就是活血化瘀為主。很多慢性病,瘀血是一個主要的致病因素,很多老大夫非常善于活血化瘀,甚至是見到慢性病,首先就是活血化瘀,效果都不錯,說明瘀血在慢性病里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活血化瘀的藥物很多,黃元御用的是丹皮,桃仁,我經(jīng)常用紅花、元胡、三七、丹參,根據(jù)情況選用?;钛鏊幍乃幬抖急容^濃厚,味厚能夠入陰分,入血分。紅花雖然比較輕,但味兒比較濁,很厚重,不好聞,所以它能入血分。桃仁也是,味兒很大,而且油性比較足,桃仁主血痹,桃樹可以辟邪。丹皮是牡丹皮,牡丹春天開的花很大很好看,生發(fā)之氣非常足的一種象,所以才有這種破血行瘀的作用。

 

  破瘀湯:丹皮、丹參、桃仁,活血化瘀為主;甘草、茯苓、干姜溫運中土,任何時候都忘不了溫運中土;瘀血去了之后,中土得運,桂枝疏達一下左路木氣,讓氣得以升達,讓瘀血導(dǎo)致的木氣不能升達的狀況得以改善;首烏滋養(yǎng)陰精,木氣升達要有根源,水能生木,滋養(yǎng)一下陰氣。有一點要注意,黃元御也提到了,就是瘀血往往表現(xiàn)出陰證,有的是陰虛,一種燥熱之象,是因為瘀血導(dǎo)致氣血不能四達,引起局部失去濡養(yǎng),干燥、上火,甚至開裂,有的皮膚都裂開了。這時不能單純潤養(yǎng),潤養(yǎng)之藥都是偏陰的,不能去掉瘀血,祛除瘀血一定要用入陰分又偏動、能動的藥,去瘀血的藥都是味比較重,能夠入于血分,同時又帶著一股走竄之象,能夠把瘀血推開,同時還得加上溫養(yǎng)的藥,溫運中焦的藥。既然產(chǎn)生瘀血,必然陽氣不足,瘀血是個偏陰的邪氣,一定要溫化,所以在活血化瘀的同時,要用上干姜、炮姜之類溫通的藥,把瘀血化開。

 

  所以你看,單純用滋陰藥來改善瘀血引起的燥象,就會有弊端:滋陰藥會傷陽氣,加重瘀血的癥狀。如果同時沒用活血化瘀藥,滋陰藥往下涼潤,往里收藏的藥性、藥勢,會加重瘀血的病情。所以對瘀血,活血化瘀是必需的;同時,要用上溫通的藥,配合上滋陰的藥,不能滋陰為主。凡是破瘀的藥必然會傷血,也會傷陰,再加上溫通的藥,推動一氣周流,氣行必然也耗傷陰血,都會傷陰,所以配上滋陰的藥,就比較完美了。

 

  活血化瘀我喜歡用元胡和桃仁,對于久病血瘀,瘀結(jié)比較重的情況,元胡破結(jié)化瘀的效果比丹皮的力量強一些,更好一些。桃仁,柔潤有油氣,它的氣是一股濃厚的正氣。桃樹能夠辟邪呀,就是因為有正氣,桃仁也是。桃仁可以祛血痹,把沒用的、污濁的瘀血化掉。一方面是它的油潤,可以把瘀血緩緩化開。另一方面,它的氣很濃,很沖,是一股正氣,可以把瘀血的濁氣沖散,帶出去。元胡,桃仁,一剛一柔。

 

  血癥必然偏涼偏陰,瘀血往往帶著一股寒氣,我喜歡用炮姜,量大些。病久的時候,瘀血比較重,需要緩緩溫通,不能急。病久,病勢比較緩,用藥也要緩,炮姜比干姜更柔和,有時炮姜與木瓜配合用。木瓜是酸味,比烏梅柔一些,木瓜這股酸味,把炮姜這種溫散之味集中在一起,慢慢地去疏通瘀血,溫通流行。這個效果,比干姜更柔和,更持久。對于久病體虛的患者更合適,跟黃元御用干姜用桂枝的意思是一樣的。剛出現(xiàn)的瘀血,用干姜、桂枝沒問題;久病瘀血,炮姜和木瓜更合適。瘀血會導(dǎo)致陰虧,血虛,需要潤養(yǎng),黃元御用首烏,首烏的味濃一些,粘膩一些。我喜歡用玉竹呀黃精呀肉蓯蓉呀,這些滋養(yǎng)藥更清透,更柔和一些,適合一些體質(zhì)虛,年齡大,病久的的血瘀患者。

 

  血瘀的治療:活血為主,配合溫養(yǎng)疏通,滋潤流通,沒有太多復(fù)雜的地方。

 

  血分證,一個是血瘀,血停住不走了,擋在這兒;還有一種是血收不住的了,流到身體之外,就是血脫。氣血本是一體,一旦血脫,必然氣散,必然氣血雙虛,所以出血往往都是急癥。黃元御將血脫分為:衄血,鼻子出血,吐血,胃出血,便血,腸道出血,溺血,小便尿血。血脫,是脫散之象,風(fēng)木外泄。人體是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一氣在身體之內(nèi)不會出來,在里面流通。一旦出血,就不是密閉的通路了,好象一個口子漏氣了。治療上就會有矛盾:出血是個急病,凡病則郁,有郁結(jié)必然要疏通,要用疏通的藥,促進一氣的周流,促進氣血的流通,往往會促使出血加重。

 

  怎么治療?第一,要止血,要把這股外泄的氣收住,不往外散。第二,要流通,氣血收住以后,一氣周流恢復(fù)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這時要流通,把郁結(jié)去掉。止血是把氣收住,不再外出,一個是去掉郁結(jié),恢復(fù)氣血周流。收氣血,會加重郁結(jié),疏通郁結(jié),會加重出血,所以用藥要有所偏重,要根據(jù)出血的輕重,郁結(jié)的輕重,根據(jù)正邪對比,靈活掌握。

 

  衄血,用仙露湯(麥冬三錢 五味一錢 貝母二錢 半夏三錢柏葉三錢甘草二錢 芍藥三錢杏仁三錢煎大半杯,溫服)。鼻竅出血是上焦出血,氣上脫,不能下斂。首先要止血,讓血回來,停止外散,用的是麥冬、五味子、柏葉,都是往里收的藥。尤其是柏葉,葉屬于金氣,收斂的,偏涼的,上焦出血時,或者說,陽明燥金這個系統(tǒng)出血的時候,用同屬金氣的柏葉往里收,止血效果是很好的。麥冬、五味,還有補益正氣的作用。出血必然傷正,傷陰、傷氣,以傷陰為主,所以,用麥冬五味來滋補陰血,扶助正氣,如果加上人參,就是生脈飲的意思了。貝母和半夏都是下行斂降疏通之品,引一氣下行,防止繼續(xù)向上向外疏泄出血。甘草固中焦,芍藥息風(fēng),出血都是風(fēng)木外泄,息風(fēng)也就是祛除木氣的郁結(jié)。杏仁泄肺氣,把上面郁結(jié)泄一泄。

 

  這個方子,首先有止血藥,柏葉為主;其次有流通的藥,分熄風(fēng)和破郁兩方面,出血都是風(fēng)木外泄,要平息風(fēng)木,白芍或是一些清熱之品,都有息風(fēng)的作用。破郁是去掉出血局部的的郁結(jié),鼻衄用杏仁瀉肺氣;剩下就是滋補正氣,引導(dǎo)正氣恢復(fù)正常周流,滋補正氣用麥冬、五味子,引導(dǎo)一氣正常周流,這個地方是氣不能下行,用貝母、半夏引導(dǎo)下行。

 

  吐血用靈雨湯(甘草二錢 人參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干姜三錢柏葉三錢丹皮三錢煎大半杯,溫服。治大吐瘀血者)。吐血病位在中土,中土藥相對多一些。止血藥柏葉為主,中土也屬于陽明燥金。息肝風(fēng)用丹皮,既能活血,又能疏通風(fēng)木。吐血也是氣不能降,用半夏引導(dǎo)一氣下行。干姜、半夏溫運中焦,引導(dǎo)一氣下行。滋補正氣,用甘草、人參,用茯苓去中焦?jié)駳?。還是止血,流通體內(nèi)一氣,去掉郁結(jié),幫助一氣恢復(fù)正常。從滋補正氣的角度來看,在上用麥冬,五味,中焦用人參、甘草,不太一樣,是針對不同部位的氣血特性采用不同的藥物。在上之氣宜降,在中之氣宜養(yǎng),所以用藥不太一樣。還有一個白茅湯(人參二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麥冬三錢,去心 茅根三錢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煎大半杯,溫服。治零星吐鮮血者)治療零星吐血,主要加了降肺氣的藥,把麥冬、五味、芍藥、茅根相當(dāng)于靈雨湯的一些藥加進去了,比較輕的就是。

 

  便血用的是桂枝黃土湯(甘草二錢 白術(shù)三錢 附子三錢阿膠三錢地黃三錢 黃芩二錢 桂枝二錢灶中黃土三錢煎大半杯,溫服)。灶心黃土是止血很好的藥。便血病位在大腸,屬陽明燥金,跟肺氣相比,都是金氣,一個偏上,一個偏下。肺氣不降引起鼻子出血,治療時一氣宜降;大腸出血是往下走,治療時要偏收,往回收,往上升。所以舒達木氣的藥,沒用丹皮、白芍,用桂枝、附子等升達的藥,跟氣血下泄的方向是相反的。黃芩、地黃,清解下面的郁熱,就是虛熱,木氣不能正常舒達,風(fēng)木外泄,局部會有郁熱的。扶助正氣,用地黃、阿膠來滋養(yǎng),便血的出血量都比較大,也需要用收斂力量比較大的藥,滋養(yǎng)正氣,陰津的力量也比較大。

 

  灶中黃土,中藥名叫伏龍肝,是整個方子的靈魂,方名就叫黃土湯。灶中黃土就是農(nóng)家燒柴火的灶,用泥巴壘起來的,燒得時間長了,就有一股溫和醇厚的土氣,就是借用這股土氣止血。中土是一股緩和之氣,土能藏火,能克水。正常的水里藏著一股龍雷之火,不是涼水,所以土克水的本意就是土能藏火。大便出血,氣血下泄,就是火氣不藏,下元必然陽氣虛,治療就是把血往回收,往上收。附子和桂枝,雖然跟出血的趨勢是相反的,但畢竟是偏流通的藥,很難把血收回來。所以我們用黃土這股固守之氣,偏于固守的,既不往上,也不往下。柏葉是偏涼的,偏于下行的,往下出血的情況不合適;往上走的藥,動得太厲害,也不好收。這時就用比較平和的方案,大量的灶中黃土,很平和,不偏上也不偏下,就守在這,哪也不去。

 

  所以,下面出血時不管是大腸,還是女性的崩漏,月經(jīng)出血,用大量的黃土,止血效果都是不錯的。醇厚偏于溫守的這股土氣就把血收住了,血就不會出得這么快了或者就不出了。然后再用桂枝、附子把氣往上升,使往下泄的這股氣轉(zhuǎn)個頭來,往上走,恢復(fù)一氣正常的周流。同時,出血引起的陰精損傷,用地黃、阿膠滋補一下。用甘草、白術(shù)來固守、運轉(zhuǎn)中土。

 

  血止以后,桂枝附子這樣的藥要及時停下來,不要用得太多。因為本身局面還不是很穩(wěn)定,持續(xù)用,反而會引起再次出血,就是氣動的有點過了。一旦血不出了,血停了,后續(xù)就要以培補正氣為主,用比較緩和的藥引導(dǎo)一氣的周流,就不能再用比較駿猛的藥了。

 

  尿血用是寧波湯(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阿膠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三錢發(fā)灰三錢,豬脂煎,研.煎大半杯,溫服),其中止血的藥是發(fā)灰,就是血余炭。尿血下面的郁熱比較重,大部分會痛得比較厲害,所以用了澤瀉、梔子去下面的郁熱,也用了桂枝、芍藥疏通木氣,同時用阿膠滋養(yǎng)陰精,茯苓、甘草運中土。只用了桂枝舒達木氣,沒有大量地用附子。因為他認為尿血有郁熱,所以用澤瀉、梔子祛局部郁熱。便血呢下面偏寒,尿血下面偏郁熱,根源都是土氣虛,不能斡旋,引起下面郁熱,所以清熱藥不能太多,一旦血止,梔子馬上停掉。郁熱一去,就不會出血了,這時趕緊用溫養(yǎng)疏通的藥,緩緩引導(dǎo)恢復(fù)到一氣周流就可以了。

 

  這幾個方子的主要思路,一是先用止血藥,不同部位出血,藥物不太一樣,他用發(fā)灰、灶中土、五味子、柏葉,實際上白芨、三七、云南白藥都是一些比較好的止血藥,可以靈活選用,比如肺臟內(nèi)部出血,白芨止血很好。

 

  另一方面,要針對性地去除郁結(jié),恢復(fù)一氣周流。就是首先把出血堵上,之后該流通的流通,如果不堵上,用流通的藥,血跟著就出來了。堵住以后,根據(jù)不同的出血部位,用不同的藥物,把一氣引導(dǎo)到正道。不同部位會有不同郁結(jié),有的是瘀血、有的是郁熱,也有是單純正氣虛,根據(jù)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藥。比如鼻出血,用杏仁來泄肺氣,單純的氣分郁結(jié)。吐血用丹皮,中土這塊有血瘀,所以用到丹皮,把瘀血的因素去了。便血這塊,用的是黃芩,去局部的郁熱。尿血這塊,用的是梔子、澤瀉。不同部位出血,就會有不同的郁結(jié),或是氣郁,或是火郁,或是血瘀,就用不同的藥,把郁結(jié)給去掉,一氣就容易流通了。

 

  另外,郁結(jié)去掉之后,還要用一些息風(fēng)的藥,控制風(fēng)木不要太肆虐。凡是出血,必是風(fēng)氣外泄,除了去除局部郁結(jié),還要把木氣控制一下,所以他用了芍藥、桂枝之類的藥,都屬于息風(fēng)之類的藥。再剩下的就是扶助正氣了,血屬于陰精,所以會用一些滋養(yǎng)陰精的藥,像阿膠、當(dāng)歸、麥冬、地黃可以選用。還有一部分藥物是引導(dǎo)一氣恢復(fù)正常周流的,出血在下,是氣往下泄,要用一些升達木氣的藥,引導(dǎo)往上走。出血在上,就用一些往下走的藥,引導(dǎo)一氣下行。衄血時用五味子、半夏都是往下走的藥,便血時用桂枝、附子都是往上走的藥。

 

  就這么幾部分藥物,一是先止血,止血之后整個一氣周流就比較好了;這時可以選用不同藥物去掉引起出血的郁結(jié),同時還要適當(dāng)控制一下木氣的肆虐,用點息風(fēng)藥,這樣就把病勢控制住了??刂谱≈?,再用滋養(yǎng)陰津的藥,最后是溫運中土和引導(dǎo)一氣恢復(fù)正常道路的藥,溫運中土是為了固守大局,中土是一身之氣的源頭,后天來講它是一個來源,那么引導(dǎo)一氣回歸正路,就是該升的升、該降的降。其實理解好了,就不用背這幾個方子了,治療原則不外乎這幾個方面,即便碰到這邊沒講到的情況,按照這個原則自己去組方,也可以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根塵老師講《四圣心源》(十三)
桃仁承氣湯
名醫(yī)治療子宮肌瘤的經(jīng)驗
血府逐瘀丸與桂枝茯苓丸同吃
深入討論當(dāng)歸芍藥散
柴胡理中湯與“ 虛則行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