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城東南泗河
建于隋朝的兗州興隆塔
璀璨的北齊文化
《北齊沙丘城造像殘碑》即《北齊河清三年造像記》,簡稱《沙丘碑》。1993年出土于山東兗州城東南泗河中。殘碑高38厘米,長141厘米,現(xiàn)存于山東兗州市博物館。
沙丘城碑上有:“以大齊河清三年(564),歲次實沉,于沙丘東城之內(nèi)”一段文字,據(jù)此可知,在北齊時兗州(瑕丘)就有沙丘之稱,沙丘城即山東兗州城。
這一碑刻是李白移家山東家居兗州的鐵證。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詩:“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薛天緯先生曾謂:近百年來,李白研究的最大實物發(fā)現(xiàn),就是沙丘碑。著名李、杜研究專家蜀人劉友竹先生1994年來兗州時見到此碑,萬分驚喜,當即賦詩一首,詩云:
太白仙居久探求,不知何處是沙丘。
已征文獻窮墳典,終見碑銘脫隱幽。
我佛慈悲留證據(jù),吾人驚喜識源流。
“山東李白”何曾誤,第二故鄉(xiāng)為兗州。
另外,此碑刻的書法價值也極高,其書飄逸秀美,舒展自然,結(jié)體為楷書,波磔有隸意,堪稱為北齊時期書法的珍品?!稌ā钒丛笕目?,以資人們研究、摹習(xí)。
【馬駿書法編輯整理,轉(zhuǎn)載復(fù)制使用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