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龍教授善治內科雜病,治療皮膚病,多從“肺主皮毛”的中醫(yī)理論出發(fā),認為某些皮膚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肺的生理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臨床上應用中藥酒治療皮膚病,臨證中療效顯著。
張教授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數十載,勤研經典,博采眾方,在治療皮膚病方面尤為擅長。張教授認為: “皮膚病雖形于外,而多源于內?!惫手委熎つw病不應只拘泥外治,更注重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筆者有幸隨師侍診,受益匪淺,今僅就教授治療皮膚病經驗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從肺論治
從肺論治,治在形《素問·五臟生成篇》曰: “肺之合皮毛,其榮毛也。”《靈樞·經脈》篇曰: “手太陰肺經,氣絕則皮毛焦?!泵鞔_指出了肺與皮毛相輔相承的密切關系。
在生理功能上,肺主宣發(fā)如霧露之溉,濡潤皮毛四肢百骸。
在病理上,肺與皮毛相互反饋、相互影響。如果肌表不固,則外邪易從皮毛侵入人體,影響及肺,使肺宣降失常; 反之,當肺失宣降,則不能輸精于皮毛,肌表失于濡潤,魄用失常,痛癢為病。
正如張景岳在《類經》解釋為“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苯淌谡J為肺為嬌臟,主宣發(fā)肅降,一則司汗孔之開合,二則宣發(fā)精微,濡潤皮毛,其致皮膚為病,不外虛實兩端,實則如外邪入侵,肺衛(wèi)肌表首受其害,邪氣郁蒸于肌膚而成斑、疹等皮損; 或邪毒郁滯肌表肺衛(wèi),閉郁不宣,腠理閉阻不通,經氣不暢而氣血壅滯,邪郁生熱,熱微則癢,熱甚則痛。虛則如臟腑虛弱,氣血津液乏源,肺無以宣發(fā),皮膚失潤槁萎癢痛。
張教授認為肺的生理功能不外乎宣發(fā)和肅降,病理變化不過氣機紊亂和水液代謝失調,提出治肺之關鍵在于治氣與水。諸藥配伍,以達宣降氣機,運化水液之舉,為本方之妙用耳,故將其立為調理肺臟基礎方,每每用于治皮膚病之中,以宣肺布津而達榮養(yǎng)肌膚之效。
從心論治
從心論治,治在功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流注全身,發(fā)揮營養(yǎng)和滋潤作用。若心氣充足,則血脈通暢,是心功能正常的體現。
導致瘙癢的原因有虛實兩大類,即風、濕、熱、蟲實邪引起的氣血不和與血虛所致的肌膚失養(yǎng)。癢作為最常見的自覺癥狀之一,與痛一樣其產生主要受心神的影響。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曰: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strong>
“癢”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 “癢,瘍也。”瘡癢,即瘡瘍,包括癰疽、疔、癤、丹毒等皮膚疾患。
心藏神,主神明,痛癢是瘡瘍的主要癥狀,又為神志癥狀,故其產生是因為心的功能發(fā)生障礙所致。因此痛癢的發(fā)生機理均可以用心主血脈和心藏神來闡釋。
教授推崇《內經》“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所以任物者謂之心”的論點,認為皮膚病的發(fā)生與“心主血脈”和“心藏神”密切相關,皮膚病之痛癢異常感覺之象,是由心來主導反映的,故從心論治。
以形治形
以形治形,治在皮皮膚病的病因病機雖然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內因、外因二類。外因主要是風、濕、熱、蟲、毒等。
金元四大家劉河間云: “六氣皆從火化?!痹诩膊“l(fā)展過程中,有的疾病在初期階段并不具有火熱征象,待至中后期火熱又常常成為風、濕、燥、寒的轉歸,進而呈現一派火熱之象,可見紅腫、熱、癢、痛等局部癥狀。
內因主要是指臟腑功能失調,火熱邪毒內生,通過經絡由里出表而反映在皮肉,同樣表現一系列的火熱癥狀。無論外因,還是內因,無論是表邪入里,還是里熱外達,其基本病機就是局部氣血壅聚不散、經絡阻塞不暢。而氣血瘀滯必致衛(wèi)氣蘊積,陽郁化熱。
“天下之事皆有道,而醫(yī)為之道,道法自然”,教授認為皮膚之形,在于皮和毛,本著以形治形的原則,在治療皮膚病當中,每善用皮、草之物,如丹皮、地骨皮、白鮮皮、冬瓜皮、茯苓皮、茜草、紫草、旱蓮草、生甘草、白蒺藜之品,以皮達皮,以草療皮之義。
其中經常白酒做藥引,丹皮入血分而瀉伏火; 地骨皮甘淡性寒,涼血除蒸; 白鮮皮祛風解毒止癢,清熱燥濕; 冬瓜皮、茯苓皮利水、消腫; 茜草、紫草涼血、散血; 旱蓮草斂陰滋養(yǎng); 生甘草解毒和中。諸藥合用,以達清熱、涼血、潤燥、消腫、疏風止癢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