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越來越多中藥不良反應事件的出現,揭示了“天然藥物無毒無害”這一普遍觀點的錯誤性。筆者現就中藥不良反應的來源及預防作一淺談,追根溯源是為了更好地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通過對中醫(yī)藥典籍的考證以及近些年來中藥不良反應實例的分析,歸納總結出中藥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有“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之觀點,即三因制宜中的因時制宜?,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藥物的療效、毒性、藥動學變化都與時間節(jié)律性有一定的關系,通過遵循一定的節(jié)律性規(guī)律,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藥物在機體內的作用,最小程度降低藥物的毒性,如峻下逐水藥不宜飯后或臨睡前服用;安神藥不宜早上服用等。因此,不適宜的給藥時間是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藥不良反應與給藥時間的關系見表1。
藥物 | 適宜給藥時間 | 不宜給藥時間 | 毒性 |
---|---|---|---|
峻下逐水藥 | 晨起空腹時服藥 | 飯后或臨睡前 | 影響消化功能或夜間睡眠 |
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消食藥 | 宜飯后服用 | 空腹服用 | 影響消化功能 |
安神藥 | 宜在睡前30 min至1 h服用 | 早上 | 精神倦怠、乏力 |
緩下劑 | 宜在睡前服用,以便于次日清晨排便 | 早晨或白天 | 影響夜間睡眠 |
中藥的超劑量服用也是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中藥的用藥劑量應根據病人的情況、藥材的品質及臨床應用的需要來確定。用量過大往往會因其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可危及生命,如金石類藥材用量過大往往會導致重金屬中毒;作用較強,性味較烈的藥物用量過大往往產生肝毒性或腎毒性等,如鎖陽等。中藥不良反應與給藥劑量的關系見表2。
藥物 | 用法用量 | 毒性 | |
---|---|---|---|
鎖陽 | 內服:煎湯,7.5~15g,入丸、散或熬膏 | 大劑量應用可引起腎毒性 | |
肉桂 | 煎服:宜后下或焗服,2~5g,研末沖服,每次1-2g | 大劑量使用可導致胃痛、食欲不振、便秘、少尿、尿閉、排尿困難等不良反應 | |
檳榔 | 內服:煎湯,6-15g,單用殺蟲,可用60-120g,或入丸、散,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yōu)于陳久者 | 過量口服可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 | |
苦參 |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研末敷或浸灑搽 | 超量中毒后可出現流涎,步伐不穩(wěn),脈搏加快,呼吸急促 | |
馬錢子 | 內服:炮制后入丸、散,每次0.2-0.6g。大劑量0.9g。外用:適量,研末撒、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攤貼 | 過量服用可引起脊髓反射性興奮,甚至角弓反張,最終導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 |
蓖麻子 | 外用:適量,搗敷或調敷。內服:入丸劑,1-5g,生研或炒食 | 過量服用可引起胃腸道反應,中毒性肝炎及急性腎功能衰竭反應居多 |
錯誤的療程
中藥的療程也是要根據患者病情來決定的,一般來說,如果是急性病,且病情比較輕的話,是5~7 d左右為一療程;如果是慢性病,且病情較嚴重的話,是10-15 d左右,甚至更長。一些無中醫(yī)藥學知識背景的用藥者,受“天然藥物無毒無害觀念”的影響,任意延長服藥時間,長期服用,這也是中藥不良反應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療程與不良反應的關系見表3。
藥物 | 毒性 |
---|---|
雷公藤 | 長期使用可導致毒性物質蓄積,易引起不良反應 |
川烏 | |
草烏 | |
大黃 | 長期使用產生藥物依賴 |
番瀉葉 | |
黃藥子 | 長期服用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
蒼耳子 | 長期使用可對神經、心肌及肝臟造成損害 |
麻黃 | 長期服用可出現成癮性 |
甘草 | 長期使用可造成水腫 |
甘遂 | 長期使用可引起脫水 |
細辛 | 長期服用可導致腎功能損害,揮發(fā)油中的醚類物質可誘導肝癌的發(fā)生 |
中藥不良反應的產生也跟中藥材品種混亂有關。而中藥材品種混亂的主要原因有:(1)同物異名;(2)錯誤的藥物;(3)錯誤的產地。除此之外,錯誤的炮制方法也會增加中藥的毒性,如雄黃水飛后可以減毒增效,火煅后就會成為毒性更強的砒霜。錯誤的藥物與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及原因見表達4。
藥物 | 易混淆品種 | 易混淆品種副作用的來源 |
---|---|---|
木通 | 關木通 | 關木通內含馬兜鈴酸A、B、D及其衍生物,可損傷腎小管及其間質 |
人參 | 商陸 | 商陸的商陸毒素和組織胺為其主要有毒物質 |
五加皮 | 香加皮 | 香加皮中含有強心苷類成分,易引起胃腸道反應及心律失常的癥狀 |
敗醬草 | 北敗醬草 | 有報道顯示,北敗醬可引起皮膚過敏 |
膽南星 | 天南星 | 天南星中草酸鈣針晶及所附蛋白酶類物質含量較膽南星高 |
柴胡 | 大葉柴胡 | 大葉柴胡有強烈致吐作用 |
朱砂 | 朱砂(廣西產) | 廣西產朱砂毒性較大 |
千里光(菊科千里光) | 歐洲千里光 | 歐洲千里光主要含千里光堿,其毒性是阿多尼佛林堿的3倍 |
白附子 | 關白附 | 關白附中所含的有毒物質雙酯型生物堿是其毒性的主要來源 |
用藥過程中,兒童和老年人較易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這是因為幼兒的肝腎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身體里一些酶系統(tǒng)尚未完善,因此對藥物敏感性較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退化,對藥物的代謝排泄功能降低,易發(fā)生藥物積蓄體內中毒的現象。因此老年人和兒童忌用大毒類、瀉下力強類、有肝腎毒性類以及含重金屬的中藥材及其制劑。除此之外,其他特殊人群與用藥不當的不良反應見表5。
特殊人群 | 禁(慎)用藥物 | 不良反應 |
---|---|---|
哺乳期患者 | 毒性中藥,如巴豆、斑蝥、大薊、馬錢子、烏頭 | 引起嬰兒或患者中毒 |
大寒大熱類中藥,如麝香、番瀉葉、大黃 | 使乳汁變顏色,引起幼兒腹瀉,或可抑制乳汁分泌 | |
含重金屬類中藥,如含汞或鉛 | 幼兒積蓄中毒 | |
炒麥芽、花椒、芒硝 | 回乳 | |
妊娠期患者 | 活血化瘀類中藥及其制劑,如桃仁、水蛭、云南白藥、三七片等;潤下類藥物及其制劑;開竅醒腦類中藥及其制劑 | 易致流產 |
涼血解毒類中藥及其制劑,如牛黃、牛黃解毒片、六神丸等 | 懷孕早期易致流產或胎兒畸形,懷孕晚期易致胎兒智力發(fā)育低下 | |
行氣祛風類中藥及其制劑,如牛膝、川烏、虎骨木瓜丸、大小活絡丸、天麻丸等 | 易致流產或胎兒發(fā)育障礙 | |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 可致肝細胞損傷的中藥及其制劑,如黃藥子、蒼耳子、千里光、魚膽、雷公藤、棉花子、艾葉、蓖麻子、苦杏仁、蟾酥、木薯、廣豆根、北豆根、砒石、苦楝子、石榴皮、地榆、密陀僧、鉛丹、鉛粉等 | 如超量服用可致中毒性肝炎,其中川楝子還可引起神經系統(tǒng)和心血管損害 |
肝毒性中藥及其制劑,如蒼耳子、綿馬貫眾、黑面葉、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紅茴香、金果欖、白花丹參等 | 過量服用可致膽汁淤積型肝炎或混合性肝炎 | |
過敏體質患者 | 含有過敏物質的中藥及其制劑,如枸杞子、何首烏、垂盆草,以及中藥注射劑等 | 已致過敏性皮炎、藥疹、哮喘、高熱、以及休克等過敏反應 |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診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果對病癥辨證不清,容易造成不合理用藥,輕者無效,重則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中藥適應證與禁忌證見表6。
常見藥物類別 | 適用癥 | 禁忌證 |
---|---|---|
發(fā)散風寒藥 | 風寒表證,證見惡寒發(fā)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等 | 風熱表證,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咽干口渴、頭痛目赤、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緊等 |
清熱藥 | 氣分實熱、濕熱、熱毒、血分實熱及陰虛發(fā)熱等里熱證 | 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慎用陽盛格陰,真熱假寒者忌用 |
祛風濕藥 | 適用于風濕痹證之肢體疼痛,關節(jié)不利、腫大筋脈拘攣等 | 辛溫性燥的祛風濕藥,易傷陰耗血,陰血虧虛者應慎用 |
化濕藥 | 適用于濕阻中焦之證 | 氣虛及陰虛血燥者慎用 |
利水滲濕藥 | 適用于水濕內停之證 | 陰虛津傷者應慎用或忌用,部分通利作用較強的藥物(如澤漆、木通等),孕婦應忌用或慎用 |
溫里藥 | 適用于治療里寒之證 | 實熱證、陰虛火旺、津血虧虛者忌用,孕婦慎用 |
活血化瘀藥 | 適用于血行不暢、淤血阻滯之證 | 不宜用于婦女月經過多,對于孕婦尤當慎用或忌用。破血逐瘀之品對于體虛而兼淤者慎用 |
收澀藥 | 為治標之品,適用于各種滑脫不禁之證 | 不適用于邪氣未盡之證及滑脫不禁、元氣大虧而至的脫證 |
是藥三分毒,那么,如何正確使用中醫(yī)藥,在最大限度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優(yōu)勢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呢?
第一,當患者患需要多藥同服時,應咨詢醫(yī)師,避免因擅自服藥所導致的藥物劑量加大,服藥時間過長,多藥聯(lián)合應用出現不良反應等情況,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發(fā)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的人群;
第二,當中藥使用者希望通過長期服藥達到養(yǎng)生保健目的時,應選擇藥效緩和的品種,低劑量,短療程服用,必要時候需咨詢醫(yī)師,定期體檢,檢查肝腎功能;
第三,咨詢醫(yī)師請選擇具有正規(guī)資質的醫(yī)療機構的大夫,購買中藥要到正規(guī)藥店購買,不輕信江湖游醫(yī)。
中醫(yī)藥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智慧的結晶,數千年來,為中國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最大程度上發(fā)揮中藥的療效,降低中藥不良反應,是我們每個中醫(yī)藥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