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澹寮方》中記載云∶曾在西蜀藥市中,有一道人售賣斑龍丸,每日必大醉而高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zhuǎn)靈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guān)下穴”,朝野盡相傳遍。
這首詩歌算是古代最早的廣告語了,意思大概是說,當(dāng)人體的腎精虧虛衰竭時,什么“九轉(zhuǎn)靈丹”都是騙人的,只有他的“斑龍丸”能補精益髓,大補元精。那這個流傳至今斑龍丸藥物組成都有什么呢?為什么竟會有如此大的功效?請接著來往下看,我從醫(yī)學(xué)的角度來為大家解說此秘方。
斑龍丸配方:鹿霜24g 鹿膠24g 菟絲子24g 補骨脂12g 柏子仁24g 熟地24g 茯苓24g
方中鹿膠即鹿角膠,又稱白膠;鹿霜即鹿角霜,另名鹿角白霜。鹿角膠、鹿角霜均為鹿角的加工品。鹿又名斑龍,此名最早見于《澹寮方》一書。按《乾寧記》云:“鹿與游龍相戲,必生異角,故鹿稱龍?!币蚵股砩嫌邪咨唿c,所以又叫斑龍。鹿睡時以首向尾,口朝尾閭,故善通督脈;頭為六陽之會,茸角又集于鹿首,因此鹿角的作用不是其他尋常含血之品所能比的。
入藥鹿角系采用梅花鹿或馬鹿已角化的老角,分砍角與退角二種,其中退角是雄鹿于換角期自然脫落者,多在三月至四月間采收。用鹿角熬制而成的膠塊即是鹿角膠,所剩下的骨渣即鹿角霜。古人(清·王子接)認為“凡入房竭精,耗散其真,形神俱去,雖溫之以氣,補之以味,卻不能復(fù)。故須用有情之品專走督脈,搬運精髓,填于骨空,會于督脈之囟門而使髓海充盈”。
其中本方血肉有情之品,主要用的就是鹿膠和鹿霜,二者功能上相似,均有溫腎壯陽、滋精益血之功。但鹿角霜主通督脈之氣,鹿角膠主溫督脈之血,故膠的滋養(yǎng)精血作用可能會更好一些,但卻多了滋膩之性。方中膠、霜同用,則不僅能溫腎助氣,同時也可起到滋養(yǎng)精血的目的。
另外,方中還用到了熟地黃、柏子仁來加強滋養(yǎng)精血的效果,用菟絲子、補骨脂來加強溫腎助氣之功。除此以外,柏子仁屬木性潤,能通心而養(yǎng)心氣,又能入腎而潤腎燥,與補骨脂搭配,不僅有水木相生之妙,亦有水火既濟之功。再搭配性上行而功下降的茯苓,接引諸藥而達督脈,上朝腦髓,所以才能治虛損,理百病,駐顏益壽延年的效果。
此方陰陽精血俱補,藥效平和至極,臨床上對于尺脈澀弱,房勞所傷或先天不足者,都較為合拍,對癥治療,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