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斜風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寫作背景】
宋朝元豐七年(1084)的一個春日,蘇軾正在趕赴汝州(今河南汝縣)擔任團練使的途中,經過泗州(今安徽泗縣),接受知州劉倩叔的邀請,與他一起同游南山。詩人就此行后來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首詩的前三句,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景色:冬天過了,春天到來,細風斜雨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陽光明媚照亮了河灘;從洛澗流出的清淺的河水,進入淮河后緩慢地向前流去。
后三句,是寫詩人在此景中的行為和感受:中午時分,泡一杯冒著雪花般泡沫的清茶,品嘗著放在春盤中的山間嫩綠的蓼liǎo茸蒿筍,是何等的快樂,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p>
末尾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全詩的“詩眼”,起了化龍點睛的作用,短短七個字,卻回味無窮。什么是“清歡”,就是“清淡的歡愉”,也就是對簡單、平靜、清雅、淡泊的生活的追求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