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感動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結(jié),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與心靈體驗。我們之所以感動或能夠感動,是因為生活中擁有諸多的樸素或明亮的細節(jié),而正是這諸多的細節(jié),編織這美麗的燦爛的花環(huán)。不久前讀到一篇題為《學會感動》的文章,讀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果現(xiàn)代人連感動都要學而時習之,那實在是一種莫大的無奈和心靈的悲哀。由此可以窺之,盡管生活有那么樸素和明亮的細節(jié),但人們已經(jīng)不再感動或不那么感動了。在紅塵的起落間,感動似乎被擠到了遺忘的角落。這是視而不見,還是心靈漸漸趨于冷漠和麻木?亦或是金錢的銅臭味兒,朦朧了心靈深處那道亮麗的風景?
當我踏著一路荊棘從紅塵深處走來,我確是常常被感動。那種美好的難以解釋的心靈的體驗使我準確地記住了這些樸素或亮麗的生活細節(jié),并使我愈發(fā)堅信人性的美好和燦爛,并催發(fā)我成為一個能夠感動別人的人。盡管庸常的平淡的生活會迷離我易感的脆弱的胸懷,但我始終睜大一雙明亮而又天真的眼睛,去捕捉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那美麗動人的花環(huán)。
這樣的細節(jié)只要跌進我的視野,必將沉淀為我心靈深處精神的部分。我可能流淚也可能不流淚,我可能歡笑也可能不歡笑,但當目光觸摸到人性中最絢爛的部分時,我的心靈便遭遇了震撼。這震撼可能有強有弱,但這并不妨礙這些細節(jié)成為潤補我心靈的養(yǎng)料。而那剎那或經(jīng)久的震撼,必將抖落積在心靈之上的塵垢,使我成為一個純粹的或接近純粹的人。我知道有一種感應(yīng)應(yīng)該是與生俱來和無師自通的,倘若連感動都成為一門必修課程,那實在是對人性的一種羞辱和扼殺。我們不能感動上帝,但我們起碼應(yīng)該感動自己,這是因為我們經(jīng)歷的生活中有著許多令人感動的人和事。一個穿行在感動蹊徑上的人,是注定最先發(fā)現(xiàn)陽光和鮮花的,并在那里陶醉和品味人生的真味,也許天使的翅膀就在那一刻翩翩而來,讓我們記住涌動的紅塵中那些接踵而至的芬芳的花朵。
只要我稍一駐足,深情回望自己走過的路,那長長的旅途上綻滿了數(shù)不清的芳香的花朵它們因我的感動而魅力持久的開放著,永不凋謝永不迷失。在生命的最初,慈母的一聲叮嚀慈父的一聲教誨令我感動;二十五歲生日那年,身在西北邊城的我,夜半趕來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他仆仆風塵手持生日蛋糕他說汽車半路拋錨來遲了,接過朋友的蛋糕和生日祝福,我感動不已;三十二歲那年的夏天,我即將遠離生活多年的邊城,在車站面對前來送行的諸多朋友,我止不住淚如雨下,我仿佛沐浴在燦爛的人性的陽光深處;在我人生最黯淡最殘酷的歲月是感動的花朵,芳香和溫暖了我行將冷寂的熱血:一位七歲的小男孩在來信中夾寄了五角錢,他說叔叔這是媽媽給我買零食的錢,寄給你治病吧!握著那張發(fā)燙的紙鈔,我不能不感動;一位妙齡女孩遠道而來,她在我的病榻前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直到嗓子發(fā)啞,那關(guān)愛的旋律依舊在我灰暗的心空回蕩,面對女孩甜美的歌聲和至善至美的心靈,我不能不感動。當感動成為互感的風景時,那便是人性中最美的寫意。七年前的午夜,一位身患白血病的美麗的少女向我訣別,她說感謝我在她人生的最后旅程給以她無私的關(guān)愛和幫助摞下電話,持久的感動地震般搖撼我平庸的心靈,這是女孩在彌留之際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留下的聲音,而這聲音并未因女孩的離去隨風而逝,只要我在寧靜的午夜,在如晝的燈光五看到電話,我就會憶起那位消隱在天國的女孩
一位偉大的哲學家說過: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愛。由此一切友善和美好的事物,都應(yīng)令我們深情地憐惜并感動其中。我以為,在蒼茫的流星般的人的一生中,感動是人之心靈最為珍貴的體驗,是一種莫大的陶醉和幸福。而一切漠視人世間美好事物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并引以憾。感動是與生俱來的情節(jié),我們應(yīng)該學會感謝生活,在紅塵的起起落落間,看到陽光和鮮花以及一些妙不可言的事物。在人性的陽光下,每一顆真誠的心都會發(fā)出寶石般的光芒。
我就這樣心甘情愿地成為感動的俘虜。平凡的日子里,我睜大一雙明亮而又天真的眼睛,不經(jīng)意間,純凈的心野便撇落一片五彩繽紛的花瓣。全文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