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又稱為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橘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區(qū)。10至12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果實,剝取果皮,陰干或通風干燥。廣橘皮(陳皮)剝取時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陳皮)藥材分'陳皮'和'廣陳皮'。
夏季高溫,加上雨量的增加,又濕又熱的天氣很容易造成體內生濕,造成消化不良、感冒、疲勞等不良反應。
在長江以南各地區(qū),人們做菜時常常要加入陳皮,這是因為地處嶺南,氣候潮濕。長期生活在潮濕環(huán)境中的人,容易感受環(huán)境中“濕邪”而造成脾胃運化功能的損傷。
民間有言“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你對陳皮又了解多少呢?
陳皮是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 。采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干燥。
廣東福建 四川 重慶浙江 江西湖南等地。其中以廣東新會、四會、廣州近郊產者質佳,以四川、重慶等地產量大。
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不規(guī)律,精神壓力大,產生濕熱、氣郁、痰濁的機會則增多,疏理肝氣、養(yǎng)肝柔肝是一個好方法,比如可以經常嚼嚼陳皮,或者喝茶的時候加幾片陳皮,有疏肝和養(yǎng)胃的效果。
1.用于胸腹脹滿等癥。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于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 ,又能行氣寬中,用于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癥。常與木香、枳殼等配伍應用。
2.用于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癥。橘皮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故常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悶、便溏苔膩等癥,可配伍蒼術、厚樸同用又善于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藥,每與半夏、茯苓同用。
3 .用于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惡心嘔吐等癥。該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癥,常與人參、白術、茯苓等配合應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
4.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惡心嘔吐,若胃寒嘔吐,可與生姜同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茹、黃連等藥同用。
陳皮冬瓜老鴨湯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夏季常吃瓜,郎中不找,中藥不抓”。夏天是多種瓜類上市的季節(jié),這個時候多吃冬瓜,可以解渴消暑,降火去燥,而且還有不少食療作用。
食材:陳皮少許、冬瓜500克、薏米50克、老鴨半只、生姜少許、食鹽少許。
做法:1.把老鴨去臟雜、尾部,切塊;陳皮、薏米浸泡2小時;冬瓜連皮切厚塊;生姜切片;2.把老鴨、陳皮、薏米、生姜下瓦煲,加清水沒過,大火滾沸后改小火滾約1.5個小時,調食鹽即食。
功效:此湯滋陰消暑。
陳皮骨
材料:凈肉排10條、每條長約7厘米、陳皮1小塊、精鹽5克、味精3克、雞粉4克、白酒s克、麻油3克、蔥1條、生姜l片、胡椒粉0.1克、白糖2克、錫箔紙10小張
制法:
(1)先將陳皮用水浸軟,用刀剁碎待用。排骨裝在大碗,把已剁碎的陳皮連浸的水倒入排骨內,再放入精鹽,味精,先用手攪拌均勻,再加入白酒,雞粉,蔥,胡椒粉,生姜片,再攪拌均勻;腌制30分鐘(也可放入雪柜保鮮)待用。
(2)把錫箔紙每張剪成10厘米X 10厘米大,再把己腌制好的排骨加入麻油拌勻;把每條排骨分別放在錫箔紙上,然后包成條狀待用。
(3)將鍋洗凈燒熱,放入生油燒熱,候油溫約180℃時;將已包好的排骨放入鍋內炸,用漫火炸8分鐘即熟,撈起,分別放在盤上即成。
風味特點:味道香醇,肉質嫩爽
秋季潤肺湯
原料:川貝母5克、梨一個、橘絡2克。橘絡能通肺絡,對于肺有火、咳嗽、吐痰人的有很好的作用;川貝母可以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梨有潤肺、清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做法:將川貝母在水中浸泡一個小時;鍋中放入500毫升水,涼水放入泡好的川貝母;開鍋改成小火煮1個小時;將梨切成小塊,將梨和橘絡放入鍋中煮制2分鐘即可。
用法:梨當頓吃完,水喝一半,一天內不斷往里兌水飲用,一直到晚上能把川貝母咀嚼吃掉就把川貝母吃掉。
功效:止咳、化痰、清咽、潤肺。
1. 橘皮(包括橘紅與橘白)泡茶,適宜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適宜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 氣虛體燥、陰虛燥咳、吐血及內有實熱者慎服。
陳皮食療作用: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氣香宣散,可升可降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
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滿悶,頭目眩暈;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秘結;乳癰疥癬,中魚蟹毒、酒毒。
陳皮食物相克:陳皮不宜與半夏、南星同用;不宜與溫熱香燥藥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