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 素三彩
中華古玩網(wǎng) http://www.gucn.com
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并不限干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zé)傻乃卮商ド嫌貌视蕴钤谒瓤虅澓玫募y樣內(nèi),再經(jīng)低溫?zé)?。因色彩中沒有紅彩,故名 "素三彩" 。
此品種創(chuàng)燒始見于明代成化朝。但是它與成化斗彩一佯,不但不見干明清文獻(xiàn)記載,早期也不見專門論述。從目前的資料看,景德鎮(zhèn)素三彩的燒制當(dāng)以明代成化制品為早,正德時的最好,其釉面亮青肥腴,彩料細(xì)潤,色澤濃艷厚實,紋飾灑脫自然,有明一代,十分突出。清代康熙朝的素三彩器極負(fù)盛名,對成化、正德兩朝的三彩瓷和嘉靖、萬歷色地重疊工藝多有繼承,還燒成了釉上藍(lán)地素三彩和墨地素三彩。此外還發(fā)明出在素胎上刻劃出紋飾輪線,繪以圖畫,涂以釉彩,其工藝標(biāo)新立異,品種豐富多樣,質(zhì)樸雅潔,黃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復(fù)交替使用,變化莫測而頗具匠心。
明清素三彩的區(qū)別在于:明代三彩瓷高溫?zé)デ埃谛璁嫾y飾的地方暗刻紋飾并不涂釉,其余地涂釉后高溫?zé)霭状桑跓o釉的地方彩繪紋飾,低溫第二次燒成;而清代的素三彩一般先刻暗紋,全器罩白釉后高溫?zé)?,彩繪紋飾后低溫再燒。此外,康熙時還有少量作品是在高溫?zé)玫乃匕滋?有的先刻暗紋)上涂低溫并回彩,再低溫?zé)?,因為是以低溫釉為地,白釉極薄,牙黃色,沒有高溫釉肥潤似玉的效果。
另外,和五彩斗彩一樣,清代的素三彩彩色比明代豐富得多,出現(xiàn)釉上藍(lán)、水綠、淡黃等色,色彩多但紋飾淡雅、疏朗、清秀,即使紋飾繁密,亦布局合理得當(dāng),邊飾講究,繪畫精細(xì),和明代的相比有天壤之別。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較多,以后各朝少有燒造,清末民國多有仿制,終無法與真品相媲美。與五彩瓷相比,素三彩瓷略少紅顏,但工藝講究,色彩搭配沉靜雅素,既不失富麗之態(tài),又更顯成熟穩(wěn)重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