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極其講究好彩頭。彩頭,亦即兆頭,或叫預(yù)兆??图胰宿k紅白喜事、逢年過節(jié)、大廈新遷、做生日或拜壽、出外探親或旅游,甚至辦每件事都求有個“好彩頭”,或在送禮時以禮物的諧音寄托“好彩頭”的含義。如若碰上“彩頭”不好,往往會認為可能“行衰運”,而及時改變主意,或等待有“好彩頭”時再進行。
“一年復(fù)始,萬象回春”。在春節(jié)的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年頭,人們指望開個好頭,指望從年頭到年底都能萬事勝意,心想事成。人們在大年初一,待良辰一到,各家舉行儀式,鳴炮迎新年、慶新春開始,對每一件事,每一句話,一舉一動,特別講究“好彩頭”。主人一打開門就講好話:“開門大吉大利,五谷豐登,財丁興旺,百子千孫”,“健康長壽,合家和睦,大富大貴,萬事勝意”等好話。開門的串炮又長又響,處處敲鑼打鼓,加上當代大部分家庭都打開電視機,匯成了喜迎新春的三部曲,歡天喜地,熱鬧非凡,以祈求一年之始的“好彩頭”。新年新頭,大人小孩穿新衣裳、新鞋襪、戴新帽,只準講好話,不準講壞話,只準千聲有,不可一聲無,更不準打人罵人。小孩起床去搶拾紙炮,大人先交待好,不管拾多拾少,只準講有,不準講無,只準講多,不準講少。如不小心脫口講了“少”或“無”,就是忌諱。“彩頭”不好、不吉利。還不可打破東西,不可跌跤,如發(fā)生這兩件事中的某一件,說明“彩頭”不好,當年可能會發(fā)生不如意之事,應(yīng)及早預(yù)防消災(zāi)。還有如見了左鄰右舍或親朋好友要說:“新年快樂、恭喜發(fā)財,事業(yè)興旺,萬事如意”等好話;見了長輩要說:“祝你多福多壽,安享晚年”等。這樣,既恭賀新禧,祝他人有“好彩頭”,又是崇尚文明禮貌之舉。
至于親友之間,訪友聯(lián)誼,恭賀喜慶,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在送禮物時也十分講究,往往以其諧音祝賀親友有“好彩頭”。如送蘋果表示平平安安;送柑桔、荔枝表示大吉大利;送柚子象征有,柑子食完柚又來;送年糕、蛋糕或糕餅表示步步高升;送雞春(蛋品)象征春春光光;送豆腐或豆腐干祝賀美滿富足;送魚祝賀年年有余;老年人做壽送賀禮,其中送布料,祝賀長生不老,送雞送酒送面,賀久久長長,健康長壽。
文/林作堯整理
作者簡介:林作堯,自號桃源洞主(書齋),梅州市城北鎮(zhèn)人,原廣東梅州市嶺東中等職業(yè)學校校長,梅江區(qū)(縣級區(qū))臺聯(lián)會永遠名譽會長,梅縣客家學研究會副會長等,主編《西河鄉(xiāng)情》、梅州《嘉應(yīng)客家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