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胃不好的人一抓一大把。有時候,只是吃了點辣、空調(diào)調(diào)低了一兩度,胃就連連抗議。
大家都知道,胃不好“三分靠治,七分靠養(yǎng)”。于是乎,各種“養(yǎng)胃食物”紛紛閃亮登場。
什么白粥、牛奶、面條……一個比一個有名氣。
但你知道嗎,這些流傳甚廣的“養(yǎng)胃食物”,有時不僅不養(yǎng)胃,還會傷胃!
6種“騙人”的養(yǎng)胃食物,小心越吃越傷
1. 白粥
白粥又稀又軟,所以被很多人冠上了“養(yǎng)胃”的標簽。
生病之后,人比較虛弱,這時吃一點軟爛的白粥,容易消化,確實能夠減輕腸胃的負擔。
但對于普通人來說,要是長期讓胃這樣“偷閑”,可不是什么好事。
人的胃其實也需要鍛煉。打個比方,原本胃有十成的消化功力,但如果為了養(yǎng)胃,長期吃白粥這種只需一成功力就能消化的食物,胃就容易變懶。
久而久之,胃的消化功力會慢慢減退,變得只能消化白粥了。
建議:偶爾消化不良時,可以喝點粥,但胃不好的人想要長期喝粥的話,最好先咨詢醫(yī)生。
2. 面條
面條中的堿可以中和胃酸,所以對胃酸過多引起的不適(反酸、燒心、胃燒灼感)是有幫助的。
但面條如果偏軟爛,就會存在和白粥一樣的問題。
而太干硬、勁道的面條,或者是像油潑面、炒面、拌面之類比較油膩的面條,常吃容易增加胃的負擔,導致消化不良。
建議:最好選擇軟硬適中的清湯面。
3. 牛奶
過去有一種說法:牛奶可以稀釋、中和胃酸,并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所以能改善反酸、胃潰瘍等病癥。
然而,這一說法遭到了質(zhì)疑。
牛奶確實可以暫時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緩解癥狀,但這是治標不治本。因為,牛奶中的蛋白分解物和鈣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病。
建議:如果正處于消化性潰瘍發(fā)病期,那最好別喝牛奶;乳糖不耐受的人也不適合喝,尤其不要空腹喝。
4. 蘇打餅干
蘇打是堿性的,能中和胃酸,所以對于胃酸分泌過多的人來說,吃蘇打餅干可以暫時緩解不適。
但是,對于很多其它不是由胃酸原因引起的不適(比如腹脹、噯氣、部分胃痛等),吃了并沒啥用。
而如果是胃酸分泌過少引起的胃病,吃了反而更不舒服。
另外,很多蘇打餅干的油脂含量不低,達到了10%~30%,所以不見得對胃好。
建議:容易燒心、空腹胃痛的人,可以備點蘇打餅干作為零食,但別多吃。
5. 山藥
中醫(yī)認為,山藥能健脾胃,所以說山藥養(yǎng)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并不適合所有的人。
像食欲不振、體虛的人,可以吃它來補補脾胃;
如果飲食積滯、消化不良、容易腹脹嗝氣的話,就不適合吃山藥了,因為它相對難消化。
6. 紅茶
很多人都聽過“綠茶傷胃,紅茶養(yǎng)胃”的說法。
綠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較高,確實會對胃產(chǎn)生刺激;
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多酚類化合物在發(fā)酵過程中減少了,所以對胃的刺激性會相對小一些,但是它的咖啡因含量卻相對較多。
咖啡因有增加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對于胃酸過多的人來說,多飲紅茶弊大于利。
真正的“養(yǎng)胃之王”,原來是它!
說了這么多,到底什么食物才養(yǎng)胃呢?
答案就是小米~
小米屬于粗糧的一種,但它表面滑潤,不易給胃造成負擔;
而且,小米的淀粉含量比大米少,水溶性多糖較多,所以對胃比較“友好”。
中醫(yī)也推崇小米的養(yǎng)胃作用?!侗静菥V目》中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也就是說,小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調(diào)理脾虛胃熱、腹瀉、消化不良、積食腹痛等癥狀。
除了養(yǎng)胃,小米還能補腎補虛、滋陰養(yǎng)血、安神助眠,適合體質(zhì)虛弱、睡眠不佳的人食用。
小米加一寶,養(yǎng)生作用翻倍
小米可以熬粥、煮飯、磨成小米面蒸著吃,各有各的滋味。但想養(yǎng)胃的話,還是煮粥喝最好。
加點料,還能起到不同的養(yǎng)生作用~
1. 加糙米、燕麥
對于胃比較健康的人來說,偶爾將小米與糙米、燕麥等各種粗糧搭配著吃,可以鍛煉胃的消化能力,促進胃功能提高。
2. 加南瓜
胃不好的朋友,可以加點南瓜,因為南瓜含有大量果膠,能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愈合。
3. 加生姜
虛寒體質(zhì),也就是平時比較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在小米粥里加上一兩片生姜,這樣能減少小米的涼性。
4. 加紅薯
想通便、減肥的朋友,可以加點紅薯。紅薯熱量低,膳食纖維含量高,對肥胖和便秘人群來說,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