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特別能喝酒的哥們兒叫曾棨,而且還是個狀元。曾狀元有多能喝呢?用今天的熱詞來說,他就是個“兩桶哥”,喝酒都論“桶”了,可見其酒量驚人。他甚至因為喝酒釀出一場火災,好在曾狀元福大命大,沒被燒死。既然無大礙,那就接著喝唄。按照他這個喝法,遲早會喝出名的。
有一年,交趾國(今越南)派兩個使臣前來大明朝進貢。明成祖來者不拒,把對方進貢的寶貝一一笑納。為了表達誠意,明成祖特意用好酒好肉款待使臣。出人意料的是,這兩個使臣的酒量不是一般的大!接待部門的人輪番上陣都無法讓對方喝過癮。這讓明成祖很沒面子:我堂堂大明朝人才輩出,竟沒人能喝過交趾國的兩個使臣嗎?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把朝廷辦公廳主任急得只有跺腳的份。
曾狀元聽說后,自告奮勇地要去同交趾使臣較量一番。明成祖半信半疑地問他:“你的酒量有多大?”曾狀元很謙虛地答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從來沒喝醉過?!泵鞒勺嬉娝ψ孕牛痛饝耍偛荒茏尦⒁驗楹染频朔菅?!
于是,曾狀元奉命和兩個交趾使臣喝了起來。他們海闊天空,談古說今,妙語加美酒,三人一連喝到第二天,那兩個使臣終于醉得一塌糊涂、不省人事;曾棨卻清醒如常,跟沒事兒人一樣。那兩個使臣酒醒后,不得不甘拜下風。明成祖對曾狀元更是刮目相看。
有一個大臣也想見識一下曾棨的酒量,就說家里有好酒,專門邀請曾狀元來府上暢飲。這個大臣事先讓人按曾狀元的肚子大小做了幾個木桶,放置于廳后。曾狀元喝酒時,大臣就讓仆人在一旁盯著,曾狀元每喝一碗酒,仆人就倒同樣多的一碗水于桶中。不一會兒,一個桶裝滿了,很快,第二桶也裝滿了,曾狀元還是神色不變,該大臣不得不心服口服。如果不是中途停止了此次豪飲秀,說不定曾狀元就會創(chuàng)造出一次喝三桶甚至四桶酒而不醉的世界記錄了。
其實,能喝酒只是曾狀元的副業(yè),他的才氣也非同一般。永樂二年(1404年),曾棨參加殿試時,明成祖看到這位考了江西鄉(xiāng)試第一名的曾棨身材魁梧,英氣逼人,心中就有幾分滿意。但是主考官也是江西人,為了避嫌,明成祖決定再現(xiàn)場考一次,便命曾棨以“梅花”為題寫100首七律詩來,天黑之前交上來。
曾棨稍作思考即揮毫疾書,竟然按時呈上了100首梅花詩稿,其詩作不僅句句流暢,而且構思精巧,詩意雋永。更難能可貴的是,整整800句的詩意全在梅花,卻沒有一個“梅”字。明成祖贊嘆不已:“難得天下有如此奇才,真乃我朝大幸!”于是欽點曾棨為狀元。
后來,曾棨不僅官運亨通,還寫了很多詩章,出版了詩集,參與編纂了《永樂大典》。此外,他還工書法,草書雄放,有晉人風度。真可謂:“酒興誘發(fā)文才,奇才更催豪飲?!薄思液鹊哪睦锸蔷瓢。置魇且欢亲拥奈幕?!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劉永加
來源|《百家講壇》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