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孫悟空從石猴成為斗戰(zhàn)勝佛,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后才完成的。
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有四位主要的老師,深深地影響了他,也成就了他。
第一位老師是觀音菩薩,可以說在孫悟空成長的漫長歷程中,觀音菩薩是始終如一的陪伴者。
陪伴者的特點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時而在前引領。每當孫悟空的前途和命運的轉折時刻,都離不開觀音菩薩的影子。孫悟空做了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事情,被壓在五行山下,這時候是觀音為他考慮前程,向如來建議并且親自為孫悟空的未來去奔走。這種關鍵時刻在前指明方向的“時而在前”,可以說是每一個孩子成才的關鍵。
第二是時而在左右保護,和每一個毛孩子一樣,孫悟空在成長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需要陪伴者一路愛心呵護,才能最后成長為最后的佛。當然,佛是現(xiàn)在人,人是未來佛,這都是一個意思。只要是孫悟空遇到困難,觀音無不出手解難,但這種保護并不會超出常理,每一次都是恰到好處。既沒有該管的時候不管,也沒有不該管的時候過度干預??v觀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好多父母抱怨孩子不知道感恩,并把責任推給社會和孩子。悟空每一次遇到困難,都不是先想到要去求助觀音菩薩,基本都是實在沒有辦法才去南海尋求觀世音的幫助。你想想,等到孩子都已經黔驢技窮的時候,才來求助父母幫助,這時候如果出手相助,孩子又怎么能不感恩呢?
俗話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觀音的最大特點是慈悲為懷,這也預示著每一位母親都需要向觀音學習這種精神和能力。如果每一次孩子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他自己還沒有享受解決問題過程的感受,就被父母剝奪了這種體驗的權利和機會,他恨你還來不及呢,又怎么會感恩你的幫助和控制的愛呢?
第三是時而在后,這種放手即是愛,信任中有關懷的陪伴方式,可以說是悟空成長中觀音一直在采取的方式。
信任悟空,相信再調皮的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每一次孫悟空犯錯之后,觀世音都沒有感到詫異不解,只是一句“你這猴頭,又惹禍了”就過去了。他一直相信犯錯是孩子的天性,經歷是孩子的財富。
信任他人,取經路上悟空淘氣,觀音把權利交給唐僧,讓他來約束悟空不良行為和心念。這種權利就是緊箍咒的咒語。
信任自己,一個好的陪伴者是需要有強大的心理資本作為基礎的,如果沒有信任自己作為前提,一切將會很麻煩。一些母親,由于自己對自己都不接納和信任,所以表現(xiàn)在和孩子的互動中很明顯,最終使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有了菩薩般的心腸,有了陪伴的能力,悟空的第一任老師所給予的悟空的愛,讓她在未來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雨,都不會害怕了。
孫悟空的第二位老師是菩提老祖,他在孫悟空的成長中扮演了幼兒園園長的角色。
民間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說。這是老百姓對人的心理和行為長期有規(guī)律的觀察,如今用現(xiàn)代心理學科學來考究,也是可以站住腳跟的。人一生的都是體驗的歷程,越是在小時候,這種體驗對未來的影響就越大。
菩提祖師辦了一所幼兒園,孫悟空入園學習,可以說菩提就是悟空的啟蒙老師。
什么是啟蒙,一是指帶領你走入新領域看到新世界的人,再就是指帶領你走上一個新高度,看到不同高度自己的人。孫悟空在菩提老祖這里學習到七十二變的本領,實則就是一個新世界,這是一個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使之終身受益的大本領。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和建立,是每一個孩子必須在幼兒園階段要完成的,有了這種大本領,未來的路上他就能成為一名問題解決大師。
騰云駕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這實則就是表示見識的能力。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有沒有見識,豈不知見識也是有能力大小之分的。有的人沒有見識的能力,自然就見識短小了。孫悟空由于會筋斗云的本領,自然見識就大過一般人。見識也可以說是體驗所帶來的。
所以,菩提老師是孫悟空當之無愧的啟蒙老師,這段幼兒園的經歷,讓他一生受益不盡。
孫悟空的第三位老師是唐三藏,他的三個寶藏是悟空成為斗戰(zhàn)勝佛的堅實基礎。
三藏法師的第一個寶藏是善良,《西游記》原著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其中六個毛賊被悟空打死,師徒之間因為善惡觀念發(fā)生了第一次沖突,從這次開始,一路上師傅的善不斷的影響悟空,直到他慈悲為懷佛心漸顯。
三藏法師的第二個寶藏是理想,如果要我把《西游記》分為上下兩部,我一定會以悟空的理想為劃分的。開始的時候悟空是為了逃脫懲罰而去取經,這是因為小我的自私。中間的時候因為情義而繼續(xù)堅持,這是人之常情。曾幾何時,開始有了根本的轉變,就是取經是有意義的事情。當師傅再次遇到麻煩,八戒嚷嚷著要散伙的時候,悟空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西天取經的主導者,而不是一個護送者。這種影響是根本的,讓徒弟從無意義的自私狀態(tài),到開始考慮他人,再到有了自己終身追求的理想,這是多么好的老師?。?/span>
三藏法師的第三個寶藏是毅力?,F(xiàn)代心理學家對這一領域研究相對來說并不是很多,但對于今天的教育,尤其是學校心理學的工作來說,毅力的研究和實踐真是太重要了。一個人的成功、快樂的影響因素中,樣貌、智商、情商都沒有毅力重要。然而,對于毅力的干預卻又是比較困難的,目前的手段也只是“曲線救國”的方式。我的實踐觀察和一些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讓一個人形成一種觀念,只要自己持續(xù)的努力,情況就會改善的更好一些,是提高毅力品質的最佳手段之一,至少目前是這樣的。我還在繼續(xù)做這個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唐三藏的毅力品質內部結構,我們已經無從考究。就行為和結果的關聯(lián)分析來看,他的視死如歸的決定,和源源不斷的心理動力成就了偉大的壯舉。悟空在這樣的老師的帶領下,自然就會不光是心猿歸正,還會是心無旁騖了。這種對自我心念的塑造能力,是每一個成功者都需要具備的能力。
一個好老師,可以讓一個普通孩子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也就是我們說的未來佛。唐三藏的三個寶藏成就了孫悟空。
孫悟空的第四位老師是如來佛祖,他是權利和威嚴的象征。如果沒有這個象征和具體的化身,悟空可能會成為魔而不是佛。
細細回想起來,在我39年成長和求學的道路上,從何時開始有了讓自己敬畏和懼怕的老師呢?
和孫悟空一樣,從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可以自封齊天大圣的毛猴,再到可以為師者折枝的求學漢,這種可以說是一個轉折,但不是最重要的轉折。最重要的轉折當屬有了發(fā)自內心敬佩和敬畏的老師開始。在我創(chuàng)作《生命中的貴人》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對此深有體會,當我講訴到之前的狀態(tài),狂妄自大神情再現(xiàn),當我講訴后來和如今又開始低下頭顱謙卑起來。
每一個人心中都需要一個令自己敬畏,甚至是害怕的老師。怕不可怕,不怕才可怕。
孫悟空在社會上閑逛,叫嚷著玉帝輪流做今年輪到我。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讓他畏懼的老師出來,這個孩子就毀了。
老師,代表的不是一個人,有時候是一種精神,有時候是一門學問,有時候是一種情感,有時候又是一種聲音。
成長路上,我們需要像觀音菩薩一樣,慈悲為懷一路細心呵護我們成長的好老師,也需要像如來佛祖一樣,無論我們怎么自作聰明也不能逃出他的五指山的權威老師,還需要像菩提老祖一樣,為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帶我們騰云駕霧的啟蒙老師,更需要像三藏法師一樣,帶我們一路向西追尋理想使我們成才成佛的真老師。
謹以此文,獻給在志中成長路上給予無私教誨和細心呵護的師長們!
祝全天下的老師節(jié)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