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墨仔媽媽育兒
關于孩子的專注力,有一個讓很多家長都摸不著頭腦的現(xiàn)象:
你要說孩子專注力不強吧,他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卻能做到高度集中,眼睛盯著屏幕,身體一動不動,全神貫注地沉浸其中,一個多小時的電影都能從頭看到尾。
你要說孩子專注力強吧,他在看書、玩拼圖、搭積木、上課的時候,卻又分分鐘跑神,屁股上跟長刺了一樣扭來扭去,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五六分鐘都專注不下來。
孩子的專注力到底強不強呢?還是說,這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只愿意把專注力用在看動畫片這類消遣的事情上。
如果你用看電視的專注強度來判斷孩子的專注力水平,那就真的是踩到了坑里。
看電視的專注力和看書學習的專注力,不是一種專注力
在整個幼兒期(2-6歲),幼兒注意的特點是以無意注意為主,而有意注意剛剛萌芽-----《透視幼兒心理世界》
孩子的注意力分為兩個部分:無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有意注意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隨著大腦的發(fā)育水平逐漸形成并成熟起來的。
1、什么是無意注意力呢?
無意注意力是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力努力參與,不由自主的一種被動注意方式,好聽的聲音、顏色鮮艷的圖畫、生動多變的卡通形象、突發(fā)的變化都會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
動畫片就是這樣生動且多變的刺激物,非常符合幼兒階段的注意力特點,同樣都是電視里放的節(jié)目,動畫片就比記錄品更能吸引三四歲孩子的注意力。
只要動畫片的聲音一響,孩子們就會齊刷刷地圍過來。
當你認真地跟孩子講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卻在注意你衣服上的小貓圖案。
2、什么是有意注意力呢?
有意注意力是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努力參與的一種主動注意方式,我們家長重視的“專注力”指的就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的發(fā)展和大腦高級區(qū)域:前額葉皮層的成熟程度以及大腦神經(jīng)元細胞的髓鞘化過程密不可分,這兩個部分的發(fā)育程度在幼兒期還是很薄弱的。
幼兒階段的有意注意穩(wěn)定性比較差,多是隨意注意,注意的范圍小,比較容易被活動多變的事物吸引-----《透視幼兒心理世界》
所以,假如你正在教一個4歲的孩子學認字,外面突然響起了消防車“嗚哇嗚哇”的警笛聲,孩子的注意力會立刻跑到消防車的聲音上,他很難排除這個干擾因素專注于認字上。
當孩子沉浸在電視節(jié)目中的時候,并不是孩子預設了“看動畫片是為了學習知識”這個目標,然后用自己強有力的意志力控制著,專注地看完整集動畫片,而是被“動畫片”的設定牽著注意力走。
這個過程好比我們刷短視頻,能專注地刷兩三個小時,但要換成看書,可能15分鐘就看不下去了。
綜上所述:專注于動畫片的孩子,運轉(zhuǎn)的是無意注意,而看書、上課、寫作業(yè)等和學習有關的事情,需要的則是有意注意。
看電視的專注力不等于看書學習的專注力。
如何幫助孩子獲得持久的有意注意
要想幫助孩子獲得持久的有意注意,提高專注力,家長需要根據(jù)上文所說的注意力發(fā)展規(guī)律來有意識培養(yǎng):
1、把控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
3歲之前很多家庭都能做到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chǎn)品,但是上了幼兒園之后就很難做到了,首先幼兒園是給孩子放動畫片的,所以回到家中,就無需再讓孩子看了,減少這種無意注意的時間。
帶孩子下樓運動、和小朋友們做游戲,促進大腦的發(fā)育,讓神經(jīng)元之間活絡起來,更有利于髓鞘化的進程。
如果孩子非要看,也應該規(guī)定好時間,一次只能看一集(選擇每集時間十幾分鐘的動畫片),不要讓孩子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
2、減少人為的干擾因素
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盡量不要去打擾他,比如喂水、喂水果,這種突如其來的關心是專注力的殺手,哪怕是他正在看動畫片,也不要去打斷他。
如果孩子要開始看書、畫畫,就把桌面上不相關的物件都拿走,避免這些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他家人看電視、說話的聲音不要太大。
那種“鬧市中亦可安靜看書”的強抗干擾能力,不是幼兒階段的孩子能達到的高度,所以,我們需要盡可能的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干擾因素較少的環(huán)境,慢慢培養(yǎng)有意注意。
3、多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戲訓練
有意注意是可以訓練培養(yǎng)出來的,根據(jù)這個階段幼兒的興趣點所在,可以讓他們玩拼圖、迷宮、搭積木、找不同等游戲。
這些游戲本身很有趣,符合孩子愛玩的興趣點,同時調(diào)動起孩子的意志力、腦力集中在游戲中,沉浸在這種狀態(tài)下的孩子,抗干擾能力也會逐漸變強。
此外,還有格舒爾特方格訓練,3歲以上能夠認識10以內(nèi)數(shù)字的孩子就可以玩起來了,可以從最簡單的九宮格做起,訓練孩子的檢索能力、專注力和反應速度。
4、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專注力差、多動癥的標簽
關于孩子的專注力時間,有這樣一個公式: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生理年齡+1。
比如孩子現(xiàn)在4歲,專注于看書的平均時間就是5分鐘,達到這個標準,就說明孩子的專注力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這本書非常有趣,家長讀的也很有技巧,孩子可能會專注到10分鐘。
很多幼兒園老師或者興趣課老師告訴家長,孩子坐不住,總是動來動去,專注力不行,家長就會非常焦慮。
如果我們了解專注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就會客觀地考慮一個因素:老師的課程是不是很無聊?不在孩子的興趣點上,而不是直接判定是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