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位一生以蘆雁自命、以畫蘆雁名世的杰出畫家,人稱“邊蘆雁”,他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邊壽民。
邊壽民曾在《蘆雁》作品中題詩道:
秋風白雁下黃蘆,要作無人看處圖。
廿載江湖邊塞客,于今衰病息菰蒲。
有人征畫自攜錢,宿食飛鳴要畫全。
老我孤蹤少儔侶,只圖只影落秋煙。
蘆雁傾注了邊壽民一生的心血。他筆下的潑墨蘆雁,蒼渾生動,樸古奇逸,曲盡其態(tài)。邊壽民還以墨竹法寫蘆,疏而遒勁,更使他的筆下的蘆雁圖交映生輝、出神入化。
邊壽民對于蘆雁的熟悉和喜愛很不一般,他的關懷呵護迥非尋常。
他經常以雁自喻,并反復聲稱:“一生蹤跡與渠同”,“于今衰病息菰蒲”,甚至如癡如迷地表白“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
他想像飛雁南歸,只道南方溫暖,“那知冰雪滿江南”,為之傷感不安;他揣度亂葦寒沙,顯得凄情,“猶恐雁嫌秋冷落,胭脂滴滴點芙蓉”。
邊壽民將自身的社會遭際、人生詠嘆、辛酸苦辣、悲感憂懷,一齊賦予蘆雁,以拳拳深情、殷殷至意的文人筆觸將我們帶進了他“瑟瑟黃蘆響,對景寫秋聲”的獨特大美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