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Rebecca Boyle
翻譯 錢濤
審校 金莊維 魏瀟
星系不僅僅是大量恒星的聚集地。對現代天體物理學家來說,星系更以其“黑暗”的一面而聞名:它們包含的暗物質只有通過對明亮物質的吸引才能被“看到”,而且這些暗物質的質量似乎遠遠超過明亮物質。所謂的暗物質與恒星、氣體一樣,都是星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它還為星系的聚集和成長播下了引力種子。
一個星系沒有暗物質——或者說沒有可以模擬暗物質行為的奇特引力效應——確實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找到這樣的星系就像發(fā)現沒有火源的煙,沒有原因的結果。然而,這正是耶魯大學天文學家彼得·范多肯(Pieter van Dokkum)和他的同事們剛剛發(fā)現的,他們的研究在 2018 年 3 月 28 日發(fā)表于《自然》雜志。
(van Dokkum, P., Danieli, S., Cohen, Y., Merritt, A., Romanowsky, A.J., Abraham, R., et al. (2018). A galaxy lacking dark matter. Nature 555, 629. doi: 10.1038/nature25767.)
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一張照片中看到的“超稀疏”星系NGC 1052-DF2,與我們銀河系的大小相仿,但包含的恒星數量只有其 1%。奇怪的是,它似乎也不包含暗物質。圖片來源:NASA、ESA 和 P.vanDokkum (耶魯大學)
這個名為 NGC 1052-DF2 的星系,距離我們大約 6,500 萬光年。它幾乎和銀河系一樣大,但它是“超稀疏”(ultra-diffuse)的,這意味著它所包含的恒星數量只相當于我們銀河系中的極小部分——只有 1%。從恒星的稀疏性來看,它并不像一個典型的螺旋星系,而是一個松散連接的、幽靈般的星塵團。如果一個星系中含有與它的大小相匹配的、較為典型的暗物質,那么暗物質的引力會加速環(huán)繞它的幾個星團的運動。相反,范多肯的團隊發(fā)現這些星團在 NGC 1052-DF2 周圍緩慢移動,這表明星系中可能只有很少或根本沒有暗物質。這表明暗物質不僅可以與常規(guī)可見物質分離,還可以與整個星系分離——這是天文學家迄今從未見過的現象。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埃里克·韋爾蘭德(Erik Verlinde)說:“如果一個確實存在的星系中幾乎沒有暗物質的出現,我認為這對所有有關星系形成的理論都是個問題?!彼岢鲞^一種暗物質主導引力的替代理論(譯注:韋爾蘭德的理論中不需要暗物質),但沒有參與此次研究?!凹词鼓阆嘈乓粋€修正引力理論,那你希望看到的也將與這里觀察到的不一致。這對幾乎所有的理論來說都是個問題?!?/span>
暗物質從來沒有被直接看到或測量過,因為它不發(fā)光。相反,暗物質的存在是通過它對周圍所有正常物質的引力來推斷的。天體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的引力對于形成宇宙大尺度結構(由星系團組成的細絲狀和片狀結構)至關重要??茖W家們甚至測量了這些星系團如何作為引力透鏡,放大來自遙遠的背景星系的光。然而,一些物理學家做出過沒有暗物質的假設,我們所認為的巨大、彎曲星光的大質量不可見物質,實際上是被嚴重誤解的其它東西。
在 2015 發(fā)現的超稀疏星系被認為是可以用來理解暗物質的、特別有用的宇宙實驗室。天文學家們一直以來認為,暗物質必定在形成這些缺乏正常恒星物質的天體中起著一定的作用。這一想法促使范多庫姆和他的同事們建造了蜻蜓遠程望遠鏡陣列(Dragonfly Telephoto Array),這是一臺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望遠鏡,其目的是為了對超稀疏星系進行仔細觀察。研究人員最初使用“蜻蜓”來研究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星系,它似乎擁有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巨量暗物質,這本身就是一個奇怪的結果。當范多庫姆和他的團隊發(fā)現 NGC 1052-DF2 時,他們原本希望能夠觀察到類似的情況。
“但是,我們看到了相反的結果,從而得出了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結論:這個星系根本沒有暗物質存在的空間,”范多肯說?!斑@不是我們一直在尋找或期待的東西,完全不是。但你必須要跟隨數據所顯示的方向前進,即使這與你之前發(fā)現的情況相矛盾。”
在“蜻蜓”的圖像中,NGC 1052-DF2 看起來像一個標準的超稀疏星系。但是當團隊將它們與斯隆數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獲得的更精確的圖像進行比較時,他們發(fā)現了令人驚訝的不匹配。“蜻蜓”的視野中的那些看似模糊的基本星系結構,在斯隆的圖像中似乎是些點源。為了解決這一差異,研究小組用哈勃太空望遠鏡、位于夏威夷莫納基亞(Mauna Kea)的W.M. 凱克(W.M. Keck)天文臺和雙子座天文臺(Gemini Observatory)對銀河系進行了仔細檢查。
點源被證明是 10 個球狀星團——圍繞星系核運行的致密、球形恒星群。研究人員隨后開始測量這些星系團的運動,以此來估算星系的總質量。簡單地說,星系團的繞行速度與星系所包含的正常物質及暗物質的質量有關。利用凱克望遠鏡的信息,研究小組發(fā)現球狀星團的移動速度比預期慢得多。
根據星系團的運動和 NGC 1052-DF2 的質量,研究者意識到在這個特殊的星系可能沒有暗物質。所有星系團的運動都可以完全用銀河系可觀測恒星的質量(譯注:即可見物質的質量)來解釋。
然而,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天文學家邁克爾·博伊蘭-科爾欽(Michael Boylan-Kolchin)說,這些測量可能是不完美的。他表示:“另一種可能性是,球狀星團,或他們認為是球狀星團的物體,并不能根據他們所認為的方式來衡量真正的總質量?!P鍵是看看球狀星團是否真的反映整個星系的質量?!?/span>
假如這項研究的結果是正確的,有幾個理論可以解釋像 NGC 1052-DF2 這樣的星系是如何在暗物質的“黑手”未觸及的情況下聚集在一起的??赡苁?NGC 1052-DF2 曾經是一個平靜的氣體團,最近曾被附近其它看不見的星系所干擾,引發(fā)了恒星的形成。或者,范多肯推測,這個超稀疏的、無暗物質的星系可能是由兩股氣體流產生的,它們相互碰撞并壓縮,形成少量恒星。另一個想法,早在在二十多年前,由耶魯大學天文學家普里亞姆瓦達·那塔拉印(Priyamvada Natarajan)首先提出:像 NGC 1052-DF2 這樣的星系可能形成于超大質量黑洞的爆發(fā),這一過程產生的噴流催生的氣體聚集,會形成星系大小的氣體團塊。NGC 1052-DF2 確實處于一個可能發(fā)生這類事件的區(qū)域:它位于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附近,其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另外一種可能性是,在沒有任何直接探測到暗物質的證據的情況下,一些理論家認為它的存在是虛幻的——是其他的東西驅動了星系的進化和引力透鏡。有些人建議修改由艾薩克·牛頓提出的運動定律,發(fā)展出一種叫做修正牛頓動力學(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MOND)的競爭理論。最近,韋爾蘭德提出了一種叫做“涌現引力”(emergent gravity)的理論,其中,引力是量子漲落和暗能量的副產品(暗能量是另一種鮮為人知的現象,可能導致宇宙加速膨脹)。
NGC 1052-DF2 缺乏暗物質對整個理論來說卻是一件潛在的好事,正是這種矛盾的扭曲使得天體物理學變得十分特別。這是因為即使暗物質不是真實的,暗示它存在的觀測是確實存在的。如果大尺度宇宙被另一種稍稍不同的引力所支配,或者是被暗能量場的擾動所支配,觀測效應將不會產生明顯的區(qū)別,并且會在所有星系中表現出來——包括 NGC 1052-DF2。然而,在這個奇怪的星系中,預期的奇異效應的特征卻無法被觀察到。
這時,“暗物質的缺失恰恰成了它存在的證據,”范多肯說?!斑@是無法避免的。它可以存在于星系中,也可以不存在于星系中。但它不是一個場,或者某種非物質替代物的‘表象’?!?/span>
韋爾蘭德認為這個新星系不會讓他的想法或修正牛頓動力學(MOND)停止。他說:“我確實相信不需要暗物質來解釋這些觀測現象。與愛因斯坦和牛頓的理論相比,引力的作用方式可能有些變化,但我們還不能立即下結論?!八f?!拔艺J為現在還為時過早?!?/span>
后續(xù)觀測,包括對球狀星系團的更詳細的觀測,應該有助于天文學家解決這個問題,并更好地理解這些星系團與星系的關系。正在建造的觀測設備,例如智利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的歐洲超大望遠鏡(European 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或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應該能夠進行這樣的測量。
沒有參加這項研究的斯坦福大學天文學家里莎·韋克斯勒(Risa Wechsler)這樣問道:“這種擁有足以形成星系的尺寸和足夠大引力的氣體云是如何形成的?”她認為,“這毫無疑問是個非常有趣的研究。這真的很神奇?!?/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