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電影比作一個姑娘,那么1994年,一定是她的18歲。
一晃25年過去,在遇見、追求、追隨她的人中,這一年的風華,這一年的記憶,美好的無可替代。
是的,1994年對電影而言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佳片云集,天才扎堆:全球各地的影人似乎都卯足了勁頭,交上人生最好的電影作品:
《阿甘正傳》1994
好萊塢方面《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獅子王》部部經(jīng)典。
《東邪西毒》1994
華語片《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獨立時代》、《飲食男女》、《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背靠背,臉對臉》出類拔萃。
《烈日灼人》1994
歐洲則有基耶斯洛夫斯基三色終結篇《紅》和《白》、《烈日灼人》、《四個婚禮一個葬禮》、《暴雨將至》等。
《橄欖樹下的情人》1994
亞洲電影方面,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橄欖樹下的情人》橫空出世。
當然最為影迷津津樂道的還是集中在好萊塢電影上,當年的奧斯卡提名中,《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赫然在列。
除了學院的肯定外,三部電影都位列IMDb二十甲之列。120年電影史佳片浩如煙海,1994年能占3部相當可觀。
當然所謂“1994年佳片云集”、“1994黃金時代”的說法,主要依據(jù)的是全球影迷的標準,專業(yè)評論界并未刻意贊賞1994。
《撒旦探戈》1994
以權威的英國《視與聽》雜志為例,最近一次的2012年的電影評選中,前十并沒有1994年的電影,百大電影排名中1990年代佳片共有11部,1994年占三部,分別為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的《撒旦探戈》、昆汀的《低俗小說》、王家衛(wèi)的《重慶森林》,和1998年的一樣多。
這項評選涉及到“美國影史10佳電影”中沒有1994年的影片。范圍更放大一點,該雜志歷年評選的十大電影中,1994年的電影從未入選過。
但就近20~30年影史來看,1994年的神奇之處并不會因為專業(yè)評論的不認可而黯淡。
《獅子王》1994
這一年出品了劃時代的動畫片《獅子王》,經(jīng)典的動作片《生死時速》和《真實的謊言》、經(jīng)典的政治驚險片《燃眉追擊》,金·凱瑞喜劇三連發(fā)《變相怪杰》、《阿呆與阿瓜》、《神探飛機頭》。
Cult神作《瘋狂店員》,另外還有《天生殺人狂》、《艾德·伍德》、《夜訪吸血鬼》、《燃情歲月》等一系列各種風格的佳片出現(xiàn)。而法國導演呂克·貝松也在好萊塢拍出了生涯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
有趣的是,1994年也是“處女作和成名作之年”。
《肖申克的救贖》1994
極其成熟的《生死時速》、《肖申克的救贖》和《獅子王》分別是簡·德·邦特、弗蘭克·德拉邦特和羅伯·明可夫的長片處女作;此時邦特51歲,德拉邦特35歲,明可夫32歲;新銳的《瘋狂店員》是當時24歲的凱文·史密斯的處女作。
《低俗小說》雖不是處女作,但也成就了昆汀·塔倫蒂諾的威名。
恰逢《肖申克的救贖》北美上映25周年,回望1994年,我們希冀從中找尋一些規(guī)律,分析一下當年佳片輩出的原因。
1994年在電影看到阿甘和尼克松在一起還是很震驚
首先,1994年是電影的傳統(tǒng)技術已完全成熟,全新電腦動畫(CG)技術方興未艾的一年。對于敘事,塑造人物,燈光和運動鏡頭的運用,好萊塢已經(jīng)成竹在胸,CG的出現(xiàn)也給了導演全新的選擇。
于是,我們看到《阿甘正傳》中用電腦畫出的曳光彈的軌跡,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先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4年發(fā)明了這種方法,給戰(zhàn)爭場面樹立了新標準。
《變相怪杰》1994
而片中難辨真假的“歷史資料片”通過CG技術嫁接到演員身上,更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其他電影人也紛紛把CG當成大玩具,于是我們看到第一代的“CG當家”電影——《變相怪杰》,以及將傳統(tǒng)特效和CG結合得出神入化的《真實的謊言》。
但在1994年前后,CG技術還沒有好到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的程度,所以多數(shù)影人使用它都非常謹慎。
《夜訪吸血鬼》1994
那時候的電影還是以塑造人物、講述故事為主要目標,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夜訪吸血鬼》中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和克爾斯滕·鄧斯特極盡個人魅力的傾情演繹,換作今天,可能會被拍成《吸血鬼獵人林肯》那樣的囧片。
而對于動作片,因為很難用CG代替實拍,所以比今天很多電影更有質感,因為CG飛機太貴,所以詹姆斯·卡梅隆選擇制造了實體的“海鷂”模型,《真實的謊言》中的“空中雜耍”反而比今天的任何類似橋段都更加精彩。
在1990年代,電影市場還不像今天這么全球化,美國電影的主要市場還是美國本土和美國的幾個主要友好國家——日本、德國、英國。所以,美國電影人不需要考慮異質文化觀眾的口味,可以熱情地擁抱本土文化,抒發(fā)真實的情懷。
《低俗小說》極具美國本土特色
無論是《肖申克的救贖》,還是《低俗小說》,脫離了美國的場景和文化都不會有這樣大的魅力,而《阿甘正傳》更是美國歷史、美國人的精神世界的速寫集。
《燃情歲月》、《天生殺人狂》、《艾德·伍德》也是因為植根本土才能夠生長得如此豐碩。
另一方面,那時的美國電影人也可以比較坦然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不必害怕戳到其他國家的痛點。
雖然這其中包含著美國人的偏狹和高傲,但是就文藝作品來說,直抒胸臆總比顧左右言他要有趣一些。
于是我們看到直接指責南美國家販毒的《燃眉追擊》,以及毫不掩飾地挑戰(zhàn)阿拉伯恐怖分子的《真實的謊言》。不像現(xiàn)在的電影,動不動就把反面角色設定為“跨國特工集團”,跨你個頭?。?/p>
'肖申克'能穩(wěn)居IMDb第一,除了本身質量外,也離不開網(wǎng)絡電影青年的'造神'運動。
《肖申克的救贖》1994
在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之前,評價佳片的標準多來自報紙上的影評、學院派專家的專著以及觀眾的口口相傳。
而互聯(lián)網(wǎng)興盛之后,新一代電影青年開始用鼠標選擇他們最愛的電影,誕生于1990年代IMDb是其中代表,由該網(wǎng)站發(fā)起的TOP250評選的最大受益者便是1994年的“神片”《肖申克的救贖》。
由蒂姆·羅賓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這部電影1994年9月多倫多電影節(jié)首映并于9月23日北美正式公映,上映之初只獲得了1800萬美元票房,甚至不足以收回成本。
后來影片榮獲七項奧斯卡提名,就這樣此后票房也只增長了區(qū)區(qū)1000萬美元。
《肖申克的救贖》最初進入中國時譯名叫《刺激1995》
但后來,《肖申克的救贖》在音像市場和電視屏幕取得巨大成功,贏得了大批觀眾,至今已成為“家庭影院”歷史上的著名案例。
1999年4月,《華爾街日報》發(fā)表了一篇關于“肖申克”熱潮的評論文章,此時影片在IMDb“TOP250”投票中躍升至第一位,它的排名一直到如今都是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正是一代“世界一家電影青年”大量產(chǎn)生的時期。1994年,互聯(lián)網(wǎng)在西方開始普及,IMDb也已成立了4年,世界各個角落的青年人開始能夠迅速地得知美國電影的信息,以及它們的票房和受到的評價。
IMDb的TOP250排名,《肖申克的救贖》常年占據(jù)第一
同時,VCD在此時已經(jīng)普及,大量的盜版讓很多未對美國完全開放的市場也可以很快接觸到當年的美國電影。
音像業(yè)的發(fā)達讓很多在影院成績不佳的電影不被埋沒,并且成為世界影迷傳看的“現(xiàn)象級”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么一部片子——還記得嗎,當年在中國它的盜版VCD名字叫《刺激1995》。
或許正因為如此,1994年的美國電影三杰才會在IMDb上有那么高的排名,因為這幾部電影在IMDb第一批用戶最熾熱的青春歲月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公民凱恩》1941
看看吧,天才導演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在IMDb中只位列第65位,而《肖申克的救贖》卻高居第一位,如果IMDb產(chǎn)生于1941年,結果會是一樣嗎?
所以,1994年的電影真的就比別的年份的更加“牛X”嗎?未必。但大家有這種印象,一方面是這些因為電影本身素質過硬。
另一方面,1994年的電影趕上了信息時代的浪潮,各式各樣的音像制品讓影片更加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的興起也讓影迷在相互的交流和溝通中,加深了這個共識,也令這批影片走出了歷史,成為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記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