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到了清朝就結束了,在經歷了數百年來的滄桑之后,這一個帝國也終究從鼎盛走向了消亡,大清作為一個曾經的盛世年代,國庫也一定十分豐盈,那么在清朝的統(tǒng)治者下臺之后,國庫中的銀子都去了哪里呢?
清朝時期的國庫是由兩部分組成了,內府庫和戶部庫。前者是屬于是皇帝自己私有財產,皇帝可以自由管理這些錢財。而后者一般是由專門管理人負責,它主要用于國家支出,比如發(fā)生天災,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時,國家前去賑災的銀兩都是從里面出的。
雍正坐上皇位的時候,國庫當中有800萬兩白銀,通過他的辛勤統(tǒng)治,他給自己的兒子乾隆留下了6000萬兩白銀,這是他通過治理貪污所做出來的成績。乾隆當皇帝的前期,國庫存銀已經達到了7380萬兩,可是到了后來他卻有一點大喜大好功,他花了國庫中的很多錢去南巡,此后清朝一直在走下坡路,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鼎盛光景了。
清朝后期。由于有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清朝每年都要給西方列強一大筆戰(zhàn)爭賠款,清朝與其他國家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種種條約的割地賠款,致使國家的國庫銀兩幾乎所剩無幾。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慈禧太后還揮霍無度,生活奢侈,不得不說這個女人敗掉了國家經濟命脈。她掌權時期,每年只是她一個人的開銷就達到了1000萬兩白銀!
末代皇帝溥儀在宣布退位的時候,清朝也就正式的在歲月的長河當中畫上了句號。打開國庫的門就好像是進入了廢墟一樣,清朝國庫不但沒有錢,還欠了一屁股的債,還有清末時期,皇族子弟,官員大臣腐敗成風,貪污了大量國家白銀。他們冒領國家公款,侵吞賑災糧款,不但國家得不到有效治理,還讓國庫所剩無幾。到清朝滅亡時,只國庫只有10個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