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選
2019\07\08
“雄雞一聲天下白”,現(xiàn)在多寫成“一唱雄雞天下白”(毛大詩人化用),很有氣勢、有力量的一句詩,可你知道原作者是誰,原詩叫什么,以及它的上句是什么嗎?
沒錯,今天的文章依舊屬于“只知一句而不知全詩”系列,話不多說,直接來看——
致 酒 行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
——唐·李賀
解析
“致酒行”,其實是一首勸酒致詞之歌,和我們前面講過的李賀詩《將進酒·琉璃鐘》差不多,但主旨和情調都有很大不同。
作者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鬼”、“鬼才”之稱,清代詩人黎簡評價他“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就是這樣的一位天才,卻不受命運眷顧,27歲便英年早逝。
寫《致酒行》這首詩時,李賀大概21歲,剛參加完府試不久,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準備再接再厲參加進士考試。誰知,社會上的妒才小人以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古代要避長輩名諱,如司馬遷父親名“談”,故《史記》中名字帶談的都被司馬遷改了別字;再如杜甫父親名“閑”,杜甫詩中從來不用閑字;又如蘇軾祖父名“序”,碰到寫“序”的地方,則改為“敘”)為由,來阻止李賀舉進士。不能參加進士考試,意味著李賀進入仕途的機會差不多被剝奪掉了,這對一個二十多歲的人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因此他承受了太多本不屬于這個年紀的悲痛,“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每當悲傷難抑之時,他都要去痛飲三百杯,這首勸酒詩便誕生了。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開頭兩句說自己窮困潦倒,失意落魄,唯有一杯酒方可暫時消愁,殷勤好客的主人舉杯相勸,祝愿“我”健康長壽。“零落棲遲”四字是對自己二十多年人生的總結概括,其中充滿了悲辛酸楚,而“長壽”一詞,本來是祝酒時隨口一說的話,如今看來卻有點怵目驚心了。
接下來一段(中間六句),是主人的致詞,也是勸慰詩人的話,涉及到兩個典故。
“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句,說的是漢武帝時期大臣主父偃的故事。主父偃原是齊國人,有治國之才,卻不受待見,備受排擠,于是北游燕、趙等諸侯國,結果還是一樣。無奈之下,他決定去中央朝廷尋求機會,先西入函谷關,去接近漢武帝最器重的大將衛(wèi)青。衛(wèi)青曾多次向漢武帝舉薦主父偃,但一直沒有引起漢武帝的重視。時間一久,錢也花完了,情急之下,主父偃直接上書漢武帝,終于得到召見,拜為郎中。從離家到進入仕途,是一段漫長的時間,他的家人因為想念,每每折柳盼歸,以致“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句,說的是唐太宗時期馬周的故事。馬周原為博州一助教,因生性豪放不羈屢受斥責,故憤然離職,在漫游期間屢遭白眼與侮辱,于是干脆西游長安,奔向更廣闊的天地。期間,他寄宿于新豐旅店中,被店主和賓客無視,正是“天荒地老無人識”。最終因諫言有功,馬周得到唐太宗召見,很快被授予官職,一路升遷至宰相。
主父偃和馬周的經歷很相似,都是憑借幾行奏章(“箋上兩行書”)來向皇帝進言而得到重用的(“直犯龍顏請恩澤”)。言外之意是你(李賀)的人生出路不止科舉一條,只要你肯努力,機會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
經過主人的一番勸解,詩人茅塞頓開,心胸開闊了許多,情不自禁地喊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這樣高亢的心聲?!懊曰辍奔聪惹靶纳駸﹣y,不知所歸的狀態(tài),如今聽君一席話,立刻就看到了光明與希望,真是“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這是自我開導,意謂年輕人心中應該有高舉入云的志向,而不能整日悶在屋子里唉聲嘆氣。旁人都會關注你的輝煌成就,沒有人會關心你的困頓不如意。
只可惜,李賀沒有主父偃和馬周的好運氣,他的不遇伴了他短暫的一生……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