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鏡頭的結構原理 1
鏡頭的作用對于數(shù)碼單反相機來說,與其對于膠片相機一樣非常重要。它不僅承擔著收集光線形成圖像的工作,還承擔著對焦等工作。
鏡頭的結構
對焦環(huán)
旋轉對焦環(huán)時,內(nèi)部的鏡片將移動,可實現(xiàn)對焦,手動對焦也如此進行。對焦環(huán)的位置因鏡頭種類不同而異,可能位于鏡頭的前部或者后部。 距離刻度
在表示鏡頭伸出量的同時,顯示與被攝體之間距離的刻度標記。在風光攝影時當需要對遠處的物體進行拍攝,并希望使用手動對焦時很有用。有部分自動對焦鏡頭無此刻度標記。
變焦環(huán)
變焦鏡頭具有用于改變焦距的變焦環(huán)。調(diào)整變焦環(huán)可改變視角。定焦鏡頭由于焦距固定,無法進行變焦。
透鏡
鏡頭的內(nèi)部包括組合結構復雜的多枚透鏡。根據(jù)玻璃材質(zhì)、加工方法等不同,有各種不同種類的透鏡。根據(jù)組合形式不同,最終畫質(zhì)也有所差異。但鏡頭性能并不簡單與透鏡枚數(shù)的多少成正比。 光圈葉片
位于鏡頭內(nèi)部,用于調(diào)整通光量。光圈葉片的位置因鏡頭種類不同而異。
何謂焦距?
焦距是指從鏡頭的光學中心到成像面(焦點)的距離。此距離越長,則越能將遠方的物體放大成像;此距離越短,則越能夠拍攝更寬廣的范圍。下圖僅采用單枚透鏡進行說明,但實際上鏡頭的中心點由多枚透鏡的結構決定。
鏡片中心 焦距 圖像感應器
光圈葉片的功能
光圈由多枚葉片構成,通過類似于瞳孔的放大縮小動作來控制圖像感應器的受光量。同時光圈還具有調(diào)整虛化效果及銳度的功能。
光圈葉片打開時的狀態(tài)
光圈葉片關閉時的狀態(tài)
大量光線通過 通過光量減少
06
鏡頭的結構原理 2
鏡頭的作用對于數(shù)碼單反相機來說,與其對于膠片相機一樣非常重要。它不僅承擔著收集光線形成圖像的工作,還承擔著對焦等工作。
變焦鏡頭與定焦鏡頭的區(qū)別
17mm 50mm 85mm
變焦鏡頭 只需1款鏡頭便可通過變換焦距,得到從廣角到遠攝的各種視角。
EF-S 17-85mm f/4-5.6 IS USM
鏡頭根據(jù)不同用途
分為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
雖然鏡頭有很多種類,但基本上可以分為定焦鏡頭與變焦鏡頭兩大類。變焦鏡頭是指可用一款鏡頭覆蓋多種焦距的鏡頭,使用非常方便。雖然現(xiàn)在鏡頭的主流是變焦鏡頭,但微距鏡頭或超遠攝鏡頭卻多為定焦鏡頭,定焦鏡頭在減少透鏡枚數(shù)等方面具有很多優(yōu)勢。
50mm
標準定焦鏡頭 雖然鏡頭焦距固定,但由于其與變焦鏡頭的結構不同,因此可以得到更加明亮的最大光圈。與使用相同焦距變焦鏡頭拍攝的照片相比,背景虛化更為漂亮。
EF 50mm f/1.8 II
100mm
微距定焦鏡頭 雖然焦距固定,但由于鏡頭明亮的最大光圈及其本身的特性,使得它與使用相同焦距變焦鏡頭所拍攝的照片相比,背景虛化顯得更為漂亮。鏡頭結構的不同使其能夠靠近被攝體進行拍攝。
EF 100mm f/2.8 USM 微距
帶防抖功能的鏡頭
防抖功能鏡頭是指可根據(jù)手抖動產(chǎn)生的運動量通過移動部分補償用光學透鏡,從而消除由此引發(fā)的畫面抖動的鏡頭。該機構可以防止出現(xiàn)手抖動,以獲得銳度高的畫面,同時由于是光學系統(tǒng)的實時移動,因此還具有可提高取景器成像穩(wěn)定性以及自動對焦性能的優(yōu)點。
何謂EF-S鏡頭
EF-S鏡頭是專門為采用APS-C尺寸圖像感應器的數(shù)碼相機設計的特殊鏡頭。成像圈(鏡頭成像大?。┍韧ǔ5溺R頭要小,具有能夠減小鏡頭體積的優(yōu)點。EF-S中的“S”來源于英文“Small Image Circle”(小成像圈)的首字母。
內(nèi)置防抖機構的鏡頭標有Image Stabilizer(圖像穩(wěn)定器)的英文縮寫IS。將鏡頭的“STABILAIZER”開關置于“ON”即可啟動防抖功能。
EF-S 17-55mm f/2.8 IS USM
EF-S鏡頭包括廣角變焦鏡頭EF-S 10-22mm f/3.5-4.5 USM、標準變焦鏡頭EF-S 17-55mm f/2.8 IS USM、微距鏡頭EF-S 60mm f/2.8 USM微距等多款。
小提示 鏡頭遮光罩的功能
安裝于鏡頭前部的鏡頭遮光罩具有遮擋雜光的功能。雖然鏡頭表面具有能夠防止反射的鍍膜,但在強逆光條件下最好同時安裝遮光罩以避免光線亂反射。推薦最好是經(jīng)常安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