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搜索的探索之路——概念篇
馬國良 |
IT風向標 | 出處:原創(chuàng)-IT| 2006年10月09日 11:22 | 閱讀2672 次
首發(fā):《
社會化搜索周刊》作者:
馬國良 轉載請注明!
相關閱讀:
哈斯:《
搜索引擎=社區(qū)? 》
馬國良:《
社會化搜索的探索之路——wiki篇》
麥田:《
社會化搜索:一個關鍵的等式》
Keso:《
當搜索遭遇社會》
老孔(cnsns):《
板兒磚拍麥田》
麥田:《
社會化搜索:“到處都是正確答案”》iqst:《
社會化搜索--關鍵點不是技術的創(chuàng)新,而是信息的聚攏》
ponyzt:《
搜索+社區(qū)=社會化搜索?》菜菜:《
機器搜索引擎 vs 人肉搜索引擎》
董一萌:《
社會化搜索與wiki》
極端搜索者:《
無題》
社會化搜索的概念似乎到目前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網絡各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見仁見智,作為后生晚輩,我也想提下自己的觀點。
套用愛因斯坦的“
廣義”和“
狹義”來說明下我對社會化搜索概念的理解。
廣義的社會化搜索概念:當搜索引擎進入千家萬戶,百姓人家,完全融入社會后,搜索引擎不僅僅局限網絡技術層面人性化、智能化,并且已經具體社會文化、人文色彩時,搜索引擎也就成為社會化搜索。當
Google Space服務進入
英國機場;當百度的
有問題百度下的廣告走上了街頭,進入小區(qū);當電信114的“知百事、通天下”延伸到
網絡……整個大的搜索環(huán)境在告訴我們搜索引擎不只存在于電腦網絡上,生活無處不在的搜索便是搜索化搜索。信息搜索(信息檢索)隨著信息化社會發(fā)展,需求將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信息搜索”如“柴米油鹽”一樣成為人們社會化文化一部分時,我們可以說搜索引擎實現(xiàn)了社會化,而我們的所用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這猶如我們的社會本身的發(fā)展一樣,是慢慢的,循序漸進的,其中的每項變革和努力都是影響發(fā)展的整個進程。搜索社會化是一個進程,“社會化”的含義本身就代表在時間上的發(fā)生和趨勢。
狹義的社會化搜索概念:借助社會的力量來參與搜索引擎結果的篩選和整理。我以前寫過的《
社會化搜索的探索之路——wiki篇》曾經說過wiki可以作為搜索結果篩選、整理的一種形式,而本身wiki就是一種借助社會力量去完成的偉大事業(yè)。所以說社會化搜索不是簡單的搜索引擎+論壇,“搜索引擎+論壇”只是搜索結果信息篩選、整理的其中一種模式,麥田的觀點是片面的(如果要把wiki、dig、網摘等人網互動模式都作為社區(qū)形式的一種的話,麥田的觀點就是完全正確,而我們一般不這么認為),但是麥田的文章太好了,以至誤導了很多人。我還是有些同意keso的觀點:社會化搜索仍然要依賴算法,仍然要依賴現(xiàn)有的可檢索數(shù)據,而不是做一個社區(qū)。機器搜索和算法永遠是搜索引擎的基石,并且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機器搜索和算法在社會化搜索應用中的權重會加大而不是減小。老孔的觀點在社會化搜索“社會化”字眼上解釋的更為到位:社會是具有一定智能的節(jié)點的組合,社會是一張網,有節(jié)點,有節(jié)點上的線,有線上傳遞著的力。目前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已經海量了,而且每天又有無數(shù)新信息涌入信息海洋,可以說互聯(lián)網信息發(fā)展能夠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接受麥田的觀點的很多人,都會認為“百度知道”是把“問題”類的信息聚攏到了一起,其實“百度知道”更應該說是用戶參與搜索結果的篩選和整理呢。“百度知道”里的答案難道在“百度知道”以外互聯(lián)網中找不到嗎?“百度知道”只是用戶把搜索結果進行了篩選和整理的編輯,因為這些編輯更符合人的思考、習慣,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非常有價值的。當用百度搜索搜索出來的結果靠前的越來越大都是“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內容時我們也并不覺得惡心,價值所在。后來麥田補充的雖然還是有點牽強,但是算法和社區(qū)也算社會化搜索兩大核心吧,如果認為社區(qū)=web2.0的話。技術發(fā)展用戶參與篩選搜索結果的模式也會改進,機器搜索和算法將大大增強了用戶參與篩選的效率。未來的搜索引擎是社會化搜索那是大家所公認的,社會化搜索需要的算法的改進和人為因素的參與才能臻于完美。
以前是我的個人觀點,請予指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