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抗美援朝唯一的被俘中國女兵,她遭遇了什么?后來怎么樣了?

抗美援朝戰(zhàn)役中,美方戰(zhàn)俘營中有不少中國志愿軍的身影,其中僅有一位女兵成功第一批返鄉(xiāng),她就是楊玉華。

少女踏上從軍路

楊玉華是四川人,從小在父母的細心照料下長大,雖然家庭不甚富裕,但家人的寵愛讓她的童年沒有太大的煩惱。

隨著年紀漸長,楊玉華逐漸到了人生方向的岔路口,下面一步學校的選擇有可能決定了她未來成家立業(yè)的方向。

楊玉華從小的聰明伶俐,活潑開朗,愛為別人打抱不平,是鄰里街坊出了名的“正義戰(zhàn)士”。

她古靈精怪卻善良柔軟的性格讓她的家人十分欣慰,但愛女心切,楊玉華的家人總會為她的未來擔憂,希望她能健健康康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完這一生。

在當時,教師是一個十分受人尊敬的職業(yè),家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機會成為一名老師。

所以楊玉華的父母與外婆都極力勸說長大的楊玉華去上師范學校。

但她聽著解放軍的故事長大,無數(shù)壯士舍身為國的豪壯事跡常常讓她心潮澎湃,所以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戰(zhàn)士一直是她心中的愿望。

一邊是家人的期望,一邊是自己的志向,到底應該怎么選?

楊玉華不止一次地猶豫,考師范學院,當一名教師,最后結婚生子,這樣的日子似乎一眼就望到了頭,這對于年輕的她來說過于寡淡無味,思來想去,最后她決定為自己而活,既然心中有夢想,那么就要勇往直前。

于是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偷偷考上了軍區(qū)衛(wèi)生學校,結果入校才三天就被如愿分到了部隊,成為180師繃帶所師衛(wèi)生隊的一名護士。

在她終于如愿成為部隊中一員的同時,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消息也傳遍了大街小巷。

隨著美軍在朝鮮進攻的炮火越來越激烈,中方?jīng)Q定援助朝鮮打贏這場正義的戰(zhàn)爭。

楊玉華所在的部隊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軍之一,當她聽見能跟隨部隊一起沖在第一線時,她覺得自己多年的愿望終于要實現(xiàn)了。

當她把自己即將隨部隊遠行的消息告訴家人時,父親和外婆都驚在了原地,在他們心中,楊玉華還是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孩子,如何去到殘酷的戰(zhàn)場?

家人的反對似乎在意料之中,但楊玉華的心意已決,所以她向家人承諾:我一定會安全回家的!

就這樣,楊玉華收拾好行囊,踏上了離家的路途。

離開家鄉(xiāng)的那天,敲鑼打鼓的鄉(xiāng)親們?yōu)樗齻兯托?,年僅十七歲的楊玉華站在人群隊伍中,眼睛在人群中看到家人哭紅的雙眼,心中也不覺有些難過。

人群中還有一個小姑娘捧著鮮花走上前來,對著楊玉華卻是害羞地不知道該叫她“姐姐”還是“阿姨”,周圍的人都發(fā)出善意的笑聲,小姑娘也羞紅了臉。

楊玉華接過鮮花后載著他們的輪船就緩緩開動了,岸上的人逐漸變得模糊,她還站在船邊望向家的方向。

但是她根本沒時間和機會落淚,船上的戰(zhàn)友們拉著她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她在歌聲中也暗暗為自己鼓氣:我長大了,我是個戰(zhàn)士了,我已經(jīng)不再是個孩子了。

兩年戰(zhàn)俘生活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不會因為年齡性別就有任何憐憫,美軍強大的軍事力量使得中朝軍隊屢遭失敗,楊玉華所在的180師處境也十分艱難。

她每天都在后方奔波,加上她,180師繃帶所共有29名女護士,大家每日都在后方為受傷的士兵提供救助,雜活累活都要自己上,人手極度匱乏,好好睡上一覺都成了奢侈。

在美軍的炮火下,物資運輸也極度困難,不僅藥物跟不上,就連吃食都日益緊張,大家只能用面和上水,每天僅靠一些炒面勉強填飽肚子。

可是傷員們基本都是男人,本身胃口就大,再加上負傷,營養(yǎng)不夠傷自然好的就慢,沒有藥物的幫忙,傷勢嚴重的傷員只能每天躺在床上不住哀嚎。

楊玉華看著飽受痛苦的傷員,毅然決然地將自己的炒面全部分給傷員,自己就在外面挖一些野菜充饑,可她沒想到,這一舉動竟葬送了她花一樣的青春年華。

當時炮火連天,到處都是臟兮兮的,環(huán)境受污染嚴重,再加上野菜都不清楚來歷,沒過幾天,楊玉華就食物中毒,上吐下瀉,連床都下不來了。

戰(zhàn)況日益緊急,之后美軍開始對180師實施包圍,眼看包圍圈日漸縮小,180師的領導決定在敵方包圍圈尚未封口時快速撤退。

考慮到女護士們戰(zhàn)斗能力較弱,所以上級安排她們都隨著由180師司政后機關組成的第二梯隊撤過北漢江,沖出包圍圈。

但是前幾日便臥病在床的楊玉華幾乎陷入了半昏迷狀態(tài),所以不能跟隨第二梯隊撤離。

眼看形勢越來越緊迫,1951年5月26日,剩下的戰(zhàn)士們組成了擔架隊負責將包括楊玉華在內(nèi)的幾十名無法獨立行動的傷員撤離。

然而他們還是晚了一步,在撤離的路上他們就遭遇到了敵人的炮火攻擊。

火力不足的擔架隊只能帶領傷員們就近躲入一處隧洞,誰料美軍提前掌握了地形,似乎早就料到他們會躲入隧洞,隨即就往隧洞李發(fā)射了多枚美火箭彈。

猛烈的攻擊使得擔架隊員和隧洞口附近的傷員全部犧牲,只剩下5名不能動的傷病員,這其中,就有少女楊玉華。

5月27日上午,美軍搜索隊開始清理戰(zhàn)場,發(fā)現(xiàn)了這5名傷員,便立馬將他們送往美軍的戰(zhàn)地醫(yī)院。

在醫(yī)院里,楊玉華得到了及時的救治,過了數(shù)月才恢復過來,又因為她身著男裝,頭發(fā)很短,所以一直被美軍認為是男人,她便得以一直留在醫(yī)院參加對其他之志愿軍的護理工作。

直至7月中旬,一位美國女軍醫(yī)偶然看見楊玉華來例假,美軍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小個子的中國人竟然是女兒身,于是楊玉華立即被美軍強行送往釜山的女俘收容所。

幸好這里的女戰(zhàn)俘營里的被俘人員中有原來是人民解放軍第4野戰(zhàn)軍朝鮮師的同志,她們看見這個小姑娘文文弱弱,臉上卻有著與年齡不相襯的堅毅,不免都對她心生憐惜,在平時生活中也都很照顧她。

多虧了營中同胞們的關照,楊玉華在戰(zhàn)俘營中的日子才好過了一點,雖然美軍對她們百般折磨,但是她們互相鼓勵、彼此扶持,反而有了更堅定的內(nèi)心與不屈服的信念。

楊玉華在營中也將朝鮮難友們視為自己的同胞,同她們一起參加了絕食示威,雖然遭到了美軍傷害,但卻受到了難友們的一致敬重。

1951年,為紀念朝鮮“8.15”解放日,戰(zhàn)俘營的地下組織決定在戰(zhàn)俘營中發(fā)起第一次公開斗爭,號召全體戰(zhàn)俘在這天傍晚都站在鐵絲網(wǎng)前,高唱中國和朝鮮革命歌曲。

傍晚,女俘們都爭著要登上那高臺去唱歌,盡管誰都知道那意味著什么:這是在用她們年輕的生命做賭注!

最后她們選出了7名戰(zhàn)士登上高臺,楊玉華抓著梯子哭著要求上臺,最終還是被拉了下來,站在高臺的周圍為臺上的同胞聲援。

最后,戰(zhàn)俘們第一次公開斗爭勝利了,但是他們卻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5名女俘壯烈犧牲,其中就包括楊玉華的中國同胞。

楊玉華就這樣在戰(zhàn)俘營中度過了兩年,身邊的中國同胞一個個倒下,美軍惡劣的行徑都沒有讓她屈服,她的心中始終想著祖國,想著自己的故鄉(xiāng),想著在故鄉(xiāng)等待自己凱旋而歸的親人。

一有空,楊玉華就用撿來的布料做成簡陋的五星紅旗放在自己一眼就能看見的地方,紅色的小旗像一團小小的火焰,照亮她回家的路。

歷經(jīng)蹉跎終歸故鄉(xiāng)

停戰(zhàn)談判關于戰(zhàn)俘的議程始于1951年12月11日,直到1953年4月11日雙方才簽訂了遣返病傷被俘人員協(xié)議,并于4月20日開始遣返和接待傷病戰(zhàn)俘。

8月8日,被關押了兩年多的楊玉華終于等來了回家的機會,知道這一消息的楊玉華喜不自禁,可自己身上穿的都是美方的衣物,于是她當即自己做了一頂小小的志愿軍帽,這是她對祖國的拳拳之心。

當日,楊玉華便隨400多名朝鮮女戰(zhàn)俘一起被美軍從釜山押上火車。

在車上,大家一起放聲歌唱,氣急敗壞的美軍聽到后便向車廂內(nèi)扔催淚彈。

早已有所準備的楊玉華掏出濕毛巾準備捂住口鼻,卻突然聽見孩子哇哇的哭聲,回頭一看,那是參加斗爭的朝鮮大嫂的孩子。

哭聲一直揪著她的心,于是她顧不得自己,快速朝孩子跑去,將孩子緊緊抱在懷中,手中的濕毛巾也讓給了孩子,自己卻被熏得不住地咳嗽、頭暈、惡心,最終自己被燒傷。

8月9日,楊玉華終于回到故土,她是這批遣返的戰(zhàn)俘中唯一一名女同志。

在這里,早就圍滿了自愿前來的群眾與記者,大家都屏息等待著這一激動的時刻。

提早知道楊玉華在其中的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特意叮囑采訪的記者們:“楊玉華是我志愿軍被遣返的戰(zhàn)俘里唯一的一個女兵,年紀又小,轉告文工團接待的女同志們要熱情歡迎,不得歧視?!?/p>

美軍汽車緩緩駛入,停穩(wěn)后,楊玉華迫不及待地跳下汽車,手里拿著自制的一面很小的五星紅旗,頭戴自己縫制的志愿軍軍帽,淚流滿面,一面哽咽一面喊口號,即使聽不清口號內(nèi)容,在場的人都止不住掉了眼淚。

杜平主任也第一時間走上去和她親切握手,安慰她說:“你受苦了,你終于回到祖國懷抱里來了,祖國就是你的母親,不要哭了!養(yǎng)好身體吧!”

之后楊玉華被送到東北昌圖戰(zhàn)俘歸來管理所,經(jīng)過審查,最終回到故鄉(xiāng)四川。

也許是上天眷顧,楊玉華的外婆身體也還算硬朗,與外婆在一起的平凡日子也變得彌足珍貴

同時,兩年的戰(zhàn)俘生活突然讓她明白了當時家人對她的良苦用心,戰(zhàn)俘營孩子們的面孔也不斷在她腦海中回蕩。

原來教師的生活并不是那樣的枯燥無味,孩子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能夠用自己的力量保護這群稚嫩的生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于是回到家鄉(xiāng)后,她選擇了當一名教師,雖然每月工資只有30元,除去養(yǎng)育外婆的開支后,她能自由支配的開支便少之又少,但每天都夠站在講臺上看見臺下孩子們的笑臉,這對她來說就是莫大的幸福。

后來,楊玉華結婚、生子,漸漸地有了自己的家庭,教書的事業(yè)卻一直沒有停止。

楊玉華教了十年初中,又教了一段時間小學,最后又教回初中,她的生活變得平平淡淡,正如十六七歲家人所期望的那樣,她卻再也當不回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

戰(zhàn)俘營的生活像一塊不化的寒冰,一直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讓楊玉華陷入冰冷的回憶,但是她送走的一批批孩子都成為幫助她繼續(xù)走下去的力量。

但是,她卻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學生提起過戰(zhàn)俘營中的經(jīng)歷,就連她自己的孩子也不甚知情,也許她不愿意炫耀自己曾有過的光榮,也許她也不愿意讓孩子們接觸到戰(zhàn)爭的黑暗與殘酷。

后來,也有許多記者來采訪楊玉華,但她總是搖頭拒絕,就算講述故事也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只有少數(shù)報紙上有關于她的寥寥數(shù)語,其余故事中,她都化名為普通的志愿軍。

但時代沒有忘記包括楊玉華在內(nèi)的偉大志愿軍們。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國家特意向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yǎng)院全體同志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

2021年,抗美援朝電影《跨過鴨綠江》上映,讓人民群眾重溫了這一劃時代的戰(zhàn)役。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837件遺物由我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沈陽,17日上午,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

雖然楊玉華不愿再提起往事,消失在大眾視野中,如果她還在世,那么今年將近90高齡的她,看見88位英烈在祖國安息的新聞,不知道會不會想起戰(zhàn)俘營的戰(zhàn)友,會不會放下一段牽掛。

《朝鮮戰(zhàn)爭中志愿軍唯一的女戰(zhàn)俘》;《幸福(悅讀版)》;2010 第5期

《朝中戰(zhàn)俘譴返內(nèi)幕》;華藝出版社;1991.02

《總書記這封回信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央視網(wǎng);2020.12.29

《<跨過鴨綠江>——創(chuàng)作史詩的眼界和格局》;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12.24

《抗美援朝老兵朱清和:唯一放不下的 是對戰(zhàn)友的牽掛》;央視新聞;2022,09.1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楊玉華:志愿軍唯一被俘虜?shù)呐?6歲被美軍俘虜,結局怎樣了?
這位女戰(zhàn)士受到領導接見時,為什么臉上沒有露出絲毫喜悅,反倒愁眉苦
她是唯一被俘的志愿軍女兵,18歲回國遇負心漢,后來過得怎樣?
抗美援朝時,志愿軍唯一被美軍俘虜?shù)呐鴹钣袢A,最后結局如何?
志愿軍被俘的唯一女兵,戰(zhàn)俘營里縫制五星紅旗,歸國后卻遇人不淑
志愿軍唯一被俘女兵,被俘時僅16歲,在戰(zhàn)俘營縫五星紅旗抗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