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家更深入地欣賞繪畫,我們擬結(jié)合一些畫論、配圖來呈現(xiàn),但畫論又不可太多,以免分?jǐn)_賞畫的心情。故我們從大篇文章里面,截取一小段。這一小段里講了某個觀點(diǎn),然后配上他的畫作圖片,讀者們可以他的觀點(diǎn)看他的畫,也可以以他的畫反觀他的觀點(diǎn),看是不是一致。相信經(jīng)過這樣長期的訓(xùn)練,大家的看畫眼力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潘天壽 露氣1958年作130×154cm
潘天壽先生說,“繪畫上可見之處易'偷’,不可見處難學(xué)”。對于這個“偷”字,可以理解為學(xué)習(xí)中可以循跡模仿,因為對于畫上可見之處可以由直覺體察到,可以由此模擬、學(xué)習(xí)。至于“不可見處難學(xué)”,因為那正是泯其跡而存其意之處。所謂“虛靈不昧”,在不可見處并非真空也。這里所講不可見處并非機(jī)械地專指畫中空白所在,而是指畫的無處不在之神,是畫的靈魂。這神、這靈魂只能自生,功到自有神,非能移植者,所以稱之為不可學(xué)也。
——朱穎人先生《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課徒畫稿筆記》
▲潘天壽 一聲四喜
▲潘天壽 潑墨紅荷
▲潘天壽 訪荷浪踏翻
▲潘天壽 映日荷花 1963年
▲潘天壽 朝霞圖 1960年
▲潘天壽 1962年作 鷹石圖(指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