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38歲光緒去世,20小時后,74歲慈禧也突然暴斃。據記載,她死于一頓豐盛午餐,但真相沒這么簡單。
慈禧太后一向身體健康,在光緒皇帝去世后,她迅速召集王公大臣,想要擁立2歲的溥儀為新任皇帝。
溥儀,并不是光緒皇帝的親兒子。
這一年光緒37歲,妃嬪無數,卻始終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慈禧想要立和自己有點血脈聯系的溥儀,但這件事,必須要說服王公大臣。
因此,立皇帝的會議開得非常久,從早上6點一直開到了中午。
期間,74歲慈禧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舒服,精神狀態(tài)更是非常好。
但令人意外的是,吃完了午飯,慈禧突然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和光緒斷氣的時間相比,只隔了20個小時。
這是怎么回事?
是有人在慈禧的午飯里下毒了嗎?
據《慈禧外紀》記載,慈禧的死因,和一頓豐盛的午餐有關。
因為吃得太好、太多了,最終消化不良,畢竟,74歲的老人家,哪里受得住這樣的大魚大肉。
這頓豐盛的午餐,并不是在光緒去世當天(11月14日)吃的,而是在11月3日,慈禧74歲壽宴上吃的。
因為是壽宴,慈禧特意請來了京城里最好的廚師,做了足足100道菜。
她很開心,吃了很多菜,還喝了酒。
這一次貪嘴的直接后果是,第二天,慈禧腹痛難忍,每天大便次數多達幾十次,期間還伴隨著膿血。
太醫(yī)們診斷的結果為急性腸道傳染病,但慈禧的表現,也和痢疾的癥狀一般無二。
有句話說得好,好漢架不住三泡稀,更何況一個74歲的老太太?
因為尋不到良方,慈禧的身體便每況愈下,加上光緒突然去世,慈禧悲痛萬分,很快就透支了身體,追隨而去。
如果以尋常人來推論,侄兒去世,朝夕相伴之下,慈禧確實因為傷心。
但慈禧并不是一般的女人。
她從后宮一個小透明,不斷爬到皇太后的位置,還臨朝稱制,違反祖制,并不是尋常心軟的婦人,而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掌權者。
親兒子同治去世后,慈禧來不及傷心,以最快的速度找來了和自己血緣關系最密切的光緒當皇帝。
光緒和慈禧有多親近?
這么說吧,光緒的父親,是咸豐的弟弟;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由此可知,光緒既可以叫慈禧姨媽,也可以叫慈禧嬸子。
親上加親的私心,是慈禧選擇光緒的重要理由。
一個4歲的孩子當皇帝,朝政自然都在慈禧手中。
光緒年幼時,慈禧還是很寵他的,只是,隨者光緒長大,逐漸想要親政,想要走和慈禧想象中不一樣的路線時,兩人的矛盾就爆發(fā)了。
基本上,光緒是那個跟慈禧對著干的人。
在朝政上,光緒支持新政,觸犯了慈禧的利益;在后宮中,光緒盛寵珍妃,對慈禧欽點的皇后不屑一顧。
而慈禧的反擊也很劇烈,直接軟禁了光緒,還把珍妃丟進了井里。
1908年,看著光緒進食減少,慈禧就在物色新的皇帝,她挑中了2歲的溥儀,打的也是未來繼續(xù)掌權的算盤。
由此可知,對于光緒的死,慈禧早有預感,也做好了準備,兩人感情不好,慈禧不會因為光緒之死而情感大幅波動。
據史書記載,光緒去世時,腹痛難忍,面色發(fā)黑,舌頭發(fā)黃,和他之前生病的癥狀完全不同。
而2008年,研究人員對光緒皇帝的遺體進行了檢測,發(fā)現他的衣領及頭發(fā)上都沾染高濃度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常說的“砒霜”,足足201毫克。
一般來說,60-200g的砒霜就足以導致一個人的死亡。
至于光緒皇帝身上的毒,到底是生前就有的,還是死后埋葬時特意放進去的,至今仍然是疑點。
我查詢了清朝留下來的脈案,慈禧在去世之前有過腹瀉的癥狀,但這一點都不奇怪。
她從70歲開始,就一直有腹瀉的毛病,而且腸胃比一般人弱,經常失調。
但這并不是慈禧突然暴斃的理由。
畢竟,她不是一般人,而是滿清皇室的掌權者,而且,她非常惜命,平時也會保養(yǎng)身子。
當年八國聯軍打來,慈禧倉皇出逃,即使在逃亡之際,她也依然保持著規(guī)律的作息。
這樣的她,不太可能在壽宴上大吃特吃。
她可是掌權40多年,什么好吃的沒吃過?因為貪嘴吃了好吃的,就突然離世,怎么想都很奇怪。
光緒去世那天,慈禧的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她仍然是6點起床,處理朝政,然后到了吃午飯時,突然暈倒。
在《慈禧外記》的記載中,慈禧暈倒是因為“夏間病痢太久,體氣大傷”,但這個理由說服力實在太弱了。
那么,問題來了。
這個問題,其實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人巴恪思,他于1898年來北京游歷,成了京師大學堂(后為北京大學)法律和文學教授。
在他的描述中,他和慈禧一直保持著男女朋友的關系,經常一起尋求床上游戲的愉快。
他表示,慈禧最后死在了袁世凱的槍下。
這種說法,我個人認為有點扯了。
在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袁世凱確實可以暗戳戳做點什么,但你要說他敢不敢當面開槍打死慈禧太后,我估計是不敢的。
而且,巴恪思的說法也不太可信,主要是,1898年,慈禧太后都63歲了。
雖然63歲還體格健碩的老太太大有人在,但一定不是慈禧。
因為慈禧的身體不好,之前生同治都在鬼門關走了一圈,此后一直有頭暈惡心、全身乏力的毛病,非常惜命。
這個年紀,她應該也不會去跟一個外國人做點什么。
兩人去世的時間只相差20個小時,并不是有人要暗害慈禧,而是她自己感覺大限將至,先行一步,帶走了支持新政的光緒,然后隨便挑了一個皇帝出來穩(wěn)住江山?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