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古詩詞愛好者不喜歡蘇軾的詩詞。他的作品題材廣泛,縱橫恣肆;善用夸張,意境宏大;優(yōu)美動人,饒有趣味。一掃晚唐五代以來的詞風(fēng),創(chuàng)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豪放派。
蘇軾流傳至今的作品,不乏千古絕唱。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雖然蘇軾一生,歷經(jīng)波折,多次被貶被外放。但是也是一個充滿樂觀主義的文人,幽默的段子一個接著一個。
有一次,蘇軾的忘年交張先,到了80歲的時候,竟然又娶了一個年僅18歲的美女為妾。很多友人去道賀,“采訪”張老對此有何感想,張先以詩作答: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顏我白發(fā)。
與卿顛倒本同庚,
只隔中間一花甲。
這首詩通俗易懂,風(fēng)趣幽默。從頭到尾充滿“自豪感”。張先和蘇軾不同,他的仕途比蘇軾順暢多了,為人風(fēng)流倜儻,有很多故事。蘇軾形容他“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這就是成語鶯鶯燕燕的由來。張先的詞,佳作也不少,屬于婉約派。
參加新婚宴會的蘇軾,聽到這首詩之后,也立馬賦詩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發(fā)對紅妝。
鴛鴦被里成疊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軾的詩也是通俗易懂,而且有點“污”。用白描和比喻的方式形容了他們洞房花燭夜的喜悅。梨花指的是白發(fā)的張先,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
但是后人把“一樹梨花壓海棠”用在風(fēng)景的描寫,而已經(jīng)沒有原先那個意思了。而南宋葉紹翁詩“一枝紅杏出墻來”本來很純潔,現(xiàn)在卻用來比喻女性“出軌”。
其實蘇軾自己也寫過一首詩,立意純潔無瑕,但是被后人引用的時候,卻很變得“污”。這就是《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
秋千院落夜沉沉。
這首詩,典型的寫景,寓情于景,并無任何邪念。相反充滿正能量,“春宵一刻值千金”指的就是光陰易逝,千金難買。但是這句話到了今天,卻用于一些特定場合,令人浮想聯(lián)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