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唐·權(quán)德輿
今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亂國家和社會運行的秩序,在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抗疫之后,一切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那些受此影響的事情逐漸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其中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準備高考,在疫情防控依舊形勢依舊嚴峻的前提下,高考也只延遲了一個月,各有關(guān)部門都表態(tài),克服千方百計也要按時有序完成高考工作。今年的高考情況只是我國從1977年以來,重視高考的一個縮影,每一年的高考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那么在1977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呢?當時的試卷是什么樣的?
難題和契機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1966年我國的高考中斷,大學招生不再按考試成績,而是由各級各部門推薦入學,這是特殊時期的產(chǎn)物,不僅壓抑了人才的自由流動,蹉跎了多少飽學之士的青春,也對我國的科教事業(yè)和教育發(fā)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推薦入學的過程中有許多的弊端,不僅可以輕易的徇私舞弊,讓入學名額可以交易,還讓大學招收了一堆良莠不齊的學生,這些學生有的是小學水平,有的是中學水平,有的根本沒有水平。
這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現(xiàn)象,這些入學的學生雖然文化水平不行,但他們都根正苗紅,內(nèi)心赤誠,只是基礎(chǔ)太薄弱,完全跟不上大學的課程,以至于入學以后還得給他們補習基礎(chǔ)。大學里的這些情況早就被復出以后的鄧公知道了,在1975年的時候,他就和有關(guān)部門提過這個問題,他說我們現(xiàn)在的大學根本不叫大學,里面培養(yǎng)的都是些什么人才,干脆叫中學或者小學算了,但要輕易改變,阻力依舊很大。
但一個契機很快就來了,1977年舉辦全國的科教會議,國內(nèi)頂尖的科學家和教育專家匯聚一堂,其中有課本上學過的,比賽剖離青蛙卵的童第周,還有一個大學教授查全性。在會上由于鄧公的鼓勵和引導,會議熱議了當下大學內(nèi)的種種不足,矛頭直指當時的高考制度,查全性第一個提出了恢復高考制度的倡議,這一倡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熱烈支持,鄧公指示教育部門盡快研究落實。
招考和報名
在當時,恢復高考制度是眾望所歸的事情,只是由于剛剛結(jié)束大動亂,很多人畏首畏尾不敢直言,現(xiàn)在有了鄧公的支持,事情就順利多了,僅僅用了四十多天,就拿出了可行的高考招考方案??墒且呀?jīng)是10月份了,鄧公擔心今年舉行高考有點倉促,想明年舉行,但教育方面的專家說今年冬天也可以,哪怕早一個月,也可以給許多人希望。
于是中斷了11年的高考就這樣恢復了,這在社會上引發(fā)了強烈的反響,許多在村里的,在山里的,在田地的,在工廠里年輕人們,都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們有些人已經(jīng)好多年沒有看書學習了,以為此生就這樣度過,沒想到一個天大的機會從天而降,壓制了11年的夢想噴涌而出,壓抑了11年的希望,翱翔在神舟的大地。
各省的報名點每天都擠滿了來報名的人,有的帶著孩子,有的牽著牛羊,有的叔侄一起,有的夫妻同來,只要符合了條件就能報名,年齡放的很寬,所以這一屆的高考不都是同級的人,嚴格來說是13級的人,從1966級到1978級,當時允許1978級的優(yōu)秀高中生報名,這13級的人在同一個教室里考試,雖然大家都緊張激動,但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久違的笑容,每個人都懷著神圣的念頭,認真的對待每一場的考試,每一個題目。
考試和試卷
在確定當年舉行高考以后,另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又擺在了專家們的面前,那就是該如何出題,當時的出題和現(xiàn)在的高考出題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當時的高考出題不僅要考慮到中斷11年這個現(xiàn)實的問題,還要達到篩選人才的效果,如何在公平和有效之間達成平衡,著實讓專家們大費腦筋,后來還是決定把重點放在語文和數(shù)學科目上,這是基礎(chǔ)學科的重中之重,語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學功底,數(shù)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
至于英語和歷史地理等考試題目就稍微簡單了,在當時的語文考卷上,只是讓寫個作文,解釋幾個詞語,其中有個成語叫明火執(zhí)仗,可能今天還有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數(shù)學題也十分的簡單,只是初中或者高一的水平,英語和歷史地理也是同樣的難度,考場一些基本的背誦內(nèi)容,如果按照現(xiàn)在我們高中生的水平,只要穿越回去按那套試卷考試,輕輕松松考上清華北大不是夢。
雖然題目簡單基礎(chǔ),但錄取率依然低的嚇人,當時報名的人數(shù)有五百多萬,最終全國只錄取了二十七萬人,這個錄取率是截止目前最低的。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基礎(chǔ)確實差了太多,也反映出整個社會的基礎(chǔ)教育已經(jīng)到了急需普及提高的地步。而不少的網(wǎng)友看了這些題目,調(diào)侃到“放到現(xiàn)在,就連初中生也敢上考場”。在這次考試以后,77級在大學里也成為充滿傳奇和榮譽,滿載希望和夢想的一屆,在他們?nèi)雽W以后,給大學里補充了新鮮的血液,提高了我國大學的人才基礎(chǔ)和技術(shù)底蘊,改革后有太多的人才都是從這里面出來的。
高考和未來
1979年7月,幾名復旦大學的學生在黃山遇到了來視察的鄧公,學生們剛開始不敢相信,在得到鄧公的允許以后,學生們高興的跑到了他的身邊,圍著他訴說喜悅和激動,他們告訴鄧公,他們都是在恢復高考制度以后考入大學,他們對鄧公充滿了感激,最后他們和鄧公在黃山留下了那張著名的合影。
現(xiàn)在我們再來回首當時的1977年恢復高考,實在是意義非凡,它不僅釋放出了壓抑十一年的力量,也讓社會開始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確定了科教興國的基本方向,給隨后的改革貢獻了持續(xù)強勁的動力。教育是一個國家興起最基礎(chǔ),也是最長遠的能量,而高考則是教育和社會的天平,穩(wěn)定著努力和夢想,讓無數(shù)學子的努力成真,讓無數(shù)家庭的命運改變,讓國家的夢想不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