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
1938年,在清華大學的辦公室里,一群德高望重的教授們團團圍住一名即將離職的青年人。
老師們苦口婆心地勸說,希望這位青年才俊能繼續(xù)留在校內(nèi)研究英國文學,不要辜負了老天爺賦予他的才華。
然而這位才子卻冷笑道:“你們這些教授,論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沒一個人配當我的導師!”
說完,他便拂袖離去,留下屋內(nèi)滿臉鐵青的老師們。
這位清高孤傲的青年就是民國一代博學鴻儒錢鐘書。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幾顆仇恨的種子正在人堆里生根發(fā)芽。
而錢鐘書的人生也因此發(fā)生改寫。
一、自幼才華橫溢卻不服管教
1910年,錢鐘書出生在美麗的無錫,綺麗的太湖和充沛的人文環(huán)境無時無刻都在陶冶著他的文學情操。
《常州先哲遺書》
錢鐘書一出生就過繼給了他的大伯父,當時有人送他伯父一本書叫《常州先哲遺書》,于是他伯父將他取名為“仰先”,希望他能仰望先哲,擇優(yōu)前行。
到了他滿月的時候,按照當?shù)氐娘L俗,要進行“抓周”儀式,據(jù)說這能夠預卜孩子的前途。
年幼的錢鐘書就在琳瑯滿目的物品里,把一本書緊緊地抓在手里。
他的父親看到了相當高興,于是將他改名為錢鐘書,寓意一生鐘情于書。
錢鐘書
而錢鐘書也確實展現(xiàn)出非凡的才能,從他四歲起,他就跟著伯父讀書識字,六歲時就把《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讀了一遍,之后又跟著伯父到處走街串巷,把附近書攤的小說都租借了一遍。
后來錢鐘書在讀小學時生了一場大病,他伯父就讓他休學回家調(diào)養(yǎng)身體,自己教他讀書寫字。
雖然錢鐘書的伯父是個有文化的人,但是他有很多惡習。比如抽大煙、經(jīng)常打麻將、在半夜的時候吃飯、晚睡晚起。
錢鐘書當時雖然還年幼,但是耳濡目染也學到了一些壞習慣,一沒人看管他,他就在外面玩到昏天暗地,屢教不改。
錢鐘書父親回來看他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竟然一副吊兒郎當?shù)臉幼樱味家獨庹?,于是當頭噼里啪啦一頓罵,并且把他接回家中,要親自管教。
面對嚴厲的父親,年輕氣盛的錢鐘書自然是不服管教,他心生逆反,總是暗自頂撞自己的父親。
雖然此時錢鐘書的文學素養(yǎng)已經(jīng)遠超同齡人,十五歲時,就已經(jīng)將《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晦澀難懂的選本進行系統(tǒng)閱讀。
但他的父親不想讓他自視甚高,因此對于他寫的文章更是一句話都沒夸贊過。
父親的夸贊,一直都是少年時期錢鐘書的目標。
錢鐘書
二、恃才傲物,到處樹敵
雖然錢鐘書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非常高,但是他的數(shù)學卻十分薄弱。
錢鐘書高中畢業(yè)后,報考了清華學院,參加了入學考試。在拿到數(shù)學卷子時,他恍惚覺得拿到了天書,但還是寫了幾題意思了一下。
后來清華校長羅家倫在閱讀應(yīng)考生的文章時,發(fā)現(xiàn)錢鐘書的文學素養(yǎng)極高,英語成績更是接近于滿分。
羅家倫瞬間對這位考生有了強烈的興趣,于是他又去看了錢鐘書的數(shù)學成績,上面赫然寫著的15分,讓這位清華校長大受震撼。
按照當時清華的招生規(guī)矩,只要有一門課程不及格,就不予錄取。
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羅家倫決定破格錄取錢鐘書!
也正是因為羅家倫的這個決定,才成就了馳名遠洋的一代文學大師。
錢鐘書
在北京求學時期,也正是錢鐘書意氣風發(fā)的年紀,他知道自己的才學天賦,也不免孤傲了起來。
一入校,錢鐘書就揚言要把清華圖書館中130萬冊的書都橫掃一遍,而且光讀他還不過癮,他還要在重點地方寫批注。
錢鐘書上課時候很少記筆記,有時候一邊聽課一邊還要隨時看幾眼借來的書刊。等到要考試時再略加復習一下,依舊能取得傲人的成績。
錢鐘書在四年大學生涯里,一共修了33門課程,有英文,法語、拉丁語、古代文學、西洋通史、莎士比亞、戲劇、文學批評、文學史、美術(shù)史等等。
清華的課程成績評定從優(yōu)到劣分為E、S、N、I、F。
到畢業(yè)時,錢鐘書的課程分數(shù)不是E就是S。
錢鐘書和吳晗、夏鼐,被稱為“清華三才子”,其中以錢鐘書為龍頭老大。
圖右為錢鐘書
在這座學府里,錢鐘書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很多清華的教授都對錢鐘書十分青睞,每個人都覺得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錢鐘書有個毛病就是愛批評人,在清華校內(nèi)若是讓他看到一些不合意的人或事物,他都要上前說上幾句。
他逢人批評、到處批評、隨處批評。罵起人來那是相當直白,一點情面都不留給別人。
評價林紓,錢鐘書說他的詩是狗和驢的叫聲,說對方的翻譯作品是如同癩蛤蟆一般低劣的生物。
林紓
談到陸伯麟,他說他是“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頭兒,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沒有像陸伯麟那樣親日的人或東西”。
當時的魯迅在民國時期也算是紅人,他也曾到日本留過學,形象和陸伯麟不謀而合。
所以有很多人認為錢鐘書是在指桑罵槐,暗諷魯迅。
魯迅
之后錢鐘書還和當時的民國女神林徽因做了鄰居。他寫了《貓》這本書。
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來,這本書里的“李夫人”其實指的就是林徽因。
書中的李夫人,被錢鐘書描述得風流虛榮,妥妥一朵交際花的形象。
而且書中還寫到,李夫人去日本割了雙眼皮,以至于到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在猜測,林徽因的眼睛到底是不是人工的?
在《貓》這本書里,錢鐘書寫道:“打狗要看主人面,打貓要看主婦面?!?/p>
據(jù)說這句話的由來,是林徽因和錢鐘書兩家人都養(yǎng)了一只貓,但兩只貓不對頭經(jīng)常打架。
錢家的貓因為個頭小,常處于下風,所以錢鐘書一聽到自家貓慘叫,就沖出去為他的愛貓報仇,林徽因看到自己貓被打,自然也不高興,兩家經(jīng)常發(fā)生口角,關(guān)系越來越差。
林徽因
除了跟鄰里好友關(guān)系不好,錢鐘書對待自己的書迷也是一視同仁。
所有慕名而來的權(quán)威大師,還有漂洋過海的外國人,他都一概不見,通通堵在門外。
就算不小心見到了,錢鐘書也是低著頭,重復說“我很忙,我很忙,謝謝,謝謝?!?/p>
久而久之,也就沒人愿意來見他了。
錢鐘書如此不通人情的性格,自然是樹敵頗多。于是一些人便在暗處給他使絆子。
他的生活也開始屢屢受挫。
三、錯失名校聘書,淪為小學教師
從清華畢業(yè)后,錢鐘書出國深造。幾年后歸國,他的前程可謂是一片明朗,他入了清華大學當了教授。
但是不到半個月,錢鐘書就因為和教授們的關(guān)系合不來,而提出離職。
不久后國際形勢開始動蕩,國內(nèi)狀況更是混亂不堪。
錢鐘書一家三口
1941年錢鐘書整個家族在上海提心吊膽地過日子,每個人都不知什么時候會遇到日寇的侵襲。
本來以為能很快找到工作的錢鐘書,屢次碰壁,甚至連一些零散的工作也接不到。
那時他已經(jīng)和楊絳結(jié)了婚,女兒錢瑗也已經(jīng)出生了,上頭還有兩位老人。
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都壓在他的身上,看著日益減少的積蓄和余糧,錢鐘書再次走出家門,剛好看到當?shù)匦W在招聘教師,錢鐘書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不久后他成為了小學老師。
讓一個清華才子擔任小學教師,無疑是大材小用,但迫于現(xiàn)實壓力,錢鐘書不得不做這份工作,現(xiàn)實的殘酷不斷在磨平他的菱角。
而另一方面錢鐘書的文學之路并沒有因此停止,他化干戈為玉帛,也就是在這段困頓的時期內(nèi),錢鐘書寫出了流芳后世的一本書《圍城》。
但錢鐘書不知道的是,當初他從清華離職后,他的導師吳宓對清華的領(lǐng)導各種游說,希望可以讓錢鐘書再回來執(zhí)教。
吳宓
好不容易吳宓說通了,領(lǐng)導的聘書也發(fā)下去了,然而這份邀請卻遲遲沒有交到錢鐘書的手里。
之后西南聯(lián)大的校長聽聞了錢鐘書此時的處境,也為他遞來了橄欖枝,下了聘書希望他能前來任教,但這份聘書也依舊沒能到到達錢鐘書的手中。
這很明顯是有人在從中作梗。
此后遭遇諸多世事沉浮,時勢變動,錢鐘書輕狂的性格才有所收斂。
而在他最落魄的時期,是他的老師吳宓一直跟他保持著來往和聯(lián)系。
四、諷刺恩師所愛,吳宓過往不究
吳宓的寬容也讓錢鐘書十分羞愧,因為在此前他對恩師的批評和嘲諷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
比如在清華當眾諷刺導師,所有人都覺得養(yǎng)出了一個白眼狼學生。
只有吳宓為錢鐘書開脫說:“錢鐘書的狂傲,并不是孔雀開屏的個體炫耀,而是身為文人骨子里的一種高尚的傲慢,這并沒有什么。”
但錢鐘書的毒舌也曾惹惱過吳宓,因此兩人多年不曾往來。
矛盾的緣由只是因為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新時代女性毛彥文。
毛彥文
毛彥文出生于教育世家,擁有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碩士學位,回國后嫁給了大自己三十歲的熊希齡,還任職過內(nèi)閣總理。
她與楊絳是閨蜜,還與吳宓的妻子陳心一是同窗。
然而吳宓卻對毛彥文魂牽夢繞,視她為自己心中的白月光,對她苦苦追求,全然不顧世人的看法和倫理道德。
吳宓苦追毛彥文,拋棄發(fā)妻,不愿歸家,還在清華的工字廳獨居多年。
毛彥文為了擺脫他的糾纏,前往歐洲,沒料想?yún)清稻挂惨宦纷妨诉^去。毛彥文回國去了杭州,吳宓也隨之追去了杭州。
但女神終究不愿見他,毛彥文是一個很清醒的女子,她明白吳宓對她的如癡如醉,是他把對夢中情人的幻想投映在了自己的身上。
因為吳宓根本就不了解毛彥文,又何來愛呢?
熊希齡與毛彥文
最終吳宓在西湖徘徊仿徨多日后,才失魂落魄地離去。
他們兩人的故事也是當時各大媒體爭相挖掘的熱點,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但對于吳宓如此追崇的女神,錢鐘書也沒放過她。
一次吳宓在課上,深情地講述了自己苦戀毛彥文的事,吳宓認為這是一種浪漫。
而錢鐘書聽后不僅稱毛彥文為半老徐娘,還寫了一句詩給吳宓道:“有盡浮生猶自苦,無窮酸淚倩誰償?!?/p>
意思這都是吳宓自己找罪受,把老師認為的羅曼蒂克視為笑談。
也是因為這件事吳宓第一次在日記中發(fā)泄了自己對錢鐘書的不滿。
說他對錢鐘書非常失望。
吳宓
然而多年后,吳宓來到昆明西南大學任教,跟錢鐘書成為了同事。
錢鐘書原本還羞愧難當,沒想到吳宓卻熱情招呼了他,絲毫沒有任何怪罪之意,約他聊天下棋、看山游水,還繼續(xù)與他討論文學。
當錢鐘書提起往事時,吳宓只是笑著說自己早忘了。
之后吳宓在某次事件中,被人從舞臺推下落下了殘疾,沒過多久便離開了人世。
錢鐘書甚至都沒能來得及見上吳宓一面。
五、恩師日記外傳,錢鐘書悔恨不已
1993年,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的錢鐘書,剛做完手術(shù)從醫(yī)院回來。
在他家的郵箱里已經(jīng)躺著一封署名吳學昭的來信,吳學昭正是他老師吳宓的女兒。
錢鐘書激動地打開信封,信中寫到吳學昭在整理父親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本日記,里面記載了諸多關(guān)于錢鐘書的事,還有他們之間的對話。
錢鐘書
吳學昭希望錢鐘書可以看看這本日記的內(nèi)容,她想詢問他的意見。
錢鐘書答應(yīng)后,吳學昭隨之寄來了部分日記的片段。
錢鐘書閱讀后,發(fā)現(xiàn)他自以為自找苦吃的老師,其實是個一往情深的人。
里頭一一記述著吳宓處處被辜負的情誼,以及他生前刺骨錐心的經(jīng)歷。
錢鐘書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懺悔,明白自己年少時,自以為有趣地戲謔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因此,他看到過往自己寫的那些取笑諷刺他人的文章都恨不得將它們焚燒殆盡。
錢鐘書請求為吳宓的日記寫序,文章中他不斷譴責自己年少輕狂,對于老師親而不尊。
錢鐘書
當時錢鐘書的名氣已經(jīng)遠超吳宓,是一代國學大師,但錢鐘書在文中依舊寫到“作為一名白頭門生,愿永遠列名吳先生弟子行列之中。”
想來在九泉之下的吳宓,聽到自己賞識的學生能說出這樣的肺腑之言,應(yīng)該感到十分欣慰吧。
雖然老年時期的錢鐘書對于自己的年少輕狂身深感懊悔,很多人也因為錢鐘書的清高與他反目成仇。
但也正是這份癡狂才成就了錢鐘書,讓他寫出了《圍城》。
他本性中有著一種書生“率真癡迷”的本色,對于文學有著極高的標準。
錢鐘書與楊絳
錢鐘書的妻子楊絳曾經(jīng)說過,自己最看重的是丈夫身上的真、淘氣和癡氣,她愿意盡全力保存他身上的這些特性,讓他寫出更多的作品。
年輕的錢鐘書并非不明白做人應(yīng)該更圓滑的道理,但他卻知世故而不世故。
雖然錢鐘書的性格樹立了眾多敵人,但愿意陪伴在他身旁的,都是真心認同他,為他著想的人。
也許這也是上天賜予這位乖張才子的一份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