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薯煲
我小時候生長在農(nóng)村。那時候,沒有電,更沒有電視,文化生活相當(dāng)貧乏。不過,我童年的生活還是節(jié)目豐富的,主要是三五一伙的“團體節(jié)目”:攻城、跳大海、打泥仗,推小木輪車、捉特務(wù)等,這都是游戲式的娛樂,還有諸如野外的一些活動,“打薯煲”最令我難忘!
“打薯煲”是我們的叫法,或者稱窯蕃薯,就是在野外煨紅薯。先在地里挖一個小坑,然后用泥塊在坑的四周堆成個塔形的空心窯,留一個燒火用的灶口,從野外拾來的柴火,燒到泥塊通紅。一般也是在冬天這個時候,可以邊燒邊取暖,圍著窯子烤火,邊聊天講故事,其樂融融。待小泥窯的泥塊燒紅了,人也暖和了,故事也講得差不多了,便開始煨紅薯了。
煨紅薯還得講技巧,先把窯塔頂上的幾塊泥塊小心取掉,稍不小心,全部泥塊塌掉,就會前功盡棄!取掉窯塔頂上的幾塊泥塊,留下一個頂洞,就往窯里放紅薯,放了幾條紅薯,再掉幾塊燒紅了的呢塊,這樣一層一層的,直到最后把紅薯全部用熱土埋了,這就是用燒紅的泥塊余熱,把紅薯煨熟。
這時候,我們習(xí)慣要舉行一個搞笑的儀式:送薯煲鬼。據(jù)說如果不送薯煲鬼,蕃薯就不會熟透。一般是叫年紀(jì)比較小的去送,就是手捧幾塊泥塊,一邊口中念著咒語,要送出大約一公里,不能跑步,要一步一步的慢行,這樣來回大概二十多分鐘。待送薯煲鬼的回來,大的好的紅薯已經(jīng)被年紀(jì)大的伙伴吃掉了,實際上這儀式是一個騙局!我年紀(jì)小時也被分配去做送薯煲鬼,年紀(jì)大點了,又叫年紀(jì)比我小的去送,哈哈!至今,我還記得送薯煲鬼的咒語:“薯煲鬼,薯煲神,保保我條條蕃薯熟到勻……”
這打薯煲出來的紅薯味道,比在家煲的煮的都特別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