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高古紅縞瑪瑙珠飾概述
中原大地西周珠玉經典時代的結束,迎來了東周的珠飾上的百花齊放。東周珠玉一度改變了西周時代組配用珠的嚴謹、程式化的特點,而突出了材質多樣、器型多變、組配新穎的新風尚。在東周珠飾上最為稱道的就是一種材質為紅縞瑪瑙的珠飾。這種紅縞瑪瑙在整個中原高古珠玉中發(fā)現(xiàn)較少,且等級較高。紅縞瑪瑙珠飾器型有多樣,有圓珠、組配三通,管珠,佩飾等等,其中以圓珠的發(fā)現(xiàn)相對最多。在這個中原高古珠玉收藏、研究的新時代中,古珠圈出現(xiàn)了大批東周紅縞瑪瑙的仿品沖斥著古珠玉市場。對于我們如何鑒定、研究、收藏東周紅縞瑪瑙珠飾,在這里筆者以圓珠為例介紹一下高古紅縞瑪瑙的鑒賞。(圖一)
圖一 東周紅縞瑪瑙圓珠
二、紅縞瑪瑙名稱的釋讀
《韓非子·說林上》:“魯人身善織履,妻善織縞?!?/p>
《史記·韓安國傳》:'強弩之極,失不能穿魯縞?!?/p>
此兩文中所謂的“縞”皆為白絹即輕薄的絲綢,而“魯縞”則為魯國生產的細薄精美的絲絹。
由此可了解到“紅縞瑪瑙”可以解釋為“顏色鮮艷,質如絲絹的瑪瑙”。(圖二)
圖二 紅縞質地
三、東周紅縞瑪瑙圓珠的鑒賞
(一)料質特點
東周紅縞瑪瑙圓珠的制作因開礦工藝有限一般選用地層較淺的原料,這種”老料“風化較新礦嚴重,所以在質感和顏色上有一定差距。由于原料的稀缺仍可見伴有水晶礦質的珠飾成品,因當時加工時選料的特殊性、打磨工藝的精細加之數(shù)千年氧化致使水分散失,使得東周紅縞瑪瑙的視覺上給人一種寶光內斂、干爽、油潤的感覺。(圖三)
圖三 料質
(二)工藝特點
1、成型工藝
圓珠的成型一般是將原料做減法,將其制成圓形的珠體。因其加工手法是手工成型,所以很難將其制成正圓,而是相對較圓的珠體。(圖四)
2、開孔工藝
(1)圓珠成型后對于開孔處不做處理。(圖五)
(2)孔道一般雙向對開,這樣既有利于防止打孔打偏致使破壞珠體。
(3)孔道內壁水亮且伴有螺絲狀紋理。螺絲紋有一定力度且水潤,螺絲紋相對平行且粗細、深淺、紋間距不一。(圖六)
(4)對于對打孔且錯位較為嚴重的,往往可以看見孔底處存在一個小凸起(對于其是空心鉆、實心鉆還是凹頭實心鉆打孔所致仍在探討中)。(圖七)
圖五 開孔處
圖六 孔道內壁
圖七 孔底處
3、打磨工藝
東周紅縞瑪瑙的圓珠在打磨工藝上十分講究,一般來講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其打磨牛毛紋,但仍有部分不見其打磨痕,其原因可能是精細的拋光使得打磨痕變淺甚至消失??梢姶蚰ズ鄣膱A珠其珠體的牛毛紋呈現(xiàn)多條短線來回反復琢磨形成,其特點是線條長短不一,粗細不一,紋間距不一,還應當注意牛毛紋的形態(tài)、凹槽包漿與外部包漿的一致性和打磨方向的一致性。(圖八——圖九)
圖八 打磨
圖九 不見打磨痕跡的
(三)光氣包漿特點
東周紅縞瑪瑙圓珠寶光內斂,亮而不刺目,視覺上可見其干爽、油潤。究其原因應當是當時的選料加之精細的打磨工藝以及數(shù)千年的氧化失水。(圖十)中原高古圓珠中有部分圓珠在整體光氣上有一定差異,即開孔處及周圍光氣較珠體其他部位略有暗淡,其可能是拋光工藝的限制或者長期佩戴使用磨損所產生。(圖十一)
圖十 珠體光氣
圖十一 開孔處及周圍光氣
(四)器形特征
東周紅縞瑪瑙圓珠其加工成型是手工制成所以很難達到正圓,一般是相對的圓形,觀其整體可見其體型挺拔。其形制一般有兩種狀態(tài),一是兩端相對平緩的扁圓,而是圓度較好的相對正圓。(圖十二——圖十三)
圖十二 扁圓形
圖十三 較圓圓形
(五)神韻
神韻的觀察應注意其料質特征神韻、器型神韻、開孔處神韻、打磨風格神韻以及光氣特征神韻。
四、東周紅縞瑪瑙圓珠的收藏
對于東周紅縞瑪瑙圓珠的收藏,大家應當先多接觸真品找到開門的標準器,細心觀察并結合行業(yè)前輩的理論從而形成自己的鑒定方法,并在市場上實踐以積累實戰(zhàn)經驗。最初不建議大家先接觸偽品,應當找到真品的定理,以一個不變的量來恒定偽品的無數(shù)變量。(圖十四——圖十六)
真正的東周紅縞瑪瑙圓珠因發(fā)現(xiàn)較少,所以其價格一度飆升,但近些年作偽較多,高仿假貨充斥市場使珠友難以分辨進而稍有不升之勢。但是隨著珠友的鑒別、研究的進步進而使得眼力的提高,一定能使大家具有去偽存真的能力,再次使東周紅縞珠飾獲得中原高古珠玉的“江湖老大”的地位!
圖十四
圖十五
圖十六
感謝大家觀閱
鳴謝:玉玲瓏、黃百川兩位老師。
特別鳴謝杜琳彤老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