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暫時和隨機,只有死亡才是永恒——不是魯迅說的
《隱藏的風景——廣西古生物化石記》這本書啊,改到現在,越改心里是越慌張,是否能如期交稿,是否能讓我們自己滿意,都還是一個問題。從計劃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想這本書似乎需要有一個高潮,雖然這并不是一本小說。
********
根據廣西的地質情況和古生物記錄,距今4.1-3.54億年的泥盆紀必須是一個核心,首先因為廣西的首府南寧市附近,到處都是泥盆紀的地層,而且化石也很多,現在的五象CBD一帶,以前就是我們挖化石的地方,化石多到滿地都是,撿都撿不完?,F在在去機場的那洪大道旁也還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可以隨手撿到化石。所以從泥盆紀的地層在地理位置上就占了便宜,可能這本書最終印出來放在書店里面賣被五象新區(qū)的居民買了,一看說,喲!我家樓底下就有化石撿,可能發(fā)財了。這種引起的共鳴是最直接的。
那洪大道邊的建筑工地上挖開的泥盆紀郁江組石灰?guī)r
遍地可見的貝殼化石(學名石燕)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這本書的第一作者曾廣春老師,用了一行字說明泥盆紀的重要性,他的原文寫的是“說起廣西十幾億年的地質歷史,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是必須要大書特書的。”這段話我沒改,我直接刪掉了。雖然說“大書特書”這幾個字很有畫面感,恍惚間我就想起了曾老師趴在迪拜的沙灘上,穿著紅色的內褲,有傷風化的游著泳,還在海灘邊大擺特擺造型叫我?guī)退恼?,這讓我對帆船酒店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現在禿頭了的曾老師
不管怎么樣,泥盆紀對于廣西來說的確很重要,重要到我們在書中花了三個章節(jié)來寫,很給面子。
#于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地層學上來說:廣西擁有四處華南海相泥盆系標準剖面,這句話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就是一句廢話。
#于讀者來說,泥盆紀的化石最好挖最好找,但是可惜的是也最不值錢。
#于寫書的人來說,特別是曾老師,他最愛的早期魚類剛好出產于南寧市附近的仙葫,可惜那個化石點現在已經是個商品房樓盤了,另外我要收回剛才泥盆紀化石不值錢的那句話,泥盆紀的化石還是有值錢的,比如說泥盆紀的早期魚類,國際市場上標價可達上萬美金,我并沒有慫恿大家去挖魚的意思,因為反正也挖不到,另外這些魚的樣子長的實在是太奇怪了,奇怪到懷疑魚生。在這里我也不會放魚化石的照片或者是生態(tài)復原圖,請買書去吧謝謝。
但是我總覺得泥盆紀,不夠精彩,海底世界嘛,誰沒看過,幾億年前的海底世界更沒人關心;去普吉島潛個水,看個夠,有錢一點去馬代,再有錢一點去大堡礁,去加勒比。這并不是我想要的高潮。
********
扭過頭去看看寒武紀,距今5億年,年代感夠足,關鍵是地處廣西南部的靖西小鎮(zhèn)果樂鄉(xiāng)附近,小小的一片寒武紀地層露頭,居然發(fā)現了不少保存精美的三葉蟲,我喜歡三葉蟲,而且靖西的三葉蟲這幾年來并不便宜,還有漲價的勢頭。
另外一點,我本人是研究寒武紀起家的,我有感情,我有話要講。廣西的寒武紀三葉蟲,已經是寒武紀晚期了,距離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已經過去了一千多萬年,而且這些三葉蟲,要比品種,相似的品種長相的三葉蟲美國猶他州不少,關鍵人家的巖石質地梆梆硬,不比廣西的一捏就碎,搞得我現在得把那些三葉蟲用保鮮膜嚴絲合縫的包起來,只有拍照的時候才撕開看一看。
論進化意義來說,果樂這個動物群前比不上云南澄江,加拿大布爾吉斯,后比不上摩洛哥。這也不是我想要的高潮。但是我們還是給廣西的寒武紀留了兩個章節(jié)的地位,也算很給面子了。
廣西后篙里山蟲(Postikaolishania guangxiensis)具有一對長的尾側刺
大屁股的光滑謝高德蟲(Shergoldia laevigata)
大里刺大尾蟲(Spinamacropyge daliensis)
桂西寒武紀晚期地層中的三葉蟲:光滑謝高德蟲(Shergoldia laevigata)
曾老師在原稿中寫道:“如果說起大家最熟悉的遠古生物,估計所有人特別是小朋友們都會脫口而出:恐龍!”
啊呀呀,啊呀呀,這段話我在改稿中沒刪,是不是終于要請重量級選手登場了呢?
不好意思,本書可能會令人失望,因為廣西的恐龍化石,少得可憐,侏羅紀基本上缺席了,侏羅紀的恐龍僅僅在防城港海邊江山半島發(fā)現過一次,而且非常零散;那找找恐龍的口糧蕨類植物化石總可以吧,結果我們屁都沒找到,還淋了一場雨,搞得連糧草都沒了,強行抒情下只能歌頌一下十萬大山的美景。
好在白堊紀扳回一局,只不過相對別的恐龍大省比如說四川來講,廣西的恐龍,好可憐??!為了要湊白堊紀扶綏盆地這一章的字數我想了很多辦法,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好辦法。
地表上的恐龍碎骨骨片,這樣的骨片在雨后經常會被沖刷出來
含有恐龍化石的那派組早白堊世紫紅色粉砂質泥巖地層,地形特征是因長期風化和雨水沖刷形成的坎壑沖溝
********
記得我剛認識曾老師的時候,那時我還在上高中,他去昆明挖化石,曾老師那時候還一頭飄逸的長發(fā),現在已是禿頭。這里要說明一下,曾廣春老師,并不是一個專業(yè)的地質古生物科班出生,而是一名畫家,雖然這本書里有些復原圖是我?guī)退系纳?,有的復原圖是第二作者,科班出生我的師弟縱瑞文畫的,曾老師到現在不會用數位板,不會用一切繪圖軟件。
一名畫家,不辭辛苦,千山萬水走遍挖化石,而且在古生物圈內還小有名氣,曾經參加在倫敦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大會,所采集到的材料提供給了中科院北京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與不少大牌科學家都私交甚好,實在是不得了,另外曾老師的地質古生物知識儲備,并不比一個專業(yè)科班生差。
認識曾老師,全憑網絡一線牽,當年互聯(lián)網不像現在這么發(fā)達,人群聚眾聊天的地方就是BBS,那個時候一個叫楊毅的普通話都說得不怎么好的廣東青年創(chuàng)辦化石網論壇,我(ID:cambrianlq 現在是養(yǎng)貓廢人一個),曾廣春,成都的陳鳴躍(ID Cheni,現在圈里的陳老大),還有北京的李振宇(ID:魚化石,現在是國內熒光礦物的一哥)和楊毅(他的網名我忘記了)就組成了化石網的第一批元老,我已經很多年沒上過化石網了,現在的新人我基本上一個都不認識。曾經化石網已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收編,并改名叫UUA,我問楊毅為什么要叫UUA,他說當時在買域名的時候,只有這個域名最短最便宜,真是一個極好的理由。
我就記得當年,曾老師的網名叫做“更新劍齒虎”,這個名字一直流傳了下來,我們現在都叫他“老虎”?!案隆钡囊馑际堑刭|歷史中距離我們最近的第四紀更新世,只有幾萬年,事實上,曾老師給我們最初的印象就是鉆山洞,找骨頭牙齒。
曾老師的牙牙們
廣西地區(qū)的喀斯特地貌非常發(fā)育,到處都是溶洞洞穴,這些洞里面,曾經是第四紀生物群的棲身之所和埋葬之地,在厚厚的洞穴沉積中,就可能挖到不少新生代哺乳動物的牙齒或者骨骼化石,其中不乏有珍貴品種,比如說巨猿,甚至是早期人類的,當然曾老師有沒有挖到,我是不知道的。
另外曾老師以前喜歡撿石器,從舊石器粗糙的百色手斧,到相當于商晚期的隆安大石鏟他都有,后來廣西當地人喜歡玩紅水河里出土的水沖石器,不知道曾老師有沒有乘機發(fā)財,反正他現在說,看見石器和牙齒就想吐,玩得夠夠的。
我一直對新生代的化石沒有什么興趣,相反現在對廣西的先秦崖洞葬很有興趣,但是作為廣西重要的地質遺產來說,書里面還是必不可少,而且曾老師長期的材料積累,我個人感覺還是挺精彩的。但是,高潮依然沒有來到
在洞中尋找動物牙齒化石,很有現場感吧,頭燈和強光手電是必不可少的照明裝備
樓山洞含化石的粘土堆積,膠結堅硬,而且這些堆積都位于洞內狹窄通道兩邊,所以挖掘起來比較費力
我所設想的高潮,一定要有死
如果沒有死亡,生命意義何在?——這也不是魯迅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