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遠眺吉安市的“北大門”——新干縣大洋洲鎮(zhèn),水草豐美、土地連綿,似乎一切都是安靜的。時光推移到1989年的9月,這里發(fā)現了可與中原殷商文明媲美的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新干大洋洲”從此載入了教科書。
走進“望郡吉安”展廳
首先映入眼簾的展品就是
青銅器
造型各樣,品類繁多
透露著古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
他們的生活和現代人一樣豐富
古人也有偶像崇拜
商代,新干大洋洲的人們
可能把雙面神人青銅頭像
當做神靈崇拜的偶像或“神器”用于祭祀
認為它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
雙面神人青銅頭像▲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此頭像半人半神的形象可能與商代通行于人神之間的巫師身份符合。上部圓管可插羽毛等配件,下部方銎(qióng)能固定木柄,該造型設計有可能與古人天圓地方理念相合,寓意著神人貫通天地的功能。
在商代的新干大洋洲
可能有一個
視“虎”為崇拜對象的大家族
該虎有雙尾,且背部臥有一只小鳥
伏鳥雙尾銅臥虎▲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這是目前所見青銅虎體量最大者。有學者推測,虎可能是墓主人家族的崇拜對象或與其家族歷史及傳說有一定的關系。也有學者認為虎與當地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有關。此虎的雙尾造型前所未見。此器可能是標志吳城方國的“國器”。
古人也是吃貨
在當今以瘦為美而又美食眾多的時代,減肥與美食已經刷爆了朋友圈,“吃貨”一詞也流行開來。其實,早在殷商時期,雖說沒有“吃貨”一詞,但從豐富多樣的飲食器具中就可以看出,吃貨大軍已經確確實實的存在。
甗(yǎn)是古代蒸煮器
分上下兩部分
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
上半部是甑(zèng)
兩者之間有鏤空的箅
用來放置食物
使用時甗底燒火,蒸制食物
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此甗重達78.5千克,是現存已知最大的青銅“甗王”,為罕見的四足甗。雙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瞭望,除此之外,其余都是整器一次渾鑄成形,說明當地在商代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青銅范鑄工藝。
鼎是古代炊具
用于烹煮和盛貯肉類食物
把肉類放進鼎中
鼎有足且下部中空
下部可架火直接燒
有時也會加蔬菜或水果同煮
獸面紋雙層底銅方鼎▲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此鼎一側寬面橫開一口??谇爸瞄T,門有細軸,固定于口上兩側插銷眼之中,門可上下轉動啟合。腹腔設有夾層,可在其內放置炭火,保持鼎內食物常溫不冷。
鬲最初是古代炊具
用于煮飯
形狀形似鼎
但三足中空
便于炊煮加熱
折肩銅鬲(lì)▲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有學者認為,該鬲上部形制和紋飾與吳城文化的小口折肩陶罐相同,下部與吳城文化陶鬲相近;其折肩風格和肩、足上的連珠紋、燕尾紋在吳城文化陶器中很流行,因此這件鬲應當是模仿吳城文化陶器制造的,是土著式青銅器的典型代表之一。
豆是古代盛食器
既可盛肉食、蔬菜,也可盛糧食
后來演變?yōu)閷iT
盛放腌菜、肉醬等調味品的器物
常被用于祭祀、宴飲等場合
獸面紋假腹銅豆▲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青銅豆仿自陶豆,形似今天之高足盤,始見于殷墟時代,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此件青銅豆應晚于殷墟的同類器物。
古人也喝美酒
人生在世,唯有美食與美酒不可辜負。酒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藝術。我國是酒的故鄉(xiāng),是酒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就發(fā)明了釀酒技術,也有了相應的酒具。
罍是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器物
容量較大
多用于重大的祭祀和宴饗場合
獸面紋銅罍▲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此件銅罍融合了商代前期與殷墟時期中原銅罍的特點,只是形體更高大,腹更淺,有學者推測其鑄造時代應在殷墟中晚期。
卣是古代盛酒器
有些卣足部中空或有夾層
也可用于溫酒
三足提梁銅卣(yǒu)▲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此卣三足中空,卣外底有煙炱痕跡,表明曾在其下生火溫酒。鑄造披縫極細,最細處寬不足0.5毫米。
獸面紋提梁方腹青銅卣(yǒu)▲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此卣方腹中央的“十”字形透空槽穴,使器腹外形成上下雙層底,器腹內形成有通向四壁的十字形管道,既可用炭火在雙層底之間加溫,又可浸入沸水中燙酒。
瓚是先秦時期的挹(yì)酒勺子
可與青銅罍配合使用
銅瓚(zàn)▲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每當盛大的祭祀須行祼禮,君主用瓚從罍等大型貯酒器中挹取鬯(chàng)酒,然后緩緩地將酒注于地上,以祭享自己的祖先。
古人也聽音樂
現代社會中,音樂有多火,大家都有目共睹。各種音樂類節(jié)目層出不窮,各大重要晚會音樂必不可少,著名歌手演唱會備受追捧,幾乎每個人都有常聽曲目……其實,從古至今,音樂都很火,樂器種類也很多。
镈是古代打擊樂器
頂正中的環(huán)鈕用來懸掛
敲擊镈口部的中間與兩側發(fā)音
聲音渾厚悠遠
起到指揮定音的作用
牛角獸面紋銅镈(bó)▲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镈是從中原地區(qū)的銅鈴發(fā)展而來。此镈器身所裝飾的燕尾紋是興安青銅器的特色標志,鳥形的扉棱是贛江流域青銅器的一大特色。此件镈是已知此類器物時代最早的考古發(fā)掘品,它的出現為確立镈起源于南方的說法提供了依據。
鐃是我國最早使用的
青銅打擊樂器之一
不僅用于軍旅
也可用于祭祀和宴樂
合瓦形腔銅鐃(náo)▲
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整個器物渾鑄成形,出土時器表有涂過朱紅色的痕跡。有學者推測,該器物可能既無軍事用途,也非用于祭祖,可能象征了來自不同地方的氏族或部落,顯示了墓主人的影響范圍,象征其權威。
你還想知道更多
蘊含古人生活信息的青銅器嗎?
展廳中就有很多哦!
快來找找看吧!
展覽名稱
望郡吉安
展覽時間
2019年3月3日—6月23日
展覽地點
首博三層D展廳
預約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