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華豫之門》
播出時間:21:15分
不得不說有些人運氣就是好,在自家豬圈里揮一揮鋤頭就能發(fā)現(xiàn)寶貝,菜地里種個菜能撿到國寶,山上放個羊居然發(fā)現(xiàn)古墓,追著狐貍跑也能看到春秋大墓!
咱們中國確實是地大物博的好地方,在很早以前的陜西,夸張一點的說就是隨隨便便就能挖到什么寶貝。如今可不能亂挖了,文物是有法律保護的,我們老百姓是不能挖掘古墓的,必須要專業(yè)的考古隊才可以挖掘,而且還需要得到相關(guān)部門的批準才行。
1923年的時候,當時正處在民國時期,河南新鄭一農(nóng)民想要挖口水井,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在自家的菜園子里打口水井比較好,這樣以后方便很多了。
就這樣這個農(nóng)民開始找到了當?shù)氐膸讉€村民過來,花錢讓他們幫自己挖口水井出來。
可是沒想到的是挖著挖著,村民發(fā)現(xiàn)下面的土和上面的圖顏色差別很大,可以說是完全的不一樣!
往下挖卻根本挖不動,難道是挖到金剛石了嗎?
自然不是的。不過后來卻挖出了很多瓶瓶罐罐的東西,大家起初都以為是什么鐵器之類的東西,一共估摸著也有好幾十件。
這個農(nóng)民還算聰明,他覺得這些玩意肯定是什么寶貝。
不過看這些村民們一臉木訥的樣子,似乎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于是他就故意說大家千萬別亂說啊,晚上我請哥們幾個吃飯。
本以為吃個飯能堵住這幾位村民的嘴,可是無奈的是沒多久新鄭縣李家樓村民李銳家挖到寶貝的消息流傳出去了。
說來也巧,恰逢此時,北洋陸軍第十四師師長靳云鶚來新鄭巡訪,聽說了李銳挖寶的消息,馬上出面阻止,收繳了挖出的國寶,追回了被賣的文物,又派工兵繼續(xù)挖掘,共出土青銅器100多件。
對于如何處理這批珍貴文物,靳云鶚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鐘鼎重器,尊彝寶物,應(yīng)該歸于公家?!?/span>
靳云鶚的義舉博得了一片贊揚聲,當時的河南省議會致函靳云鶚:“公道主張,至深欽感,肅此鳴謝?!?/span>
靳云鶚派人把挖出的古物統(tǒng)統(tǒng)裝上車,武裝押運到省城開封,交給了河南古物保存所也就是如今河南博物院的前身。
文物運抵開封時,城里城外張燈結(jié)彩,男女老少沿途歡迎,氣氛異常熱烈。
河南古物保存所鄭重其事地接收了文物。而這些寶物之中最著名的當屬如今河南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一對兩件,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兩只壺重量幾乎一樣,只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藏高125.7厘米,稱“立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稱“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
壺頸兩側(cè)用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飛龍,圈足下有兩個側(cè)首吐舌的卷尾獸,似乎在傾其全力承托重器。
構(gòu)思新穎,設(shè)計巧妙。方壺通體滿飾蟠螭紋,這些蟠螭紋相互纏繞,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種總體上的動態(tài)平衡。
壺上物像眾多,雜而不亂。神龍怪虎,神態(tài)各具。當然,方壺裝飾最為精彩的乃是蓋頂仰起盛開的雙層蓮瓣,以及佇立蓮瓣中央一只立鶴。
仙鶴亭亭玉立,雙翼舒展,引頸欲鳴,表現(xiàn)出的清新自由、輕松活潑的感覺,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為之傾倒。
因此蓮鶴方壺被專家們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它說明鄭國的工業(yè)科技水平特別是青銅器鑄造工藝,在當時處于領(lǐng)先地位。
蓮鶴方壺構(gòu)圖極為復雜,造型設(shè)計非常奇妙,鑄作技藝卓越精湛,堪稱春秋時期青銅藝術(shù)的典范之作。
要鑄造如此復雜的青銅器,需要先進的鑄造工藝和高超的技巧,器身上的龍與鶴系采用分鑄法鑄造。
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國寶蓮鶴方壺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今晚的《華豫之門》中,一位持寶人竟帶來了一個和河南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一模一樣的小型蓮鶴方壺,它會成為中國的第三壺嗎?
紅山文化一套比拼雌雄雙股大玉劍,藏家和學者之間究竟誰能勝出?
當兩只道光官窯碗現(xiàn)場碰撞出火花,究竟哪一只是才是真正的皇家御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