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子,是中國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裝飾。
(清康熙文官一品團鶴紋補子)
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或“補褂”。繡在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其文官補子繡有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補子則繡單獸,或立或蹲。補子隨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要數(shù)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級的官員按照文武品級的不同,裝飾在官服上的補子圖案紋樣也各不相同。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花紋圖案,我們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級制度的縮影。
(正在織機上的補子——汪永亨絲綢織造)
據(jù)《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guī)定,補子圖案:
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藍雀;
仙鶴美麗超逸、而且長壽,在古代成為道骨和長壽的象征。在吉祥鳥的系列中,其地位僅次于鳳凰而居于第二。鳳成為皇后的象征,而仙鶴則官居一品。官員補子一品采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意。
(一品文官仙鶴補子——汪永亨絲綢織造)
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镑梓朐O武備而不為害”,所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既象征著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仁君形象。
明清時期的官員所用的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xiàn)的,制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
由汪永亨絲綢織造的官補,采用云錦挖花盤織,98真金金線、金箔盤成仙鶴、麒麟圖案,制作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