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名著《西游記》中,有一個有趣且讓人琢磨的情節(jié)。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磨難,最終到達西天取經的終極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如來佛的弟子阿儺、伽葉受令在此引唐僧師徒前往藏經閣取得經卷。師徒四人盡是歡喜,總算是要功成行滿,誰知事情并不順利——阿儺、伽葉向唐僧要人事,“快拿出來,我們好傳給你真經”。
唐僧師徒并不知道還有這么一遭,風餐露宿的師徒四人哪里有什么人事,唐僧只得回道“來路迢遙,不曾備得”。
好嘛,不給人事就不給你們真經,阿儺、伽葉聽了這話完全不高興了,悄悄將無字真經傳給了他們。唐僧師徒拿到經書謝別佛祖歡喜地下山,幸虧路上得到燃燈古佛的提醒,才發(fā)覺“上當受騙”,拿到的是“無字的白紙本兒”。
脾氣暴躁如行者孫悟空,他氣急敗壞地向如來佛告狀。誰知如來聽完哈哈大笑,告訴他們,自己已經知道索要人事的事情,但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之前有圣僧下山給衛(wèi)國趙長者家誦經,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收了三斗三升黃金,已經算是便宜了。
師徒四人聽罷,只能拿出紫金缽盂送予阿儺、伽葉二人,換得真經,至此功德圓滿,回到大唐。
關于此事,表面上是阿儺、伽葉的一生污點,是佛祖貪財斂財。
其實不然, 這其中有更深層的奧妙。
凡人總是這樣,越容易得到的東西,越容易忽略,不珍惜它的價值。如來知道弟子索要人事卻不制止的原因就在于此。讓唐僧四人知道真經不能空取,它是用金錢換得的,需要加倍珍惜。金錢雖是身外之物,但可以來衡量一個東西的價值,就如唐僧師徒想要真經就需要拿紫金缽盂來換取,才能凸顯出真經存在的價值。
唐僧帶著經書回到大唐,對唐太宗說 :
“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備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經與了……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方傳了有字真經?!?/p>
紫金缽盂是唐王李世民御賜給唐僧的珍寶,告知唐王真經是用它交換來的,李世民才會認真對待,重視佛教,花費財力和物力去推廣真經,去傳頌佛教。試想一下,如果隨隨便便地把真經拿回去了,李世民今天喜歡,翻看兩眼,明天對它沒有了興趣,束之高閣,真經的價值和意義就完全浪費了。
所以,如來佛允許人事,實際上是良苦用心之舉,深思熟慮,深諳人心??!
快樂終極指南
尋找快樂,打開真幸福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