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jié)草
編輯
竹節(jié)草主治:血熱瘀阻之經(jīng)閉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利尿通淋,濕熱淋證。 可以用作布置花壇、花境或巖石園,也可盆栽或做切花。
- 中文學(xué)名
- 竹節(jié)草
- 別 稱
- 野麥、石柱花、十樣景花
- 二名法
- Dianthus superbus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
- 石竹亞綱
- 目
- 石竹目
- 科
- 石竹科
- 屬
- 絲石竹屬
- 種
- 竹節(jié)草
- 分布區(qū)域
- 河北、河南、遼寧、江蘇
簡介
品種全稱: 竹節(jié)草
拉丁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品種又稱:粘人草草籽花紫穗茅香
主題關(guān)鍵詞: 暖季型草坪草 竹節(jié)草
草坪草產(chǎn)于廣東、廣西、云南、臺灣;生于向陽貧瘠的山坡草地或荒野中,海拔500-1000米。也分布于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qū)。
[1] 本種植物根莖發(fā)達(dá)且耐貧瘠土壤,為較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1] 禾本科金須茅屬植物,分布于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qū),我國在臺灣、廣東、廣西、陜西及云南等省有分布。常見于陡坡、山地和野外的潮濕地。生于
向陽貧瘩的山坡草地或荒野中,海拔500~1000米。模式標(biāo)本采自印度。
多年生,具根莖和
匍匐莖。稈的基部常膝曲,直立部分高20-50厘米。葉鞘無毛或僅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覆狀生于匍匐莖和稈的基部,稈生者稀疏且短于節(jié)間;葉舌短小,長約0.5毫米;葉片披針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基部圓形,先端鈍,兩面無毛或基部疏生柔毛,邊緣具小刺毛而粗糙,稈生葉短小。圓錐花序直立,長圓形,紫褐色,長5-9厘米;分枝細(xì)弱,直立或斜升,長1.5-3厘米,通常數(shù)枝呈輪生狀著生于主軸的各節(jié)上;無柄小穗圓筒狀披針形,中部以上漸狹,先端鈍,長約4毫米,具一尖銳而下延、長4-6毫米的基盤,初時與穗軸頂端愈合,基盤頂端被銹色柔毛;穎革質(zhì),約與小穗等長;第一穎披針形,具7脈,上部具2脊,其上具小刺毛,下部背面圓形,無毛;第二穎舟形,背面及脊的上部具小刺毛,先端漸尖至具一勁直的小刺芒,邊緣膜質(zhì), 具纖毛;第一外稃稍短于穎;第二外稃等長而較窄于第一外稃,先端全緣,具長4-7毫米的直芒;
內(nèi)稃缺如或微??;鱗被膜質(zhì),頂端截形;花藥長約0.8毫米。有柄小穗長約6毫米,具長2-3毫米無毛之柄;穎紙質(zhì),具3脈;花藥長約2.5毫米?;ü?-10月。染色體數(shù)n=10 (Chen et C. Hsu,1962)。
[1] 竹節(jié)草 (4張)
【生態(tài)習(xí)性】具有匍匐莖,侵占性強(qiáng),葉片著生于基部,易形成平坦的坡面。適宜的土壤類型較廣,在土壤pH值為6.0~7.0時,生長最好??购怠⒛蜐?,具有一定的耐踐踏性,但不抗寒。
【特點及用途】由于其根莖發(fā)達(dá),耐貧瘠土壤,最適合用于路旁和作水土保持草坪。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Zhú Jié Cǎo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竹筋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mmelina diffusa Burm.f.)的全草。6~7月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披散草本。莖柔弱,匍匐地面,節(jié)上生根,或為半攀援狀。葉披針形或卵形,長3~7厘米,寬1~1.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禿凈或披柔毛;鞘常有紅色小斑點,鞘口有睫毛。佛焰苞具柄,卵狀披針形,折迭狀,長1.5~2.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渾圓或心形,禿凈或被毛,有縱線條,橫線條不明顯,柄長1~3厘米;聚傘花序在1苞內(nèi)2個,下部1個有花1~3朵,不結(jié)實,上部的有花1~2朵,結(jié)實;萼片3;花瓣3,藍(lán)色或外面1枚淡白色;發(fā)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3室,其中2室含胚珠2顆,背室含胚珠1顆。蒴果。種子黑色,有網(wǎng)紋和深窩點?;ㄆ谙?、秋。
【生境分布】生于陰濕之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消熱散毒,利小便。
《嶺南采藥錄》:根莖搗爛,敷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20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