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非洲母象變得跟亞洲母象那樣,沒有象牙。是什么力量,比物競天擇更厲害,使得一個物種的改變如此之大?
向晚,起風了。我離開露臺,下得茶室,隔著大玻璃窗繼續(xù)看大象。
是肯尼亞阿布戴爾國家公園的新樹頂酒店。一批批各國游客的到來,打破了茶歇時分應有的寧謐、閑適。我匆匆拍攝后,撤回房間。
待夜深,喧囂褪去,倚在床頭整理照片。攝于茶室的一幀父子對弈,以其反差強烈的安靜抓住了我。給它起標題:父與子。再細看,作為背景的窗外,漫步著一大一小兩頭象,都沒有象牙。想起領隊說的,雄象有象牙、雌象沒有象牙,遂更名:父子·母女。
可是,為什么雄象有象牙,而雌象沒有象牙呢?入睡前,我一閃念。
第二天,迫不及待去尋答案?!恫涣蓄嵃倏迫珪飞险f,亞洲象公象有獠牙,母象沒有獠牙;非洲象公象、母象都有獠牙。獠牙,便是通常所說的象牙,大象用以防衛(wèi)、進攻、挖掘、剝樹皮等,打斗中保護脆弱的象鼻,旱季則在干涸的河床上挖洞取水……
我們這回見到的,是非洲象,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都擁有獠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在自然選擇中,僅2%至4%(另有統(tǒng)計為6%)的非洲母象基因變異,不長獠牙,幾乎等同于殘疾,很難存活。而現(xiàn)狀卻是,越來越多的非洲母象變得跟亞洲母象那樣,沒有象牙。缺失獠牙的大象,只能用鼻子或別的牙齒剝樹皮,有的無奈改吃更易剝皮的樹種,或吃有獠牙大象啃過的樹……
是什么力量,比物競天擇更厲害,使得一個物種的改變如此之大?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有篇報道:名為“野生動物觀察”的科研組織,調查過莫桑比克200頭成年母象,發(fā)現(xiàn)1992年前出生(即經歷過內戰(zhàn))的母象中,有一半以上沒有象牙,成為戰(zhàn)爭的幸存者;而戰(zhàn)后出生的母象中,沒長象牙的多達三分之一。
內戰(zhàn),指1977年至1992年的莫桑比克內戰(zhàn)。戰(zhàn)前,曾有2000頭非洲象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戰(zhàn)爭中,多達90%的非洲象被獵殺,象牙砍下?lián)Q錢,讓軍隊更新武器裝備;10%的大象,因沒有象牙而躲過厄運。內戰(zhàn)結束后,獵殺暫緩,象群數(shù)回升,可憐都是沒有象牙的非洲象所生。戰(zhàn)爭中屠殺越嚴重的地區(qū),戰(zhàn)后無象牙大象出生的幾率越高。就是說,幸存的無象牙非洲象,改變了象群的基因庫!
戰(zhàn)爭結束了,非洲象卻并未從此過上幸福生活。依舊是因為,象牙意味著錢。
2014年6月的一天,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Tsavo Trust(察沃信托)沉痛宣布:“非洲象王”薩陶,殞命于偷獵者的毒箭!終年45歲的薩陶,是世上最大的非洲象,因長可及地、每根45公斤多的巨型象牙而聞名。薩陶聰敏,知道以草叢掩護長象牙,但最終沒能逃脫人類的魔爪。在它經常出沒的水源附近發(fā)現(xiàn)的尸體,慘不忍睹——面部被偷獵者殘忍劈開,象牙被盜。
在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博茨瓦納,這些非洲象曾經的家園、樂園,一邊是成千上萬的大象被射殺,一邊即是成噸成噸的走私象牙被截獲。為發(fā)橫財鋌而走險的走私者抱怨:象牙越來越稀缺了,象牙尺寸也“縮水”得厲害。這自然又是象群基因庫被迫隨機應變了——既然獠牙尺寸、重量都優(yōu)于同齡母象的公象是偷獵者的主要目標,象牙大更易招致殺身之禍,那么尚未滅絕的大象,即便有象牙,也“低調”了,大象牙的基因正在消失。來自偷獵重災區(qū)肯尼亞南部的數(shù)據(jù)觸目驚心:2005年至2013年間的象牙與1966年至1968年間(即非洲大規(guī)模偷獵前)的象牙相比,公象象牙平均縮小了五分之一,母象象牙縮小了三分之一。
誕生于1903年的FFI(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際保護組織,致力于以可持續(xù)方案保護全球的瀕危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非洲,每天都清點著大象尸體的FFI官員大聲疾呼:再不阻止偷獵,大象很快將滅絕!
象之殤,人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