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怎么對一個人的為人做出判斷呢?可能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對父母怎么樣,對兄弟姐妹怎么樣。如果對自己最親近的人不太好,那么恐怕得小心一些。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解釋】有子說:一個人為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犯上,這是很少的。不喜歡犯上而喜歡作亂,這是沒有的。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確立了才能產(chǎn)生道。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就是“仁”的根本吧!
【分析】《論語》除了道德禮儀等方面內(nèi)容,還蘊(yùn)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比如這句,《論語》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多,但是被稱為“子”的只是幾個人,除了孔子之外,好像只有有若和曾參。由此有人認(rèn)為《論語》是有子和曾子的弟子編撰的?!墩撜Z》第二句就記載了有子的話,可見有子的地位是很高的?!墩撜Z》中“君子”這個詞有兩重含義,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修為高的人。有子是屬于哪一種呢?很有可能是地位和修為都很高。在讀《論語》的時候,最好能考證一下所學(xué)的那句話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說的,也許有助于理解。比如這句,要了解有子,一則要靠《論語》,二則可以靠《禮記》、《左傳》《孟子》《史記》等著作?!墩撜Z》中記載了有子四句話,除了這句還有: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1.13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2.9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這幾句話都不是和孔子的對話,又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對孔子思想的闡述,其中還有一句是直接與國君的對話,而且討論的是國家大事。當(dāng)時有子關(guān)于稅收的觀點(diǎn)和現(xiàn)在中國、美國正在做的是一樣的。由此可見有子的思想和地位都非同一般?!抖Y記·檀弓》記載“有若之喪,悼公吊焉,子游擯,由左?!睆倪@一記載也可以看出有子的地位。另外《孟子-公孫丑上》: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于夫子,賢于堯舜遠(yuǎn)矣?!迂曉唬骸娖潴w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類也。圣人之于民,亦類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宰我、子貢是孔門十哲,孟子把有若與之并列可見有子地位。而且,有子贊揚(yáng)孔子的話一直流傳后世?!妒酚?仲尼弟子列傳》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鬃蛹葲],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jìn)問曰:“昔夫子當(dāng)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弊蚰涸虏凰蕻吅??’ 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鬃邮怪R,瞿母請之??鬃釉唬骸疅o憂,瞿年四十后當(dāng)有五丈夫子?!讯?。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yīng)。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史記》所載基本可信,但也有瑕疵,比如說顏回二十九歲就死了,顯然是錯誤的。
有子為什么把孝悌和治國理政聯(lián)系起來了呢?2.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且酁檎?。奚其為為政?”三代(夏商周)家國同構(gòu),那個時候是真正的封建社會,分封建國,天子為天下大宗,天子的兒子、兄弟、功臣等是小宗,分封為諸侯,比如魯國是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封地、齊國是功臣姜子牙的封地。在各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就是大宗。以此類推。天下雖然有若干國,但其實是一大家。而且從《史記》記載來看,三代及秦的祖先都有明確的世系直接追溯到黃帝。從秦以后,則是中央集權(quán)的郡縣制國家了。所以有子這個說法既是對孔子說法的闡釋,也是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是對當(dāng)時禮制和社會秩序的維護(hù)。
兩千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封建社會了,這些內(nèi)容還有意義嗎?如果孔子的思想僅僅是維護(hù)封建禮制,那么確實沒意義了。但是問題在于孔子的思想是“以人為本”,一則要“學(xué)以成人”,二則要“修己以安人”,這些思想是在任何時代都有意義的。在任何時候,人都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都要努力做個君子,都要維護(hù)積極健康的社會秩序。儒家思想以“仁”為根本,有人說“仁”是“二人之仁”,就是要做好自己,也要處理好和他人的關(guān)系,這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独锶省?.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什么?就是仁?!叭省笔恰墩撜Z》中的核心概念,《論語》是君子之學(xué),君子是以身載道的人,這個道,就是“仁”。曾子解釋為“忠恕”。關(guān)于“忠”,本意是“敬”,唯有自心中正方可敬人?!独锶省?.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彼浴爸摇钡囊馑际牵骸队阂病?.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jì)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關(guān)于“恕”,“如心”,他人之心如己之心。《衛(wèi)靈公》15.2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從這些解釋來看?!叭省笔侨绾螌Υ耍簿褪?,“仁”是一種相互關(guān)系。是什么關(guān)系呢?君子之間的關(guān)系。說到底,仁,是君子的特性。在所有關(guān)系中,家庭關(guān)系是最基本的,所以有子說:“孝悌”是“仁”之本。首先要處理好最近的關(guān)系,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君子務(wù)本。所以《大學(xu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以修身為本,然后齊家。然后治國平天下。
如果《論語》第一句話是總綱,那么這句話就是進(jìn)一步的說明。就應(yīng)該很清楚《論語》在說什么了。通過學(xué)習(xí)做個君子,君子能以仁為本,處理好家國天下,具體怎么辦呢?正心誠意,修身為本,禮樂行之。整部《論語》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后面所有的話都可以因此印證和被印證。
這兩句話很能幫助自己看清楚一個人如何。不愛學(xué)習(xí)的人,沒有朋友的人,愛生氣的人,不孝順父母的人,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肯定不是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特別注意,要與君子交往,而君子是有上述特質(zh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