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郭姓南京宗祠及九百八十七房合譜字派摘錄
明初洪武年間郭姓南京宗祠修建于江南省應(yīng)天府上元縣廣化鄉(xiāng)角德里(角字帶走之底),祠堂修建玲瓏,有高三丈余的石闈子一對、石牌坊、鳳凰樓等。此處即為明初大將郭英先祖集合九百八十七房合譜地址。共修訂族譜三十部,均有圖記、戳章,并序排行二十字派。二十字派為:永廷啟大朝,文權(quán)之金榮,元宗思天有,應(yīng)登萬世興。
川南兩支郭姓重要遷居資料摘錄
郭子儀公之子郭曖,郭曖生子郭釗;郭釗生子郭仲恭;郭仲恭生子郭瞿;郭瞿生子郭英;郭英生子郭亭;郭亭生子郭梵;郭梵生子郭賀;(以下略)。唐昭宗時守江西南昌,解組后卜居新建縣善改鄉(xiāng)原村口五都,后又遷居江西吉安府太和縣千秋鄉(xiāng)。從郭梵起至郭伋,又遷居湖廣鳳凰井洪軍壩。再遷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郭家村。從郭伋起至郭祥生,宋朝末年遷至四川瀘北朝沖居??;另一支從湖廣省昭陽縣大潼硚住居地遷入江西。后又由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郭家村入川,入川出發(fā)地留有郭登甲墓地。
四川敘永縣后山鎮(zhèn)光緒十七年本《隆昌郭氏譜》所記先祖及《譜序》摘錄
元末郭子興生子郭道明,郭道明生五子:郭孟大、郭孟二、郭孟三、郭孟四、郭孟五。郭孟四于洪武二年從麻城縣孝感鄉(xiāng)入蜀,至富順縣趙陽鄉(xiāng)火山下定居。隆慶二年設(shè)立隆昌縣,故富順縣趙陽鄉(xiāng)火山下編戶分隸于隆昌縣。入川后第十一世郭之明由隆昌縣遷居貴州永寧衛(wèi)(今四川敘永縣)后山堡。
郭孟四生子郭景秀,郭景秀生六子:次子郭憲,郭憲生子郭應(yīng)壽;五子郭廉,郭廉生兩子郭應(yīng)城、郭維興(新);郭應(yīng)壽生子郭韶,郭韶生子郭廷揚、郭廷楷,郭廷楷生子郭希唐,郭希唐生子郭尚伯(以下略);郭應(yīng)城生子郭俊,郭俊生子郭襄(以下略);郭維興(新)生子郭鼎,郭鼎生子郭文魁(以下略)。
云南鎮(zhèn)雄縣郭氏、四川江安縣郭氏、敘永縣麻城郭氏 世系摘要
(郭世杰 郭慶元抄譜)
此三支郭氏入滇、入川、入黔的共同始祖為郭崩、郭泰。出自元末安徽郭子興一族,為郭英、郭仁后裔。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
明初,朱元璋稱帝,論功行賞,分封眾將。其中,所封郭氏將領(lǐng)為:郭康,開國將軍;郭麟,中將軍;郭云,左將軍;郭恒,右將軍;郭振,忠勇將軍;郭霖,義勇將軍;郭尚,智勇將軍;郭正,信勇將軍;郭田,彪勇將軍;郭本,偏將軍;郭方,鄉(xiāng)道使;郭虎,飛虎將軍,郭崩,飛熊大將軍。
明洪武二年三月,平南大元帥常遇春率明軍征伐川黔,郭崩、郭泰以指揮使銜分別為正、副帥,領(lǐng)一路軍(魯、吳等十余姓部隊)攻川南及滇黔。歷四年,所部傷亡慘重。至洪武七年,朱元璋增兵十萬,以傅友德為帥,馳援攻伐,川滇黔始平定。郭崩、郭泰為是役功勛卓著者,上命加俸加祿,敕子孫世守滇黔。
郭崩、郭泰所部陣亡將領(lǐng)有:郭虎,陣亡于興文縣九絲城;郭云,陣亡于郭家墳;郭正,陣亡于雷波縣;郭霖,陣亡于建昌;郭尚,陣亡于長寧;郭振,陣亡于滇南板橋?qū)④娖?;郭田,陣亡于廣南。
郭泰生六子:金、銀、玉、蒲、堂、榮,屬于“永”字輩。
郭金、郭銀,住江安縣;郭堂,住九姓司(今興文縣大壩);郭蒲生四子(為“廷”字輩):廷榮、廷華,遷居云南東川;廷富、廷貴,遷居威寧府,后分居赫章縣。廷貴生四子(為“啓”字輩):啓倫、啓榮、啓華、啓祥。啓祥遷居敘永縣分水路井,再遷敘永縣麻城吳市坪。啓祥生四子(為“聯(lián)”字輩):聯(lián)泰、正先、正賢、正亨。
此三支郭氏所定字輩為:熊永廷啓聯(lián),在思亮應(yīng)興,登榮元安忠。又使用明初郭英在南京聯(lián)宗合譜所統(tǒng)定之二十字字輩:永廷啓大朝,文聯(lián)(權(quán))之金榮,元宗思天有,應(yīng)(明)登萬世興。
此三支郭氏有川滇黔分派辨別詩一首:川改“榮”、滇改“云”、黔改“正”
四川瀘州古藺縣黃荊紅巖坪郭氏 世系摘要
(郭第書、郭恩貴抄譜)
本支入川始祖郭良臣、郭良忠、郭良枝。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白沙洲送草坪。郭良臣由江西起義,隨軍到貴州仁懷縣土城落籍。后遷入四川永寧軍糧府黃荊紅巖坪郭家山落籍。郭良忠落籍四川瀘州城。郭良枝落籍花箱子。
本支字輩為:良珩擢士文天玉,應(yīng)榮乾坤第立群,。。。。。。(為二十八字字輩)
四川瀘州敘永縣麻城鄉(xiāng)、古藺縣蔓嶺鄉(xiāng)郭氏 世系摘要
(郭恩鋐、郭仲書抄譜)
本支郭氏始祖為郭倫。郭倫祖上由陜西遷入金陵,再遷入三楚,出自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xiāng)。
明末隆武二年,藺酋奢崇明作亂,朝廷調(diào)北征南,郭倫以都營守備職從麻城縣孝感鄉(xiāng)奉旨領(lǐng)兵入川、征剿川黔滇邊。歷六年,轉(zhuǎn)戰(zhàn)貴州畢節(jié)、云南宣威、四川永寧等地,終在云南昭通擊潰奢崇明子奢寅所部。郭倫以軍功授游擊將軍。郭倫入川所領(lǐng)七支部隊,一支落于四川富順,一支落于云南鎮(zhèn)雄,其余五支去處不詳。
郭倫所生四子:啓榮、啓禎、啓敖、啓校,均隨軍作戰(zhàn)。啓榮陣亡于貴州仁懷縣,后代落業(yè)于四川永寧麻城田家溝;啓禎收復四川永寧,討詔落業(yè)于麻城田家溝,清初為永安屯屯長,后陣亡于四川敘永;啓敖落籍敘永;啓校落籍瀘州。
啓禎生四子:正乾、正義、長清、長登。分別落業(yè)于古藺蔓嶺。敘永震東。
本支郭氏有《圣旨》二。其一:大明隆武二年授郭倫都營守備給照;其二:大明永歷二年四川總督部院授郭倫游擊將軍給照。
本支入川后的字輩為:倫啓正維,汾聯(lián)大雙,良應(yīng)安世,恩慶群祥。。。。。。
四川瀘州古藺縣金竹坡郭氏 世系摘要
(郭吉龍抄譜)
本支遠祖郭泰,原籍湖廣邵陽縣大潼硚。遷入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郭家村。郭泰所生四子:應(yīng)年、應(yīng)月、應(yīng)時、應(yīng)辰。清順治甲申年入川。應(yīng)年,落籍榮昌縣、隆昌縣;應(yīng)月,落籍銅梁縣、大足縣;應(yīng)時,返回江西守護祖業(yè);應(yīng)辰,落籍永寧軍糧府十甲地名懋溪屯金竹坡。
本支字輩為:應(yīng)登賢耳昌朝,正有欽聯(lián)世繼,忠臣孝子永騰芳,萬代芝蘭拱蒂。。。。。。千載凌英慶集。(為五十字字輩)
本支傳有“碰頭詩”一首:“平地干戈鬧若鴉,皇軍趕散過天涯,麻城太守麒麟縣,永傳祥來單傳花。。。。。。”。
四川瀘州敘永縣綠葉壩郭氏 世系摘要
(郭光福、郭光仁抄譜)
本支郭氏出自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xiāng)。明末入川。在川第一輩郭忠明、郭忠靖系明初大將郭英之后第十二代。順治初,郭忠明的父輩由麻城縣孝感鄉(xiāng)遷入永寧府西城大西門梓潼觀下,郭忠靖落業(yè)于瀘州石馬場。郭忠明生元坤、元貞,再遷紅巖羅村口;三遷落窩吳家溝;四遷貴州仁懷塘湖壩;五遷四川古藺椎車屯花山洞;六遷四川敘永西湖綠葉壩大營地小地名槽門子。已傳十三代。
本支入川后的字輩為:忠元應(yīng)王榮,朝章大維光,學先延。。。。。
四川瀘州市郭氏、隆昌縣郭氏、富順縣郭氏、敘永縣東城永和街東門院郭氏 世系摘要
(郭良、
本支郭氏入川祖為郭禎、郭祥。其先祖由弘農(nóng)遷入汾陽,由汾陽遷入江西。明洪武四年,由川東道忠州梁山縣中北坡(郭禎曾祖為梁山縣進士、祖父郭相為舉人、父仲明為廩生、伯父仲堂、仲海)遷入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后由江西入湖廣,上遷麻城,后又由湖廣遷回江西。
明天啟七年,郭禎子郭佩、郭繼,率子郭天佑、郭天貴、郭加佩、郭加繼及同宗族加王、加瑞、加祿、郭順、郭智、郭學、郭立等輩,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千秋鄉(xiāng)六十二都薦溪潭石鳩塘奉旨入川,遷入川南道敘州府富順縣載城鄉(xiāng)東路大葛山下何家沖定居。
郭禎,康熙九年進士,授江南吳江知縣,七年后,授江南道御史,后擢升都御使,任總督(郭禎為子儀公二十三世孫)。
郭天佑、郭天貴、郭加佩在天啟元年入川,崇禎三年返回江西;康熙五年,二次貿(mào)易來川,郭天佑、郭星、郭加佩仍返回江西,郭昱、郭景落業(yè)富順,后定居永寧府之東門、南門、麻城、桂花等處。富順一支,郭天倫、郭庚兄弟四人,分居在隆昌、富順、瀘州??滴跏荒辏^(加繼?)升授成都城守營。
光緒十三年,富順一支字輩定為:興(明)宗昭泰運,憲述裕祥基,炳耀儀文啓,端方福壽齊。后改前五字為:天佑啓后仁。(其中,“天佑”為一輩,后“啓”字又改為“有”字)富順另一支字輩定為:天星常有定,士咸受新命,兆啓贊同寅,德在榮中正,發(fā)達永承祥。(其中,“天星”為一輩)敘永麻城分支字輩改為:倫天中國,崇朝尚盛,良應(yīng)安世,恩慶群同。
郭天佑生六子:星、晨、昱、景、晏、晷。
郭繼子天貴,天貴之孫堅、堡、堂,郭堂為云南曲靖府知州;
此支于康熙年間定居永寧府東城永和街東門院,郭仁定之后有郭士珍、士球、士璜、士珠、士益。
本支郭氏有《誥命》二。其一:贈西花翎同知銜湖北松滋縣知縣郭作霖祖父郭清秀奉政大夫、祖母宜人;其二:贈西花翎同知銜湖北松滋縣知縣郭作霖父郭朝言奉政大夫、母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