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去世,享年105歲。
錢鐘書的夫人。
他們之間有一句廣為人知的情話。
在遇見她之間我從未想過結(jié)婚,
娶她幾十年也從未后悔過。
這句從未后悔,真是讓人再動心不過了。
楊絳出生在無錫一個書香門第,
清逸溫婉,知書達理。
1932年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她去到了清華。
3月的一天,風和日麗,幽香襲人。
楊絳在清華大學古月堂的門口,
幸運地結(jié)識了大名鼎鼎的清華才子錢鐘書。
這一見不要緊,兩人竟一見鐘情了。
錢鐘書急切地澄清:“外界傳說我已經(jīng)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
楊絳也趁機說明:“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其實,這段緣分早就命中注定了。
早在1919年,8歲的楊絳曾隨父母去過錢鐘書家做客,只是當時年紀小,印象寥寥。但這段經(jīng)歷恰恰開啟了兩人之間的“前緣”。
而且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與楊絳的父親楊蔭杭都是無錫本地的名士,兩人的結(jié)合可謂是“門當戶對,珠聯(lián)璧合”,兩家人是真正地“皆大歡喜”。
錢鐘書雖然是才子,但是對于生活上的事情卻是一竅不通。還常常自嘆“拙手笨腳”。他不會打蝴蝶結(jié),分不清左腳右腳,拿筷子只會像小孩兒那樣一把抓。
1935年,楊絳為了照顧錢鐘書,放棄自己的學業(yè),跟錢鐘書到了英國。也是在英國的時候他們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唯一的一個孩子。
錢鐘書這樣跟楊絳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strong>我對于“像我”并不滿意。我要一個像鐘書的女兒。女兒,又像鐘書,不知是何模樣,很費想象。我們的女兒確實像鐘書,不過,這是后話了。
只是可惜,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他們一生坎坷,直到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
但老病相催,他們在人生道路上也漸漸走到盡頭了。
一九九七年,女兒錢瑗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一九九八年歲未,錢鐘書去世。他們?nèi)司痛耸⒘恕?/span>
就這么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到后來也只剩下了她一人。
鐘書走時,一眼未合好,我附到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吶!”媒體說我內(nèi)心沉穩(wěn)和強大。
其實,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xiàn)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在楊絳一百歲的時候她是這樣說的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在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結(jié)束了她漫長的一生,結(jié)束了十幾年來所有的思念和等待。終于,他們仨要相聚了。
錢鐘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jié)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strong>
這對文壇伉儷的愛情,不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鉤的浪漫,更融合了兩人心有靈犀的默契與堅守。
斯人已逝,而楊絳先生的深情依舊在歲月的輪回中靜水流深,生生不息。
最后讓我們祝福他們,愿他們來生在見,先生楊絳一路走好。
(本文由精彩語錄整理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