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數(shù)碼相機在可換鏡式無反相機發(fā)展初期,Sony 與 Micro 4/3 陣營的 Panasonic 與 Olympus 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將 2010 年「當時」令人十分驚訝的大片幅 APS-C 規(guī)格,給塞進了擁有全新 E-mount 的 NEX 系列之中。而在兩年的逐漸茁壯下,Sony 又用全片幅的超高階
Cyber-shot RX1,一舉實現(xiàn)掌上全幅相機的夢幻規(guī)格也震撼了市場,進一步讓全幅 ILC 相機不再遙遠。今年,我們總算見到謠傳已久的「NEX-9」,頂著傳統(tǒng)底片相機尖頭軍艦部的復古外觀,以主打高速對焦與超高畫質(zhì)的
Alpha 7 / Alpha 7R 之名正式登場,再度透過「大感光組件」與單機身 NT$44,980 / HK$11,990 與 NT$54,980 / HK$14,490 的價位,準備狠狠拉開與對手間的距離。
不過,在新產(chǎn)品推出的激情過后,很多人才冷靜下來,開始對那被感光組件爆框的 E-mount 提出畫質(zhì)的質(zhì)疑,也指出了全幅專用的 FE 鏡群缺乏大光圈變焦鏡等問題,也更讓筆者十分好奇到底這個全新的 Alpha 分支(因為 NEX 沒了...),究竟是想要在專業(yè)攝影工作這塊闖出一片天?還是只是個硬塞入全幅規(guī)格但只有中央畫質(zhì)可用的昂貴玩具?
這些問題,筆者在短短一周間與 A7R 的實際相處后,獲得了初步的解答 -- 本次評測,筆者實際同場比較過 D800E 的差異,還有親身感受為 A7 / A7R 而生的最新 Zeiss 35mm f/2.8、55mm f/1.8 鏡搭配 36MP 的 A7R 之實戰(zhàn)表現(xiàn)之后,才深深體會到這部相機所擁有的強大潛力(或該說是可怕...)??傊?,都看到這了,還有什么理由不去看看跳轉(zhuǎn)后的詳盡評測本文呢?一起來看看筆者這周的馴獸日記吧(笑)。
圖集:
Sony Alpha 7R / A7R 市售版盒裝內(nèi)容(Unboxing)圖集:
Sony Alpha 7R / A7R 實拍(Sample Shots)目次
·
·
·
·
·
·
·
·
·
·
Sony A7R / Alpha 7R 評測影片
Sony Alpha 7R 也可以叫做 A7R,是一部跟著 A7 同時上市的 Sony 首部 135 全幅 ILC 可交換鏡式數(shù)字相機,不過在此必須要強調(diào)一點,其實 Sony 自家的 VG900 已經(jīng)算是全片幅的 ILC 了,采用的也是 E-mount 鏡頭接環(huán),但它還是比較偏向攝影機的造型,而 FF ILC 應該萊卡也早已經(jīng)將此規(guī)格帶到市場上了,但做到這么輕(465g,另,A7R 比 A7 輕)這么?。?27 x 94 x 48 mm)還有便宜(???),還是只有點科技樹點到大家都快跟不上的 Sony 在現(xiàn)今能有這樣的實力。這次的評測內(nèi)容可以從上面的評測影片來觀看完整的 A7R 介紹與對焦、連拍速度測試等,想跳至畫質(zhì)等其他測試部分敬請點擊目次觀看該部分。重點規(guī)格
· 無低通濾鏡的 3,640 萬像素 35mm 全片幅 Exmor CMOS 感光組件
· 感度范圍:ISO 100 - 25,600、多框除躁可達 ISO 51,200,錄像則是 ISO 200 - 25,600
· 最高分辨率:7,360x 4,912,支持 RAW 格式(14 位)
· 最高錄像畫質(zhì):1080p / 60p or 50p(因地區(qū)而異)28Mbps 格式為 AVCHD
· 支持音量顯示、外接麥克風、外接監(jiān)聽耳機,并可擴充 XLR 收音設備
· 支持 SD/SDHC/SDXC(UHS-I 兼容)、Memory Stick Duo/Pro Duo/Pro-HG Duo 記憶卡
· 25 點對比式偵測對焦,支持 AF-S、AF-C、DMF 與 MF 對焦
· 測光系統(tǒng):1,200 區(qū)評價測光
· 快門時間:1/8000 sec 至 30 秒(影片最低為 1/4 sec、支持 B 快門)
· 閃燈同步:1/160 sec
· 最高連拍 4 fps
· 3 吋 123 萬點上下翻轉(zhuǎn)式屏幕、電子觀景窗分辨率達 235 萬點(0.71x)
· 支援 PlayMemories Camera Apps
· 有 Wi-Fi、NFC 無線連接機能
· 支持 HDMI、microUSB(USB2.0),可藉由 HDMI 或 Wi-Fi 提供 4K 靜態(tài)播放功能
· 內(nèi)建立體聲麥克風、單聲道喇叭
· 使用 NP-FW50 電池,CIPA 標準續(xù)航力約 270 張(觀景窗)/ 340 張(LCD)
· 機身重量 465g(含電池),尺寸 127 x 94 x 48 mm
· 單機身建議售價 NT$54,980 / HK$14,490
A7R 與 A7 最主要的差異在感光組件還有對焦系統(tǒng)上,A7R 擁有的是 3,640 萬像素的 CMOS 感光組件,重點是因為 A7R 移除了低通濾鏡,所以它比起 2,470 萬像素的 A7 可預期在畫質(zhì)上的表現(xiàn)會強上很多。不過也因此在對焦系統(tǒng)上少了相位偵測對焦點還有少了電子前簾快門的規(guī)格,所以快門聲音明顯要吵了許多,震動也滿大的,甚至連拍的時候放在腳架上還可以看到水平儀被快門震動給影響到晃動,所以快門時間必須要相當注意 -- 這部分的測試可以在評測影片中找到,真的相當「震」啊。外觀接口
其實外觀上 A7R 與 A7 基本上相同,都有著相當像是底片機的復古外觀,正面有著梯形的頂部凸起,手把也很突出。一樣可以見到招牌的 Alpha 橘色接環(huán) -- 只是底下的感光組件大到幾乎爆框這樣。這次隨著機身推出的鏡頭有三支,分別是 FE 35mm f/2.8、55mm f/1.8 與 28-70mm 的鏡頭。我們這次主要借到的是兩顆定焦鏡頭,很可惜的沒有機會測試到變焦鏡頭。側(cè)面除了麥克風收音孔外還可以看到只有在高階機型上有的監(jiān)聽耳機孔,端口的蓋子則是分成了上下兩片,比起我們之前評測過的 RX1R 的一片滑蓋式設計有一點差別,塑料感也變得比較重;不過 Sony 倒是在 SD 卡插槽這邊補了回來,帶來了一個很有意思且有質(zhì)感的開蓋設計。
正背面乍看之下有點像是 NEX-7 那樣的雙轉(zhuǎn)盤設計,不過最右邊肩上的轉(zhuǎn)盤其實是 EV 曝光補償專用的轉(zhuǎn)盤,但 A7R 是有配備如同 NEX-7 一樣的雙轉(zhuǎn)盤的,只是他們將另一個給移到了機身正面手把的上方。AF/ MF 與 AEL 的播桿也是一個可以在 NEX 旗艦機上看到配置,飛梭轉(zhuǎn)盤等應該大家就很熟悉了才是。手把蒙皮上除了記憶卡插槽的縫隙外,側(cè)面還有錄像鈕與 Wi-Fi / NFC 的標示,代表手上行動裝置如支持 NFC 近場感應的話,就可以直接將感應區(qū)靠上手把側(cè)面的標示,即可進行快速的配對動作。
頂部可以看到具備接點可支持擴充設備的熱靴 -- 可以外延支持 XLR 收音設備(應該沒人想再上一個觀景窗吧...)。模式轉(zhuǎn)盤上可以發(fā)現(xiàn)即便 A7R 有著這么復古的外觀以及高階的規(guī)格,他們依然提供自動場景模式、寬景拍照等自動功能(Nikon Df 表示:我走的是
復古極簡風)。機頂也可以看到預設控制對焦點的 C1 按鈕還有位在軍艦部左右側(cè)的立體麥克風,以及坐落在感光組件標示旁的單聲道喇叭孔。
背面的屏幕采用的是在 Sony 相機上常見的可翻轉(zhuǎn)式 3 吋 92 萬點屏幕,大致的翻轉(zhuǎn)角度都還算夠用,屏幕的表現(xiàn)不錯,雖然不支持觸控但翻轉(zhuǎn)時容易把指紋留在上面,因此在大太陽下會有點影響可視度,不過擦干凈之后就好很多,而這顆屏幕的可視角與分辨率都算夠用。屏幕穩(wěn)固程度總覺得沒有之前的 NEX 機種好,左右上角跟底部還是有些間隙;XGA OLED Tru-Finder 電子觀景窗的分辨率來到 235 萬點,還支持專業(yè)的色溫微調(diào),不過在這段時間的使用上并沒有感覺這 EVF 有太夸張的色偏問題,實際用起來感覺分辨率不錯,反應也相當好。
在這里要提一下的是,觀景窗上面的傳感器其實有點過于靈敏,導致有的時候把相機放在腰前低角度拍攝的時候,常常會誤觸變成切換為觀景窗讓屏幕熄掉,通常筆者遇到這種狀況都會去選單中把切換 EVF / 屏幕的按鍵設定好,不過很可惜的 A7R 并不支持這樣的設定功能,所以要嘛就是只單用 EVF 或屏幕,不然就是全部交給自動感應。整體而言的 A7R 的質(zhì)感雖然不差,但感覺還是略微遜色于自家的 RX1 / RX1R,讓人少了點想一直放在手上把玩的沖動 -- 這點從價位上來看起來倒也不意外啦,畢竟 RX1R 是直逼八九萬的價位水平啰。
圖集:
Sony Alpha 7R / A7R 評測(Review)手感操作
手感方面 A7R 出乎意料地好握,小拇指以我個人而言還算是有安身之處,手把的設計滿合我的手的。雖說相機背帶還是會卡到手掌虎口,但手把有給我很安心的握持感,所以除非真的有很長時間拍攝需要續(xù)航力的用途,不然個人并不覺得垂直把在 A7R 上有其必要性。操作方面最令我驚訝的是,Sony 在 A7 與 A7R 上給了它一個無段式的快門按鈕,這點從 NEX 系列上來的朋友應該會有點不習慣,但許多高階 DSLR 上都會有此規(guī)格,這可是連 RX1 / RX1R 都沒有呢!配合電子觀景窗使用的速控接口也還在,還有一個類似之前 Alpha 相機的快速選單,只是這次從左右的排列改為兩排都在底部,每個功能都可以自定。
類似NEX-7 的三轉(zhuǎn)盤操控接口可以在 A7R 上找到,而除了可用專用的 EV 轉(zhuǎn)盤做曝光補償之外,也可以透過設定指定前轉(zhuǎn)盤或后轉(zhuǎn)盤為曝光補償用途,但必須在 EV 轉(zhuǎn)盤設定為 0 的狀態(tài)下才可以使用,而沒被指定為 EV 的轉(zhuǎn)盤,就會變成光圈先決或者是快門先決的主要功能轉(zhuǎn)盤。機背的旋鈕轉(zhuǎn)盤的下左右都可以自定功能;還提供了三個自定按鈕,分別是機頂?shù)?C1、還有機背屏幕旁的 C2 與刪除鈕 C3,都可以自定一些功能,也可以設定為 AF-On 來使用,搭配取消半按快門對焦的設定,符合一些高階 DSLR 的拍攝使用情境習慣。
在 NEX-7 上見過的 AF/MF 與 AEL切換鈕用起來還滿有意思的,基本上筆者都設定為「切換」的選項,所以如果想要鎖定對焦就切到 AF / MF 單擊,想要鎖定曝光就切到 AEL 單擊,那如果兩個都切了按了,便是鎖定曝光與對焦,而如果你有設定峰值輔助對焦的話,切到手動對焦的時候就會開始顯示了。這里要注意的是,一旦屏幕進入休眠鎖定也會取消,這是比較惱人的地方,也許是為了省電吧。
A7R 的對焦點選擇還滿順手的,按下預設的 C1 就可以進入選單,這時候就可以透過機背的方向或前后主滾輪來移動對焦點,轉(zhuǎn)動機背的飛梭轉(zhuǎn)盤也可用以切換對焦點形式,亦能改變對焦點大小。對于 A7R 操作上要小小抱怨的是,觀景窗左右兩邊的 Menu 跟 C2 鈕因為在機身邊緣的關(guān)系,所以用大拇指來按的時候會有點被擋到的感覺,而且 C2 還是放大照片的默認按鈕,所以真的是會滿常使用到的。
拍攝功能方面基本上都可以在按鈕上找到想要的功能,常用的功能反正都可以設定在自定鈕上了,那比較少用到的功能也可以放在 FN 選單里面 -- 必須要說,光自定 C1/C2/C3 加上三個箭頭鍵與 FN 里 12 個自定字段,就總共有 18 個自定位置可選,真的使用起來要不搞混還真的是要稍微在腦中記憶一下才是。此外,F(xiàn)N 鈕也可以作為在播放時傳輸照片的快速按鈕。
錄像功能方面,基本上只要在各模式按下錄像按鈕就可以進入錄像模式,然后曝光鎖定、對焦鎖定之類的功能都能支持使用,也可以直接在轉(zhuǎn)盤調(diào)整 ISO(這個超方便?。?,不過在錄像時白平衡是不可調(diào)的唷。對焦測光
雖說少了 A7 上的相位對焦點規(guī)格,不過 A7R 的對焦在日常使用上并沒有太多問題。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否是曝光判定的問題,筆者在明亮反差較大的餐廳開啟對焦輔助燈時,似乎會因為照射到過曝的范圍導致對焦反而更難判斷,在一般覺得亮度足夠環(huán)境下應該會對焦更快的常理之下,這樣的狀況好像有點難以理解?;蛘咴撜f,一般對比對焦演算遇到這樣狀況要麻就是不啟動輔助燈,不然就是強制縮光圈或增加快門速度等方式來避免過曝造成麻煩。但可能因為光圈先決在 Alpha 上的做動邏輯的關(guān)系而會有過曝的狀況(底下有影片示范光圈做動方式),所以當時筆者反而是關(guān)掉輔助燈可以獲得更好的對焦判定。
影片、Sony Alpha 7R / A7R 光圈做動示范
事實上,在評測影片的對焦測試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A7R 其實在低光下的對焦速度沒想象中的慢,判定也還 OK,但在日常使用下對焦天空或紋理較不明顯的物體還是會有對焦猶豫或迷焦的狀況產(chǎn)生,所以只能說我很意外 A7R 可以在僅有屏幕亮度的低光環(huán)境下對焦,但日常使用其實還是有點不太夠用,所以也不推薦給希望作為需要應付移動物體拍攝情況的人士使用;拿來拍拍靜物、當作超高畫質(zhì)的隨身機倒是還不錯。
畢竟許多用慣 36MP 甚至 40MP 分辨率的攝友,也許對于 20MP 以下的相機都看不太上眼了吧?拿著 A7R 就不太需要一直背著 120 機背旅游啰(?),而且從這樣角度看 A7R 的話,感想就瞬間變成「這部相機還有自動對焦耶(撒花)」。續(xù)航與連拍
A7R 的續(xù)航力出乎意料地好,在這周密集的拍攝之下,沒有半次低于 350 張的 CIPA 標準過,甚至一顆電池拍到 450 張左右也沒有太多問題(也都有拍攝幾段錄像片段),對比 RX1R 較為吃緊的電力表現(xiàn),A7R 的電力照這樣看來已經(jīng)非常足以應付整天的使用了,唯一比較麻煩之處是 A7R 的盒裝中并沒有附上專用充電器,而是跟 RX1R / NEX-6 / NEX-5R 一樣,都必須用 microUSB 充電或者是另購 ACC-VW 電池座充組。
每秒四張的連拍其實不太常用到(編按:因為快門好吵... 所以這次也很少拍全景 Orz),不過考慮到 36MP 的高畫質(zhì)大檔案,連拍的張數(shù)最高畫質(zhì)的 JPG 大約可以拍到 20 張開始變慢,RAW 的話大約 18 張,以我們這次測試所采用的 Sandisk Extreme Pro SDHC 95MB/s 版本來講,拍到緩存滿之后的回神速度都不算太久。
是說,在拍聚會時,這樣的連拍速度要抓到好畫面已算足夠,而且以每次連拍三、四張?zhí)魶]眨眼的狀況下相當夠用,拍攝節(jié)奏也算明快 -- 除了要忍受(對某些人來講也許是享受)快門聲浪,還有剛開始合焦的速度之外,倒是沒啥被拖慢的感覺。這里也許有人會想問如果拿去婚拍會如何這點,必須說,關(guān)鍵點還是在「對焦」啊,連拍不至于會只連拍個幾張就卡彈,但拍出來是糊的也是枉然。重點功能
Sony Alpha 7R 是一部功能相當全面的相機,無論是面向更專業(yè)市場的 USB 聯(lián)機遙控拍攝機能,或者是具備 NFC 快速配對的 Wi-Fi 連接功能,還可安裝在 NEX-6 / NEX-5R 上首見的 PlayMemories Camera Apps,基本上除了 GPS 機能以外,現(xiàn)代相機能塞的功能應該幾乎都放進 A7R 當中了吧。以下我們挑出幾個重點功能以及這部相機在拍攝上需要注意的項目進行重點說明,希望可以讓各位讀者更了解這部相機的各項進階功能與使用方式。
無線與遙控機能
透過 A7R 手把上的 NFC 標志,可以提供具備 NFC 近場通訊功能的行動裝置快速配對的功能,讓手機快速遞透過 Wi-Fi 連接 A7R 進行遙控、傳輸照片等功能,也可以安裝 Play Memories app 來使用,這次筆者有嘗試采用直接對連的方式傳輸照片,基本上傳輸單張 2MP 照片基本上沒有什么等候就完成了,整體而言就跟 QX10 / QX100 鏡頭相機的使用情境類似 -- 只是片幅大了一點而已(茶)-- 另外,因為它擁有通訊功能,所以選單里面也有個飛航模式可以選擇啰。
圖、A7R 的 USB 聯(lián)機拍攝接口(Mac 版)
相較于以往 NEX 機種,代表著全面進入 Alpha 時代的 A7R,還加入了可透過 USB 線連接計算機遙控拍攝的機能,雖說它是 USB 2.0 的規(guī)格,但傳輸一張 RAW+JPG 基本上是可以在五秒內(nèi)傳完的,整體而言很適合靜物棚拍使用??上壳暗能浖涌谶€不支持在計算機上實時預覽觀景窗的畫面 -- 這點用 Wi-Fi 遙控倒是可以達成 -- 不過個人比較在意的是,既然都已經(jīng)支持 USB 充電了,何不在這樣的使用情境下就直接讓我們可以選擇以計算機供電拍攝呢?相信這樣對于專業(yè)的使用者而言,可以少了一個假電池的費用,重點是還可以減少太多電線的煩惱與忘記充電的麻煩。
防滴防塵
雖說 A7R 是鎂合金并且具備防滴防塵的規(guī)格,但在此要提一點是,即使 A7 / A7R 標榜著這樣的規(guī)格,但從兩個端口、記憶卡插槽、鏡頭接環(huán)與底部的電池蓋好像并沒有看到什么氣密設計,所以建議還是不要挑戰(zhàn)它的耐候極限的好。材質(zhì)方面,這次筆者在評測初期借到的似乎是已經(jīng)被大家操的有點慘的測試機,所以像是接環(huán)的底部與機身的邊角都看得出有一點傷痕,所以盡管材質(zhì)看起來比 A7 要更高檔,但是實際使用上拍完可能還是要盡量放在相機包內(nèi)避免碰撞才是(不過之后測到的市售版本可能是被我保護的不錯,所以并沒有看到什么傷痕。)
安全快門
EXIF:手動曝光、f/5.6、1/125 sec(s)、ISO400、陰天白平衡(點圖觀看 100% 裁切大圖)
必須要說,在沒有鏡頭防手震的輔助下,使用這部 3,600 萬像素的相機實在是對手持穩(wěn)定性有太大考驗了!很多以往用 16MP 相機看不太出來手震的照片,都因為高像素而被放大。筆者以往測試 NEX-6 這類機型的時候,基本上以筆者個人的安全快門時間,之前大約都與換算焦段差不多即可,但在 A7R 上都必須要 1/125sec 以上才比較保險一點 -- 注意,這只是「比較保險」而已,事實上還是有一定機率會晃到。
而且像上圖這樣縮圖看起來還好,但 100% 之下才發(fā)現(xiàn)照片已經(jīng)掰掰的例子其實還不少(手殘...)。因此,預設的自動低速快門我最后也選擇不開啟,還有拍攝上會干脆用 M 模式了,這點是因為 A7R 并不能自定最低快門速度(系統(tǒng)默認為 1/60 sec),所以會覺得干脆用 M 模式+Auto ISO 反而比較能提升照片的成功率。
穆爾紋測試
移除低通濾鏡當然對畫質(zhì)有很大的幫助,但所可能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在固定頻率的紋理之下所出現(xiàn)的惱人色斑,也就是所謂的穆爾紋(Moiré Pattern)問題。事實上,筆者在這段期間的測試之下,基本上以拍攝最高畫質(zhì) JPG,幾乎是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的。不過據(jù)說 A7R 在 RAW 原始檔之下比較容易產(chǎn)生穆爾紋的狀況就是了 -- 由于本次的測試期間尚無開啟 RAW 格式的支持,所以并沒有對此有深入測試。
Sony 在 JPG 的處理方面做的算是相當不錯,基本上要是擔心會有這樣狀況產(chǎn)生,又非拍 RAW 不可并且不想透過后制去除穆爾紋的朋友(條件真多啊 XD),建議是可以都拍攝 RAW+JPG。如此以來,即使真的不小心拍到,也還可以有一份機身直出狀況較輕的版本啰 -- 是說,畢竟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不少相機都采用了移除低通濾鏡的規(guī)格,所以也有很多后制軟件都有對此提供解決方案了,加上穆爾紋要出現(xiàn)的機率相對較少,所以基本上應該是不用太擔心才是 -- 但對常棚拍服裝的攝影師來講應該會頗為困擾就是了。實拍畫質(zhì)
講到畫質(zhì),由于 A7 / A7R 是可換鏡式相機的關(guān)系,所以除了感光組件本身的解像力,鏡頭的表現(xiàn)也占了很大一部份。事實上,在評測的初期個人覺得輕巧的 FE 35/2.8 ZA 就相當夠用了,也很符合輕巧型全片幅的主要使用環(huán)境,但后來發(fā)現(xiàn)蔡司這顆 55mm f/1.8 鏡頭的解像力似乎更為可怕;但鏡頭大小就相對
大了很多,換來的是更好的平均畫質(zhì)表現(xiàn),感覺跟高像素的 A7R 十分匹配。
EXIF:程序自動、f/1.8、1/800 sec(s)、ISO100、自動白平衡
使用鏡頭:FE 55mm f/1.8 ZA(點圖觀看 100% 裁切大圖)
原本對于 FE 55mm f/1.8 ZA 這顆鏡頭在評測的初期,個人并不是很喜歡裝上它來拍攝,一方面是它體積重量皆較大,二方面是它在開放光圈的時候紫邊問題真的頗為嚴重(至少要到 f/5.6 才會比較正常)。但直到回家觀察 100% 下的畫質(zhì)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顆鏡頭的表現(xiàn)真的是十分強悍。像上圖這樣的場合,在開放光圈之下還能有相當不錯的銳利度表現(xiàn),算是很對得起它較為昂貴的售價??磥?Sony 應該也是看大家轉(zhuǎn)接老鏡也不見得能獲得這么好的畫質(zhì)優(yōu)化效果,所以才敢賣這樣的價位吧?
EXIF:手動曝光、f/5.6、1/125 sec(s)、ISO200、陰天白平衡
使用鏡頭:FE 55mm f/1.8 ZA(點圖觀看 100% 裁切大圖)
既然剛剛談到 55mm 邊緣畫質(zhì)不差,這張我們就來看看位在右下角邊緣的畫質(zhì)表現(xiàn)如何(點圖可看)。另外,其實個人最驚訝的部分不是最邊邊角角的畫質(zhì),而是
左上那個陽臺在 100% 之下看起來還真的清楚啊... 這真的是一部相當可怕的小相機(雖說掛了 55mm 在上面好像也沒多小了)。
EXIF(左):程序自動、f/8.0、1/60 sec(s)、ISO120、太陽白平衡
EXIF(右):手動曝光、f/4.0、1/160 sec(s)、ISO100、自定色溫
使用鏡頭:FE 35mm f/2.8 ZA(點圖觀看 100% 裁切大圖)
雖說評測后期個人比較偏好 55mm ZA 的表現(xiàn) -- 拍 35mm 好像又拿回 RX1R 一樣(XD),但其實 35mm 的畫質(zhì)在一般的使用搭配 36MP 的 A7R 也算是夠用了。另外,A7R 的自動白平衡在使用期間一直都覺得有點太偏冷了,所以建議都要用手動設定才能得到比較討喜的色彩 -- 都可以在屏幕上預覽結(jié)果了,應該不會太難啦!
EXIF:手動曝光、f/1.8、1/200 sec(s)、ISO100、陰天白平衡
使用鏡頭:FE 55mm f/1.8 ZA
沒裁切看的中場休息時間~ 這張只是讓體會一下全片幅配上大光圈可以營造的空間切割感(似乎講得很好聽,其實就是淺景深啦...),是說,這樣的淺景深拿來拍人像應該就已經(jīng)很好運用了吧。
EXIF:手動曝光、f/5.6、1/8 sec(s)、ISO1600、自動白平衡、NR 弱
使用鏡頭:FE 35mm f/2.8 ZA(點圖觀看 100% 裁切大圖)
接著輪到夜景的部分,在本段最后會放上 ISO 的逐一測試,依結(jié)果看來個人對 A7R 的感度表現(xiàn)稍微嚴苛了一點,覺得想追求 100% 畫質(zhì)的朋友盡量不要把感度開到超過 ISO 1600,這點是因為 A7R 的高畫質(zhì)表現(xiàn)實在是太難讓人割舍,所以在盡可能不要漏失太多細節(jié)之下,個人覺得不要讓感度往上飆升,會比較能體現(xiàn)移除低通濾鏡還有 36MP 的價值所在。
EXIF:程序自動曝光、f/2.8、1/60 sec(s)、ISO3200、陽光白平衡、NR 弱
使用鏡頭:FE 35mm f/2.8 ZA(點圖觀看 100% 裁切大圖)
疑,前段的話還猶言在耳,怎么這邊就來了張 ISO 3200 的照片呢?是說,那樣的說法是在「追求高畫質(zhì)」的狀況下啦,事實上在一般生活用途上,不見得大家都有時間慢慢的在那邊架腳架,但 A7R 這樣的高感度表現(xiàn),在縮圖時也已經(jīng)算是相當夠用了,而且其實 100% 裁切的表現(xiàn)也都還是有一定畫質(zhì)水平呢。以上只有挑出幾個特別針對畫質(zhì)部分說明的圖片,下面還有這次評測中精選的照片供各位參考 -- 感覺就算是縮圖也看得出 A7R 畫質(zhì)似乎真的有過人之處呢。
圖集:
Sony Alpha 7R / A7R 實拍(Sample Shots)感度表現(xiàn)測試
噪聲抑制 關(guān)閉: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噪聲抑制 弱: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多框: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51200感度表現(xiàn)在前段已經(jīng)有提到了,個人覺得可以接受的感度是 ISO 1600,這是基于對「高畫質(zhì)」的要求之下,不然以一般的標準而言,應該是可以到 ISO 3200 左右;縮圖的話很難得的個人覺得也是只有在 ISO 3200 - ISO 6400 頂多吧。另外,也許是快門震動較大的關(guān)系,個人覺得多框除噪在 A7R 上的效果并不突出,甚至筆者覺得如果能把感度壓在 ISO 1600 以下的話,建議可以關(guān)閉 NR 來拍,以追求更細致的細節(jié)。
圖集:
Sony Alpha 7R / A7R ISO 感度測試Sony Alpha 7R / A7R 影片實拍
在本次評測的影片里面(嗯... 請滾輪到最上面去 XD)有提到錄像的操作,在此要再提一次:用飛梭調(diào)整感度實在是太方便啦!然后錄像的感度最高可以到 ISO 25,600 這點,也提供了很寬廣的影片創(chuàng)作空間。操作方面,前后轉(zhuǎn)盤其實操作的聲音滿小的,也算是彌補了一點沒支持觸控屏幕的缺憾。
然后可以調(diào)整音量等級這點真的是不賴,除了可以透過監(jiān)聽孔確認收音狀況之外,畫面上也可以選擇顯示目前左右聲道收音的音量,這對于重視動態(tài)錄像的專業(yè)人士而言應該是個很方便的功能。長時間錄像的溫度在這次測試中僅有微溫的感覺,不過并沒有進行真正長時間的錄像測試。唯一可惜的也許就是防手震并不是頂強了吧,不過專業(yè)人士之所以叫做專業(yè)人士,想必早已有方法克服了啦(拍肩)。競爭對手
A7R 的直接對手是誰?同屬 135 FF DSLR 也達到 36MP 并且移除低通濾鏡的 D800E,應該在比較之中是躲也躲不掉的對手了吧 -- 不過相機尺寸方面兩者倒是完全不能比擬... 另外在外觀上,這段的最后我們也奉上 A7R 與 Panasonic GX7 的外觀比較圖集,讓我們好好見識一下 Sony 的全幅 ILC 做的有多么的小巧。
我們把鏡頭先拉回跟 D800E 的比較,由于小編好友剛好因為業(yè)務需求購入了 D800E,也剛好有類似焦段的定焦鏡頭可以供比較,所以就相約一天一起試試兩者的能耐如何。
EXIF:手動曝光、f/8.0、1/200 sec(s)、ISO100、自定色溫、標準色彩曲線
使用鏡頭:左 FE 35mm f/2.8 ZA、右 Nikon 35mm f/1.4 G
從上面看來,兩顆鏡頭焦段似乎并不是完全相符,A7R 稍微大了一點點,奇妙的是,明明就一樣的曝光但是 D800E 就是亮上一點點,色彩的演繹也有所不同(固定色溫)。
100% 中央裁切
這部分的畫質(zhì),其實是難分軒輊,但感覺好像 D800E 稍微柔了一點點。下圖輪到較偏邊緣的部分,這時候好像還是 A7R 略勝一籌,不過這邊要講一點的是,不確定是不是這次借測鏡頭的問題,這顆 FE 35mm f/2.8 的某一側(cè)拍起來就是特別糊,感覺光軸可能有一點偏移,或真的就是這么糊... 總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圖,看看該狀況嚴重的程度。而撇開可能是故障的狀況,在下圖的比較里,看起來兩者雖說差距并不大,不過 A7R 畫質(zhì)似乎還是略勝一籌。
邊緣裁切
是說,筆者其他實拍照片 FE 55mm f/1.8 那顆在邊緣的表現(xiàn)就一切正常(下次借測可能要想辦法借全新的比較保險 Orz),所以排除感光組件可能有問題的假設之后,A7R 給筆者的印象可說是有著超高階數(shù)字單眼畫質(zhì)的小巧無反相機。另外,筆者還比了一下 A7R 與 RX1R 差不多環(huán)境下的測試照片,基本上在 ISO 1600 之下(
A7R 點我、
RX1R 點我),很好猜到 A7R 會稍微銳利一些,而像素沒這么高的 RX1R 噪聲則是少了一些。
圖集:
Sony A7R vs Panasonic GX7優(yōu)缺分析
優(yōu)點
· 畫質(zhì)與像素之高皆為一時之選
· 高感度表現(xiàn)不差
· 專業(yè)感強烈的快門鈕行程
· 傳輸埠蓋分成兩區(qū)塊,分工明確
· 特殊記憶卡蓋設計手感良好
· 轉(zhuǎn)盤手感很扎實
· 極高自由度的自定功能選項
· 可用 USB 連接相機拍照
· 錄像時的感度范圍廣
· 錄像時的系數(shù)調(diào)整便利
· 支持外接麥克風與監(jiān)聽耳機孔
可改進之處
· 不支持傳統(tǒng)快門線
· 鏡頭群仍不足
· 質(zhì)感略遜 RX1R
· 合焦判定較緩慢
· MENU 與 C2 按鈕在機身邊緣會卡到指頭
· 不支持電子前廉快門,快門大聲、震動頗大
· 自動白平衡偏冷,可能需自定才有討喜色彩
· 無法自定最低自動快門時間
結(jié)論
坦白講 Sony A7R 并沒有給小編如同 RX1 / RX1R 那樣,令人想要沒事就拿在手上把玩的高質(zhì)感,快門聲也讓個人對這部機器的初步印象不甚良好,但這一切都在看到實拍成果之后瞬間一掃而空。真心推薦 A7R 給對于超高畫質(zhì)很在意又可接受慢慢拍照的朋友。因為這部相機真的會讓人對高畫質(zhì)十分「有感」-- 無論是縮圖亦或是 100% 檢視,都覺得 A7R 拍出來的照片真的與以往使用的相機有著截然不同的畫質(zhì)表現(xiàn)。
當然,如果你之前用的是 D800E 或 120 機背,就不會有特別強烈的感覺,但反過來說,用慣超高畫質(zhì)相機的專業(yè)人士,這樣輕便的 A7R 就真的是他們夢寐以求的隨身機了吧?不過就如同本篇的題目一樣,在無法自定最低自動快門并且在沒有防手震等狀況下(變焦鏡有 OSS?但裝在 A7R 上真的能發(fā)揮畫質(zhì)嗎?)對于使用者來講上手難度的確會提高不少。所以說真的,在 D800E 的面前 A7R 會很貴嗎?應該是還好,但入手后若要拍出好照片,顯然使用者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才能馴服這匹畫質(zhì)猛獸啊!有勇者準備挑戰(zhàn)它了嗎?
Tags:
A7R,
full-frame,
ILC,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Review,
Sony A7R,
Sony Alpha 7R,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