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英國進入亞洲:東印度公司的繁榮與危機

  17世紀20年代,東印度公司開始進口白棉布。在那以前,除了昂貴的亞麻布和絲綢之外,英國人用于穿著和家用的唯一紡織品就是羊絨,這種面料厚重,讓人發(fā)癢并且難以清洗,白棉布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替代品。

兩艘東印度公司的船只駛離英國多佛港。

  本文摘自《世界大歷史:1571—1689》,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繁榮商貿

  到17世紀20年代初,東印度公司已在現(xiàn)在的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和日本等國的許多地方設有貿易據點(有一份列表列舉出一百多個貿易據點)。它的船只將波斯的絲綢運往印度,將印度的棉花運往日本,將日本的白銀運往印度尼西亞,并且還為亞洲商人運送貨物。所有這些活動產生的收入都被用來購買亞洲的商品運回英國。這些商品包括一些紡織品和馬魯古的香料,但該公司的經營重點是胡椒,其中大多數(shù)是經萬丹的貿易據點運回英國。

  對于公司的投資者來說,這利潤豐厚,但很少有其他人注意到什么變化。從亞洲進口的貨物現(xiàn)在由東印度公司的船只,而不是經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船或者經俄國公司和黎凡特公司運來,這一事實并沒有對英國消費者所能購買商品的范圍、質量或價格產生影響。同樣,英國人對亞洲商品的需求仍然很小,小到不足以影響它們的產量或生產者和中間商得到的價格。對這些生產者和中間商來說,英國人只是眾多亞洲和歐洲的外國商人中的一部分。

莫臥兒宮廷藝術家畫作:賈漢吉爾皇帝接見外國使臣。

  英國和亞洲對彼此加深了認識

  在這一階段,更加難以覺察的是,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使英國和亞洲的關系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感興趣的人或許已經注意到,英國人對亞洲的認識有所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因公司生意而去過亞洲的人所寫的回憶錄。這些人包括約翰·賽利斯(John Saris),他是第一艘到達日本的東印度公司船只的船長;還包括托馬斯·羅爵士(Sir Thomas Roe),他被詹姆斯一世(James I)派往印度去和莫臥兒皇帝賈漢吉爾就一項商業(yè)條約進行談判。(羅還在英國外交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他是由英國君主派往歐洲之外宮廷的第一位大使。)

  一些亞洲人也對英國有了一定的認識。一個視覺上的例子是一幅由莫臥兒宮廷藝術家比奇特爾(Bichitr)所作的油畫,它可以跟范戴克的登比畫像相媲美。在畫中,賈漢吉爾全神貫注于一位穆斯林神職人員,而故意無視外國君主們,其中就包括很容易辨認的詹姆斯一世。

1610年,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灣賽葵的默蘇利珀德姆建立了第一所工廠。

  東印度公司的挑戰(zhàn)和危機

  只要他們得到以白銀或實物計價的公平價格,亞洲商人并不反對東印度公司。但其他歐洲人并不如此。在30 多年中,葡萄牙人一直試圖將東印度公司的船只趕出印度洋,但沒有成功,后來雙方在1635 年達成停戰(zhàn)協(xié)議。

  一個更嚴重的威脅來自荷蘭聯(lián)合東印度公司,那時該公司正在穩(wěn)步逐漸控制亞歐之間的所有貿易。1623年,荷蘭人的騷擾在所謂的安汶大屠殺(Ambon Massacre)中達到高峰。當時,荷蘭人在香料群島處死了10名英國商人,還有9名日本人和1名葡萄牙人。在接下來的幾年,荷蘭人鞏固了他們對馬魯古群島的占有,并最終將英國東印度公司排斥在利潤豐厚的印度尼西亞東部所產香料的貿易之外。荷蘭人還用香料讓歐洲市場飽和,并降低價格,因此也壓低了他們對手的利潤。

  于是,東印度公司逐漸轉向印度的棉紡品貿易。這些棉紡品分為兩大類:印花棉布(chintzes,當時指優(yōu)質印染布料)和白棉布(calicoes,即廉價的素色無花紋布料)。(chintze 一詞源自“chint”,是這種紡織品在印地語中的稱呼;“calico”指的是印度港口科澤科德,Kozhikode。)從17世紀初開始,東印度公司就在亞洲各地銷售這兩種布料。少量印花棉布還被運回英國。17世紀20年代,該公司也開始進口白棉布。在那以前,除了昂貴的亞麻布和絲綢之外,英國人用于穿著和家用的唯一紡織品就是羊絨,這種面料厚重,讓人發(fā)癢并且難以清洗。白棉布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替代品,并且從長期來看,棉布成了東印度公司的救命稻草。

  然而,這是后話,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在17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為生存而奮斗。查理一世統(tǒng)治期間(1625—1649年)以及其后的共和政體和護國體制時期(the Commonwealth and Protectorate,1649—1660年),英國政局動蕩,在此背景下,17世紀20年代末的一場經濟蕭條使得亞洲貨物在全歐洲價格下降。私商(interlopers,即破壞東印度公司往英國進口亞洲貨物壟斷權的獨立商人)的激增也使該公司的利潤減少。通常,私商是從缺錢的英國政府那里購買在亞洲開展貿易的“權利”,東印度公司對此毫無辦法。

  所有這些因素都迫使東印度公司急劇縮減其業(yè)務范圍。到17世紀30年代初,它已關閉大多數(shù)貿易據點,并將其業(yè)務重點縮小,只經營兩種商品,即產自萬丹的胡椒和產自蘇拉特和默蘇利珀德姆的棉布。(1639年,設在現(xiàn)稱金奈的馬德拉斯的一個新貿易據點取代默蘇利珀德姆,成為該公司在印度東海岸的總部。)然而,問題仍繼續(xù)存在。17世紀30年代,發(fā)生在古吉拉特的一場嚴重饑荒使來自蘇拉特的棉布數(shù)量銳減。該公司不得不在印度東部的孟加拉尋找別的供應商,并于1651年在那里建立了一個貿易據點。

(責編:胡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歐洲人在印度開了哪些公司?對棉的發(fā)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近代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到底有多少個,他們又是怎樣消亡的
簡單歷史(公元1600-公元1800):1、海上馬車夫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歷史背景 東印度公司的發(fā)展及解散
昆侖島叛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越南經營失敗
開拓印度洋商貿網絡,征服整個次大陸,揭秘英國東印度公司發(fā)家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