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為何濃墨渲染婚前性
花隨月轉(zhuǎn)陰晴收錄于趙炎的日志
崔鶯鶯是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里的文學(xué)形象,她在文學(xué)里活了七百年,也在世人的心里活了七百年。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婚前“以身相許”,將在以后的很長時間里流芳于我們的心中。
我們知道,婚前性行為在今天似無所謂,但在封建禮教吃人的古代,那是大大的不貞,是要浸豬籠的。那么,讀者該如何理解《西廂記》中的這個突兀橋段呢?
美麗少女的極致叛逆?
崔鶯鶯很美,有多美?閉月羞花、傾城傾國的絕美。
雖然王實甫沒有對她的容貌進行正面描繪,但在《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中,張生無意中遇見正在花前佇立的崔鶯鶯,他驚呼:“呀!正撞著五百年前風(fēng)流業(yè)冤?!崩^而又說:“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span>
連“鐵石人”也會動心,“鐵石人”就是“和尚”,和尚也被崔鶯鶯絕美的容貌所打擾,可見鶯鶯容貌之美。
崔鶯鶯所處的是漢人被奴役的元代,民族壓迫政策在客觀上強化了“門第觀念”,使魏晉以來的等級婚姻進一步畸形發(fā)展。
在這樣的時代里,鶯鶯依然對張生一見傾心,月下隔墻吟詩,大膽地對一個“布衣男人”吐露愛情心聲,如此“非禮”的叛逆思想已經(jīng)到了極致,后面做出“以身相許”的婚前性,順理成章。
大家閨秀的孤注一擲?
看她剛出場時唱出“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fēng)”,說明這個千金小姐深受封建禮教熏陶而不得自我個性釋放,有著無限憂愁??墒?,再看她在月下燒香時的祈禱:一愿先人早升天界,二愿母親平安無事,三愿覓得如意郎君,說明她又是個孝順、明理的乖乖女。
她的心是矛盾的。不滿意自己早被安排好的婚姻現(xiàn)狀,渴望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意中人。一方面她所接受的教育要求她必須行為端莊,不可輕佻;一方面她又有著人性最為基本的對自由與幸福的渴望。
大家閨秀的矜持與矛盾心理,曾一度使張生備受折磨。
比如有一次,她想約張生相會,卻又在緊要關(guān)頭怒斥張生,翻臉不認(rèn)人,使張生相思成病。還有一次,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紅娘替張生傳簡,崔鶯鶯看完后突然發(fā)怒,說要去告過夫人。
一個大家閨秀,面對十幾年封建教養(yǎng)的無形束縛,在絕對無法改變矛盾心態(tài)和現(xiàn)實困境的前提下,孤注一擲大膽“出軌”,讓“生米變成熟飯”,或在情理之中。
刻畫人物形象的需要?
崔鶯鶯的婚前性比《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更為勇敢。杜麗娘只是在夢里和在死后化為鬼魂時,才與柳夢梅私自結(jié)合的,在現(xiàn)實世界中她只能通過“明媒正娶”而沒能逾越禮教鴻溝半步。
崔鶯鶯在張生臥病期間,曾憂慮重重地進行過心理掙扎,最終勇敢地跨出禮教的藩籬,把自己交給了一個“布衣書生”,她為愛情、自由和幸福邁出的這一步當(dāng)真不容易。
在元雜劇里,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隨處可見,王實甫乃當(dāng)時名家,不可能不知道。怎樣成功塑造崔鶯鶯的形象,他想必是動了不少心思,迎合世俗,讓崔張二人婚前結(jié)合,這個形象立刻就亮麗起來。
欣賞《西廂記》,我們會有所感覺,崔鶯鶯的“美麗與智慧、哀愁與憧憬、多情與無常、反抗與讓步”,總時不時牽扯著讀者或觀眾的心弦,但若沒有“婚前性”的大膽橋段,她“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愛情自由與婚姻幸?!钡男蜗缶蜁蟠蛘劭?,我們對崔鶯鶯的整體認(rèn)識也會趨于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