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
我們都知道孟嘗君相齊,門客三千,可謂盛極一時,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有癟腳的時候。據(jù)《史記》記載,當(dāng)時齊王被秦、楚所迷惑,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quán)”,就罷了他的官。原有的三千門客紛紛離他而去,不再顧及昔日的主子。只有一個叫馮歡的人繼續(xù)為其效力,用計使得孟嘗君恢復(fù)了權(quán)力。孟嘗君對馮歡說:“今天我依靠你得以恢復(fù)原位,那些背我而去的人有什么面目再見到我!如果他們再見我,我必定唾其面而辱之?!瘪T歡勸他說:“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世上的事本來就是這個道理?!?br>
司馬遷生活在兩千年前的封建社會,他也曾經(jīng)歷過人生繁華與落魄的重大轉(zhuǎn)折。他的家境原來很好,但自從得罪了漢武帝,遭受奇恥大辱之后,門可羅雀,對世態(tài)炎涼感慨尤深。司馬遷的筆下多有這方面的記述。寫得最出色的是對蘇秦得志前后的記述:歷史春秋網(wǎng)(www.lishichunqiu.com)
蘇秦早年郁郁不得志,習(xí)于鬼谷先生,數(shù)年后,一無所獲地回到家,兄弟嫂妹妻妾都偷偷地笑他:“周人的習(xí)俗,治產(chǎn)業(yè),力工商,從中謀取十分之二的利潤,為自己的正當(dāng)職業(yè),而你卻放棄本該做的事,靠賣弄口才,怎得不受困,這是不宜做的事!”
當(dāng)蘇秦的合縱計策獲得成功,佩六國相印而回到家時,景況就完全不一樣了。蘇秦的昆弟妻嫂“側(cè)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連正面看他也不敢,俯著身子伺候他,給他拿來吃的。蘇秦笑問其嫂:“你為什么以前對我是那樣的傲慢,而現(xiàn)在又是這樣的恭敬?”(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子匐伏著身子,以臉遮掩著地面,如蛇一樣彎彎曲曲地向前(委蛇蒲服,以面掩地)向蘇秦表示謝意說:“是見到你位高金多?!碧K秦喟然嘆息說:“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后一句的意思是,假使我有洛陽附的二畝薄田,就不會有今天的飛黃騰達了。于是,他散盡千金,送給宗族朋友。
窮困被人瞧不起,哪里僅僅是蘇秦,連漢高祖劉邦沒有得勢之前也是這樣。高祖有兄弟四人,長兄伯,伯早逝。那時,劉邦經(jīng)常交結(jié)一些朋友,而嫂子很討厭劉邦的交結(jié)。小叔子與客人往來,嫂子裝假說吃的沒有了,并用杓刮釜使其出聲,以示羹盡,賓客往往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離去。但其后高祖發(fā)現(xiàn)釜中還有吃的,因此高祖怨恨嫂子。(嫂詳為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乃至于后來劉邦做了皇帝,封昆弟,獨不封大哥的兒子。只是由于太上皇(劉邦父親)的責(zé)備,高祖才封伯子信為羹頡侯。
再一個,漢武帝時,齊人寧乘本是一個窮人,窮到什么程度,鞋子只有鞋面而無鞋底,腳板全踩在雪上,寒冷異常。(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當(dāng)他貧困時,大家不理睬他;但他官拜二千石后,大家立即爭著攀附他。(當(dāng)其貧困時,人莫省視;至其貴也,乃爭附之。)
在司馬遷為李廣將軍寫的列傳中,我們也能看到世態(tài)陣陣涼意。與匈奴作戰(zhàn)的李廣將軍威振四方,但他也有倒霉的時候,一次戰(zhàn)事失利,贖為庶人,有人就對他另眼相看了。有一次他跟一騎馬的人在田間飲酒,夜晚經(jīng)過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酒,呵止李廣說:“今將軍尚且不得夜間從此通過,更何況你是以前的將軍!”李廣十分憤恨,不通過就不通過吧,還把“今將軍”與“故將軍”比個高低,奚落“故將軍”。他忍氣吞聲,只得宿亭下。不久,匈奴又大舉進攻漢邊境,李廣重新得到重用,拜為右北平太守。李即請霸陵尉至軍中,一到軍中就斬下了霸陵尉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