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心頭好,這也是由于竹子在人們心目中是高風亮節(jié)的代表,而清朝竹子的名畫也是有不少的,我們現(xiàn)在就來賞析一下!
《蕉菊竹石圖》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217厘米 橫88.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繪芭蕉、山石、翠竹和小草,畫家用墨色的濃淡變化來表現(xiàn)梅竹的身姿神韻。畫竹以流暢的筆調伸出竹竿,然后在兩旁畫出小枝條,用墨濃重。淡墨畫梅枝干,顯出梅枝蒼勁而渾圓;墨筆勾花瓣,用焦墨點花萼,顯得梅花茁壯圓勁,生氣勃勃。畫上有畫家自題:“幽尋何必遠,高臥綠陰長??偷角逡髌?,襟披過雨涼。坐令塵夢斷,飲助碧瓷香,怪底王摩詰,生綃寫不忘。丙寅長夏清湘石道人長開一枝下。”
《竹石梅蘭圖》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205.9厘米 橫94.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這是一幅能代表畫家藝術風格的作品,竹葉梅花畫法奔放自如,墨色濃淡相間,并富有層次。石頭畫法也簡率放逸,形象洗練,造型夸張。整幅作品,意境空靈,余味無窮。 “一葉一清靜,一花一妙香。只些消息子,料得此中藏?!碑嬅嬲\如石濤自題,清香四溢的花卉隱逸于樹干竹葉間。
《竹菊圖》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71厘米 橫69厘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原濟善畫山水,兼工蘭竹。后他又遍學前代各家畫法,博采眾長,主張“借古以開今”,“我用我法”。此圖畫墨竹、幽菊、文石,盛開的花朵和含苞的花蕾,在青竹的映襯下,更加顯示出生機活潑,傲岸挺拔。在竹子的畫法上,竹干筆法略如“豎為努”,畫竹節(jié)“點為側”,竹枝參以“勒”、“啄”、“策”、“趨”,靈活運用。竹葉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一筆一筆撇捺,既有力而又含蓄。
《蘭竹圖冊》清 諸昇 紙本墨筆 縱31.1厘米 橫21.8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蘭竹從來就是士大夫所崇尚詠物言志的媒介。蘭花的輕逸飄拂、竹子的高風亮節(jié),是歷代花鳥畫家所津津樂道的題材。諸此圖冊僅繪一叢蘭花,其風姿瀟灑,神態(tài)風流,似乎迎風而動。畫家用濃墨寫蘭葉與蘭花,幾乎不加渲染,一鼓作氣,所以畫面顯得干脆而有氣勢。
《墨竹圖》清 諸昇 絹本水墨 高195厘米 寬69.7厘米 泰州市博物館藏
諸昇(1617—?), 字日如, 號曦庵, 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擅蘭、竹亦善山水。畫竹師魯?shù)弥? 下筆勁利, 瀟灑自然。所寫發(fā)竿勁挺秀拔, 橫斜曲直, 不失法度; 竹葉皆個分, 疏密有致, 所作雪竹尤為世人稱道?!赌駡D》寫竹與石。竹竿勁秀, 挺拔直立, 葉分濃淡疏密, 諧和成趣。乍看, 宛如在清輝曉霧中婆娑翩躚, 又似在夕陽余照下卓然生姿, 極富情韻。圖右下繪一巨石, 雜草叢生, 竹石互襯, 實為動與靜之比, 全畫洋溢著一股清逸秀雅之氣。
《竹圖》清 改琦 絹本墨筆 縱169厘米 橫33.9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在竹子的畫法上,竹干筆法略如“豎為努”,畫竹節(jié)“點為側”,竹枝參以“勒”、“啄”、“策”、“趨”,靈活運用。竹葉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一筆一筆撇捺,既有力而又含蓄。疏朗但厚實圓勁是此幅作品中畫竹的特色。畫上自題:柯丹邱云此法極難非積學之久不能也。此畫寫倒掛竹一枝。濃墨寫竹葉、竹竿,不加渲染,可見畫家筆法之深邃和靈動。
上面就是關于中國清朝竹子的傳統(tǒng)名畫,大家若是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查閱更多的資料,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