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說#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正如市場上沒有統(tǒng)一度量衡,一切就會亂套。格律詩與古體詩的體裁分類也不例外!
平仄的“替對粘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格律詩賴以存在的基本規(guī)則要求,是鑒別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客觀標準,不受個人身份、地位、人氣和三觀左右。
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是格律詩平仄正格的理論依據(jù)。
單數(shù)位置“前寬后嚴,仄寬平嚴”,一三五慎變,二四六忌變,變格后不能出現(xiàn)平仄的出律(句中第一、三、五字)、失替(句中雙數(shù)位置)、失對(上下句雙數(shù)位置)、失粘(下聯(lián)第一句與上聯(lián)第二句)、出韻(不在同一韻部或仄聲押韻)的古體詩常見現(xiàn)象,是格律詩平仄寬格的理論依據(jù)。
上述是格律詩與古體詩鑒別的客觀標準。今名人詩作與古詩名篇體裁鑒別不例外,不能因古今名人的身份地位或古今詩論家個人主觀只言片語來鑒定格律詩與古體詩體裁,而應以平仄的“替對粘韻”為客觀標準,這才是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
例一
《夜泊水村》
陸游(宋代)
腰間羽箭久凋零(平平仄仄仄平平),
太息燕然未勒銘(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猶堪絕大漠(仄仄平平仄仄仄),
諸君何至泣新亭(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身報國有萬死(仄平仄仄仄仄仄),
雙鬢向人無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
記取江湖泊船處(仄仄平平仄平仄),
臥聞新雁落寒?。ㄘ破狡截曝破狡剑?/p>
依據(jù)古韻標注如上平仄,分析如下下文。
體裁鑒別:
一身報國有萬死
仄平仄仄仄仄仄
“萬”在古韻中,只有仄聲一讀,不是多音字!
頷聯(lián)上句第五字當平卻仄,導致三仄尾“非律調(diào)”之嫌!
頸聯(lián)上句第五字當平卻仄,有三仄尾“非律調(diào)”之嫌!
頸聯(lián)上句第五字當平卻仄,有導致句中雙數(shù)位置(第二、四、六字)“平仄仄”失替之嫌!
頸聯(lián)下句第三字當平卻仄出律,第五字當仄卻平導致三字腳孤仄“非律調(diào)”!
尾聯(lián)上句第第五字當平卻仄,第六字當仄卻平,導致三字腳孤平出律,有雙數(shù)位置(第二、四、六字)“仄平平”失替之嫌,同時也造成上下句雙數(shù)位置第六字當平仄相反,卻同平而有失對之嫌!
頸聯(lián)第一句與頷聯(lián)第二句第六字當平仄相同,卻平仄相反,導致平仄失粘之嫌!
平仄出律、失替、失對、失粘是不拘平仄的古體詩常見現(xiàn)象,古體詩名篇在唐詩中不勝枚舉!
體裁分類:七言古風
意境主旨:
《夜泊水村》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于淳熙九年在成都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詩。這首詩首聯(lián)寫壯志未酬之意?!庇鸺蛄恪?,“燕然勒銘”形成對照。頷聯(lián)自抒豪情,一句“猶堪”、一句“何至”構(gòu)成流水對。頸聯(lián)寫以身許國,而時不我待的矛盾。尾聯(lián)回應首聯(lián)“太息”,落到眼前,謂此夜泊船錦水,臥聞新雁,報國之情,憂國只恨難以釋懷。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至老不衰的雄心壯志,譴責了那些空談報國而無所作為的達官貴人。此詩意境沉郁悲壯。
例二
樂游原 /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唐代〕
向晚意不適,仄仄仄平仄
驅(qū)車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夕陽無限好,仄平平仄仄
只是近黃昏。仄仄仄平平
體裁鑒別:
詩詞網(wǎng)站古韻平仄工具檢驗顯示:“平仄存在2個問題”。
“不”在古韻中是多音字,若作平聲字時,則第一句句末三字腳孤平(兩仄夾一平),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明確告訴我們屬于“非律調(diào)”。若作仄聲字,有句末三字腳三仄尾之嫌,且導致首聯(lián)上下句雙數(shù)位置平仄當相反,卻同仄而有平仄失對之嫌!
第二句第三字“登”當仄卻平,有三字腳孤仄(兩平夾一仄)“非律調(diào)”之嫌!
所謂“對句拗救”,實質(zhì)是上句三字腳犯孤平,下句再三字腳犯孤仄來“救”,以病救病,無異于雪上加霜,“非律調(diào)”詩病依然存在,豈不滑稽可笑!難怪不能順利詩詞網(wǎng)站集體智慧計算機智能格律工具的客觀檢驗!理論依據(jù)可見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相關論述,截圖佐證如下,供探討交流。
體裁分類:五言古絕
意境主旨:蘊含美好是相對的哲理啟迪。
例三
體裁鑒別:
璀璨古都中華年
仄仄仄平平平平
雙數(shù)位置(第二、四、六字)當“仄平仄”交替,卻“仄平平”,有失替之嫌!
第一句第三字當平卻仄,有出律之嫌,第五字當仄卻平,有三平尾(句末三字腳連平)之嫌!
“中”“華”是多音字,依據(jù)詞義當取平聲,有三平尾(句末三字腳連平)之嫌!
體裁分類:七言古風
意境主旨:略。
意境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的審美,屬于主觀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意識形態(tài)審美標準,至今連偉人生前一直都未能百分之百地統(tǒng)一起來。
格律平仄押韻規(guī)則的學術探討和不斷發(fā)展完善,應該持嚴謹科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有理論依據(jù),有典型論據(jù),有具體的論證過程,才能以理服人。而不是借名人大家只言片語,動輒以“格律大師”自居,居高臨下,家長式一言堂貼標簽簡單肯定或否定。平仄的“替對粘韻”,缺一不可,是鑒別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客觀標準,不受個人身份、地位、名氣及古今名人名著只言片語的干擾。能順利通過詩詞網(wǎng)站集體智慧計算機智能化客觀檢測的詩作,意境切情應景,表達詩作者自己獨特生活體驗及情感,就是好的格律詩。不拘平仄“替對粘韻”,是古體詩常見現(xiàn)象,不能不分體裁地張冠李戴為“X律”或“X絕”。
本文主旨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平仄的“替對粘韻”,缺一不可,在詩詞網(wǎng)站平仄押韻工具客觀檢驗中每試不爽。這,是格律詩與古體詩體裁鑒別的客觀標準,不是以古今名人身份地位名氣,或名篇名著中的個人只言片語作主觀標準來蓋棺定論的。學術探討,應持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今人格律詩創(chuàng)作審美,無須迎合以訛傳訛的畸形怪格。如果大家都盲目追捧或跟風網(wǎng)傳畸形怪格,甚至以“意境第一,不拘平仄”、“因律害意”、“革新”、“創(chuàng)新”為借口,各創(chuàng)“某某體”,那么,中國十四億,就有十四億種“變通的詩體”或“新詩體”!正如市場上沒有統(tǒng)一度量衡,大家無章可循,一切都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