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作者簡介:妖生。 坐標合肥,一個普通程序員。十年職業(yè)生涯,8年編程。經(jīng)歷了許多事,也有點想法,現(xiàn)在將它們變成文字,書于紙上。如果能幫助到你,那將不勝榮幸。
膨脹、驕傲,程序員轉項目經(jīng)理的原罪
突然就想到這么個主題,回想我在2016下、2017上的時候,確實好像有那么一段時間,有點膨脹,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又太過驕傲,表面謙虛、內心傲氣,似乎誰都不放在眼里。
做管理的沒我技術好,做技術的沒我會管理。
現(xiàn)在想想,真是可笑啊。
由己及彼,會不會也有不少做了三五年程序員,做了小組長,突然成為管理者,有了團隊里的一些話語權,然后膨脹的呢?
那么我這樣去總結下,能不能給一些正在經(jīng)歷這個階段的程序員們,甚至非程序員們的小伙伴們,予以一點點啟發(fā)呢?
嗯,晚上想就這個話題寫篇長文,回憶下我當年的情景,復盤當年,說一說我一些錯誤的做法,和之后怎樣警醒與走出來的。
2015年,金三大潮席卷而來,全國的稅務系統(tǒng)都要升級,我也有幸參與了這樣的歷史性進程。
我代表安徽的大集中征管稅務系統(tǒng)承建商,與金三征管中標商中軟公司進行系統(tǒng)對接。趕赴深圳南海,在國家稅務總局的信息中心進行征管數(shù)據(jù)的遷移工作。
在深圳南海的時候,我?guī)ьI的小組負責為數(shù)據(jù)遷移工作作數(shù)據(jù)校驗、數(shù)據(jù)確認、遷移腳本編寫等工作。
在這樣的時刻,安徽基地突然打電話過來,也是當時的項目經(jīng)理——老趙,打電話對我說,要我負責金三本地保留系統(tǒng)的改造工作。
我當時一頭霧水,滿心不爽,不知道為什么這樣的工作就落到了我的頭上。并且人在深圳,有心無力。所以說話有點沖,說我不知道怎么做,直接就懟了幾句。
老趙忽然說了一句:“如果是XX你會這樣跟他說嗎?”XX是我們的項目總監(jiān)。
我腦子里突然有一道電閃了一下。
是啊,如果是XX這樣跟我說,給我安排這樣的任務。我會這樣去懟嗎?
我是不是就默默接受了?
我突然想起來,2014年,我與老趙坐在一塊,因為某件事,我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話:“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
老趙贊賞地說,很有道理。
可是這樣的話,我為何說了,卻不記得,做不到,無法知行合一呢?
我對老趙,就是近之則不遜了。
我沉默了大概十秒鐘,隨后對他說:“你放心,我肯定完成任務。沒有什么完不成的。”
在轉變態(tài)度與思路后,我對怎么解決金三本地保留的改造有了切實可行的思路與方法。
我在電話中將我的想法與老趙溝通后,老趙對我表示了贊賞,“就是要有這種舍我其誰的氣勢。除了你,沒人能搞定?!?/p>
這通電話很長,也在我以后的職業(yè)生涯中,對我做事做人的方法進行了一次很大的改造。
但是在這個故事里我卻還是有一點沒學到,也是我最近在反思的一個問題。
我為什么對于別人,總是吝嗇于贊賞?
老趙在與我的相處中,一直對我進行鼓勵、贊賞,讓我有了一次次面對問題的自信,得到了極大的成長。
遇到這樣一個半師半友的領導,何其之幸也。
這段往事我總結了兩個點:
一是與上級相處時可以開玩笑、插科打諢,但是在工作上應該把上級當做上級,給予應有的尊重。
二是在與下級相處時,應該不吝嗇表揚,尤其在現(xiàn)在85后、90后當家的年代,表揚會比批評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工作激情,賦予他們超出當前能力的創(chuàng)造力。
在2016年的時候,老趙罹患重疾,在長時間病情反復、無法工作的情況下,拿了公司的補償金,主動離職。
誰來接替這個項目經(jīng)理的位置?
當時其實是有三個人選,一個是運維經(jīng)理Y,一個是技術經(jīng)理H,還有一個就是我這個開發(fā)經(jīng)理。
在H主動退出的情況下,我與Y開始競爭這個職位。
怎么說呢?我其實一開始并不care這個項目經(jīng)理的職位。我只想安安靜靜地做開發(fā),不愿意去做什么項目管理。因為有權利的同時,意味著麻煩。
如果是技術經(jīng)理H,也就是我在電子稅務局的老搭檔坐了項目經(jīng)理這個職位,我是不想去競爭的。
但是現(xiàn)在是他退出,我倆競爭,而令我萬分不爽的是,在一開始,項目總監(jiān)X便帶了濃烈的主觀傾向,他是屬意運維經(jīng)理來坐這個職位的,這樣的傾向我后來的判斷是八二。
我直接去找了總監(jiān)X,說出了這樣的話:“他何德何能,憑什么做項目經(jīng)理,拿什么來領導我?”
我后來才知道,就在這個競爭的過程中,X找了項目組運維、開發(fā)的骨干同事們,一一咨詢了對于項目經(jīng)理這個職位人選的意見。
或許結果令他大失所望,90%的人都對他屬意的人選投了反對票。
真的是我牛逼?我人緣好嗎?我當時真的是這么覺得。
后來細想,恐怕并不是如此。開發(fā)投我可以理解,為什么運維的同事也投我呢?
我想,是因為這位Y先生不得手下人心吧。在對待客戶、對待上級方面,這位運維負責人把自己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客戶關系維系的很好。
但是在對待下屬方面,我則聽到了好幾次關于Y的抱怨。
一位同事說某個工作是他來解決的,處理的很出色,結果Y卻跟客戶說是Y來解決的,讓他心生怨懟。
另一位同事說他在處理某個線上的緊急問題,一時沒解決,結果總監(jiān)X將Y調了過來,看著他處理,后來事情解決了,而Y在這個過程中什么都沒干。導致這位同事覺得 總監(jiān)X 是不是太信任 Y 了,反而對 Y 敬謝不敏。
這兩位同事在16年已經(jīng)成長為項目組的骨干員工,也在這次競爭事件中投了 Y 的反對票。
有時候,其實不是你成功,而是對手打敗了自己。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叫 同行襯托 吧。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覺得這里面有兩個點需要去反思和總結的。
一是遠之則怨,在對待下屬時如果為了保持上級的威嚴,而拉開了距離,則導致互相不了解,很容易產(chǎn)生芥蒂。
二是攬功諉過是領導者的大忌,其實團隊做好了事情就是你的功勞,至于是不是你個人解決的有什么關系呢?作為領導者,個人成功,團隊失敗,其實都是失敗者。
在這里面還有一點是我想提出的,就是在職場工作中,如果競爭的機會,要敢于競爭,競爭說明了你的決心。
我當時找 總監(jiān)X 的談話中,還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覺得如果我來選,我選自己做項目經(jīng)理。”
“相比他,我肯定會做的更好?!?br>“如果他來帶這個團隊,那不用多久,這個團隊就要人心散了?!?/p>
是不是很狂妄?然而真的就是我內心的想法。你要么空降一個項目經(jīng)理過來,要么就選我。
有時候在與上級的溝通中,沒必要遮掩自己內心的想法。當然,如果你的上級只愛聽阿諛諂媚的話,便保留意見,默默前行吧。
幸而,我覺得我一路遇到的都是貴人。從第一家公司的???,到神碼的斌哥、蔡總、曹工、老趙、總監(jiān)X,我覺得無比幸運,總是能遇到眼界比你高、愿意提點你的老板、導師、同事與朋友。
那么回過頭來,我對 總監(jiān)X 說的這番話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我相信在八二的傾向比重中,得到了兩分吧。再加上同事們的支持,最終是我勝出,成了【代】項目經(jīng)理。
至于為什么是【代】,呵呵,那便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在成為【代】項目經(jīng)理后,我開始了馬不停蹄的開會生涯。最多的時候,一天十會,感覺什么都要我來拍板。
2017年,政府開始提出“互聯(lián)網(wǎng) ”的概念,這便開始了我們開發(fā)項目爆發(fā)的一年。
智能辦公、大數(shù)據(jù)、移動APP、數(shù)據(jù)質量、統(tǒng)一門戶、短信平臺、外部交換等等。
從需求到架構,全都是我來主導,業(yè)務人才的極度缺乏,導致我陷入了局方的會議大海。
后來有一位從別的區(qū)調過來幫助我的資深業(yè)務專家說了一句:
從技術人升上來的管理者可能都有一個毛病,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何不放手讓下面的人干干呢?說不定干出的效果會超過你想象。
但是當時的我,并沒有把這話聽進去。
在前幾天看到雷軍的一篇文章,說為什么小米手機干不過華為,甚至遠遜于OV呢?一是待遇問題,導致招不到行業(yè)最頂尖的人才;二是雷軍凡事親力親為,哪里的業(yè)務不行了,就自己出山擼起袖子干。
很有感觸,何其相似。雷軍也是干技術出身的啊。同樣做技術出身,還是馬化騰夠瀟灑。
當然,我自然是比不了大佬的??墒欠此枷?,我真的是這么無所不能嗎?
或許只是我所在的位置,導致我接收的信息足夠多,而無法被下面的同事所取代?
或許并非我的能力太強,只是我的眼界、層次還不夠,還沒有做好一個管理者的轉變。
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讓團隊在沒有你的情況下,也能按照預定計劃穩(wěn)步前行。
在無所不能的這一段時間中,因為開發(fā)項目的過多,還有大數(shù)據(jù)這樣新興技術的項目,從公司層面協(xié)調來了一位技術總監(jiān),也是我們安徽項目組以前出去的一位同事。暫且叫他 L 吧。
因為以前共在一個項目組,也算是半熟不生。而我并沒有充分意識到怎樣去尊敬這樣一位技術達人、前輩。
因為在這個公司,實行的是項目負責制,項目經(jīng)理掌握著一票否決權。而我,這樣一位剛剛上任,新鮮熱乎著的【代】項目經(jīng)理,開始膨脹了。
在這位 L 前輩研究spark strom 解決實時倉庫問題時,我總是時不時打斷了他,喊他去參與大數(shù)據(jù)的需求會議、去解決APP的流量高峰問題、去參與統(tǒng)一門戶的架構設計。
誠然這一切,都應是技術總負責人應該去參與負責的事情。但是我在請求 L 去解決的時候,未免有些不夠尊重。
有時候,你外在不經(jīng)意的一些表現(xiàn)其實正是你內心想法的一種體現(xiàn)。而人與人的相處,是奇妙而玄幻的。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氛是真的會影響彼此的心情與態(tài)度。
更何況,L 更是將技術人簡單、直接的性格放大到極致。
在某次赴地市的會議上,我與L一起討論確定了辦公系統(tǒng)與外部系統(tǒng)的對接與集成方式后,便借口項目組有事先走了,讓 L 留下參與后續(xù)與另一家公司的對接。
這件事直接導致 L 的不滿爆發(fā),在幾天后的一次微信群的工作安排上直接懟了我,將我拉黑。
當然,這樣的過程都是我后來回憶、反思得出的結論,而我當時是懵逼的。
為什么?會有這么激烈的回應?我一臉懵逼地請求項目總監(jiān)X的幫助,才讓 L 重新恢復參與了后續(xù)的工作。
我后來想想,這一切好像是偶然發(fā)生的,但卻也是必然會產(chǎn)生的,如果不是 L ,可能事情不會這么激烈。然而其他沒有拉黑我的下屬和同事們,是不是其實心里也在怨懟我呢?
在升上了項目經(jīng)理之后,我是不是也開始遠離初心,“遠之則怨”了呢?
特別是在并非管理序列的上升通道中,突然從技術崗轉為了管理崗,從單純的管事變成了管人,有了財政、生殺大權,怎樣消去產(chǎn)生的膨脹與浮躁感呢?
有時候能力與眼界是位置帶來的,但是位置帶來的能力不是天生就來的,而是慢慢培養(yǎng)、逐漸形成的。
我回憶、反思這段往事的時候,覺得我在坐上項目經(jīng)理的時候,缺失了一名老趙這樣的導師,想起他說的一句話:“扶上馬,再送一程”。
在很多公司,其實包括我當時所在的這家公司,也都有項目經(jīng)理的培養(yǎng)與匯報機制,但是很多時候都淪為了背景色、走過程,是不是哪怕再忙,也該有這么一課呢?
當然,有可能也并沒有什么鳥用。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從這件事后,開始反思,重新整理人事,縮減匯報對象與被匯報對象。分離主要事務、次要事務。有意培養(yǎng)各開發(fā)組長的全棧能力。
當然,這一切其實都是不夠的,甚至在2017下2018上的時候,我開始怠惰,徹底放權,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而在環(huán)境的演變下與艱難的掙扎中,我在2018下半年選擇重新投入了技術崗,但是在兩年已經(jīng)極少碰代碼的情況下,我能重新拾起,并引領項目組前行嗎?
這是另一個故事了,但是最后想說的是:
沒做到技術總監(jiān)、架構師,以后還想做技術,別去碰項目經(jīng)理這個職位,繁雜瑣事,耗費精力,徒增煩惱。
嗯,這又可以寫篇文章了,下一篇就叫《技術人,別做項目經(jīng)理,有毒!》,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