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過泰山,上過黃山,也看過張家界的天子山,而青島的嶗山卻另有一番情趣。如果說嶗山是青島旅游的靈魂,那么,嶗頂—巨峰就是嶗山的靈魂。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fēng)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數(shù)十公里,沿海大小島嶼十幾個,構(gòu)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難怪古時稱嶗山是“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更使嶗山涂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嶗山極頂—巨峰,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亂石疊嶂,氣勢恢宏,磅礴大氣,景色飽滿,晴天看黃海,陰天觀云海。除了登高看海,另一大特色便是奇石了,雖與張家界的砂巖峰林感覺不同,但同樣會使你在驚嘆大自然的魔力之時,真正理解鬼斧神工的含義。
嶗山還是一座道教名山,《周易》是道藏的重要經(jīng)典,巨峰的幾座山峰,無論從外觀形態(tài)還是從內(nèi)在氣質(zhì),天造地設(shè),都很自然的和后天八卦相符,是完全的“天人合一”,使人們在游覽中領(lǐng)略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由于遠離中原,使得游歷嶗山的古代大家比較少,據(jù)說只有李白、李商隱來過,但在歷史上,道教全真七子與嶗山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在這里留有不少詩篇,其中丘處機就曾經(jīng)在詩中描繪過千年之后,嶗山仍是如此特色。
當你走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群峰削蠟幾千仞,亂石穿空一萬株”的雄渾壯景,離奇多變的天然之美,使人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忘卻了登山的疲憊之感。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在登臨巨峰的時候,沒有欣賞到“巨峰旭照”、“云海奇觀”“嶗山火球”、“巨峰佛光”這四大奇觀,看來嶗山這塊風(fēng)水寶地不會輕而易舉的就讓人領(lǐng)略到其“海上名山第一”的神秘勝景吧!
“海上名山第一”(拍攝時間:2013年6月24日14:05分)
站在觀景臺上看到的石刻“海上名山第一”,是我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95歲時為嶗山題寫的,蒼勁的筆力和游龍飛鳳般的書法,深蘊著這位老人對嶗山的無限深情。
雕塑——紫氣東來
神形兼?zhèn)涞睦险唑T著一頭碩大的青牛,展示了道教始祖老子出關(guān)的情景。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xué)家。據(jù)《道藏》記載,老子騎著青牛西出函谷關(guān),守關(guān)的官員尹喜遠遠看見一團紫氣從東邊滾滾而來,知道有高人來到,于是清掃道路,迎接老子。老子覺得跟尹喜很有緣份,便把自己所作《五千言》送給尹喜,這就是《道德經(jīng)》。嶗山是國內(nèi)著名的道教名山,這座老子出關(guān)雕塑就是對老子這位偉大的哲學(xué)家的最好紀念。

行駛中拍攝
雕塑——神龜負圖
神龜負圖源自中國最古老的傳記和記載,據(jù)《天原發(fā)微》載:“大禹治水,神龜出洛,負文列于背,有數(shù)至九……禹因第之,以成九疇。”意思是大禹在治水過程中,來到洛水這個地方時,有一只巨大的神龜從河里爬出來,它的背上有好似文字之類的符號,仔細看后,是九個排列有序的自然數(shù),這種排列達到數(shù)理上的一種非常完美的平衡,大禹受到啟發(fā),按照神龜背上所負的數(shù)字序列把中華大地劃為九個州,這就是我國早期疆域形成的開端,距今已有4100多年。后人便把這只龜稱為神龜,由于它出自洛水河,便稱這個數(shù)理排列式為“洛書”。這尊神龜由303塊石頭堆砌而成,重達199噸,雕塑的主題就是“神龜負圖”。它記載和反映著我們祖先的聰明與睿智,也顯示了古代文明的博大和深遠。

“嘉會”石刻——劉大鈞題(中國易經(jīng)學(xué)會會長、山東大學(xué)教授) 在巨峰入口處對面的巨型石刻,“嘉會”,區(qū)區(qū)二字,意味深遠。它出自《易經(jīng)》之《文言篇》:“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在這里,“嘉會”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指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在這里聚集會合;另一方面指游客回歸自然的心靈與優(yōu)美的自然構(gòu)成一種和諧,即心領(lǐng)神會。“嘉會”還深蘊了歷代高僧名道及顯宦名人來到嶗山后,為嶗山留下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是他們共同的奉獻,也是他們高尚品德的聚集。這些文化遺產(chǎn)以“含弘廣大,品物咸亨”的方式,給嶗山帶來一些嘉祥的氣場,從而庇佑著到此的游人。

巨峰入口處
導(dǎo)游在講解如何登臨巨峰
在纜車上拍攝的嶗山巨石
嶗山之“石”
嶗山之“洞”
離門
沿石階逐級而上便見到一座門,這座門就是峪山八封門之一的離門。 “離”是《易經(jīng)》八封之一。門頭上離卦的符號,在家庭中代表著第二個女兒,代表著美麗和明亮;在六氣中屬于“厥陽”;在自然界代表著火?;鹗且龑?dǎo)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的最早工具,也是人類用以保護自己、驅(qū)趕猛獸的朋友。按方位來定,它位于正南方,對于居住在北半球的中國人,太陽永遠是在南方,它給人們帶來溫暖。在峪山巨峰游覽區(qū)環(huán)形路上,這里正好位于巨峰的正南方。
離門上有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乾坤知造化,登易學(xué)堂奧,瞻識無礙”;下聯(lián)是“天地任作為,人數(shù)術(shù)門庭,悟法有方”。意思是說:大自然掌握著變化的規(guī)律,這些奧妙在許多人看來是深不可測的,但是只要你進入易學(xué)殿堂并真正掌握易理之后,無論對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的發(fā)展變化,都能明察秋毫。所謂“方”,既可以理解為“方以類聚”之方,又可以理解為根據(jù)當?shù)亍敃r客觀事物變化模式及主客觀條件共同構(gòu)成的形勢而采取最佳的行動方案。

靈旗峰——這座山峰因遠看山勢秀削而且狹薄,形狀就像一面迎風(fēng)招展的旗子,所以被命名為“靈旗峰”。
八卦門中的最后一個——門巽(xun)門。 “巽”是《易經(jīng)》八卦之一。在家庭中,“巽”代表長女。在自然界中,“巽”代表風(fēng)。論方位,它居?xùn)|南方。風(fēng)在自然界中能夠縱橫馳聘天地之間,極富運載能力。由于有了風(fēng),自然界的植物形成了雌雄交配,孕育了生命;因為有了風(fēng),干旱的土地得到了潤化;因為有了風(fēng),人類才知道四季變化的端倪,于是就有了“和風(fēng)、爽風(fēng)、颯風(fēng)、朔風(fēng)”之說。風(fēng)無時不在傳遞天地變化的信息。
巽門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八卦八門千古靈秀”,是說風(fēng)徜徉于天地八方,顯示著千百萬年以來天地的靈氣秀麗;下聯(lián)是“四象四德萬物更新”,歌頌了風(fēng)在不同季節(jié)中為萬物的更替默默地貢獻。
巽門的感覺就像一排長廊,是連接山上和山下的紐帶。
位于高山峰巔上的小亭稱“六合亭”,精巧玲瓏,古韻古調(diào)。步入小亭,舉目眺望,嶗山諸峰盡收眼底,海上諸島星羅棋布,白云飄逸環(huán)繞。
上書“摘星”二字,引人入勝。如果在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仿佛真的可以把星星摘下來,那種感覺很是神奇。
先天橋 橫跨靈旗峰的小橋稱“先天橋”。站在橋上,既可觀賞遠山近嶺,又可憑欄探谷。
登上“先天橋”
云霧繚繞的靈旗峰
嶗山之“臼”
這個石坑叫做冰臼,是古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縫流下形成的旋轉(zhuǎn)流,并以旋轉(zhuǎn)流的方式?jīng)_蝕而產(chǎn)生。冰臼是冰川進入冰消期的重要證據(jù)。
嶗山之“洞”
嶗山之“穴”
嶗山之“山”
嶗山之“碑”—自然碑
纜車上拍攝的風(fēng)景
盡管自先秦到如今,“海上仙山”的聲名使嶗山遠播四海,但是因為很少有文人墨客登過嶗山極頂,千百年來,有關(guān)巨峰的神秘面紗卻少有文字記述,了解它的人也很少,慕名而來的游人只能在山的邊緣轉(zhuǎn)一轉(zhuǎn),帶著望山興嘆的遺憾離開這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