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黃宗載 顧佐邵已 陳勉 賈諒 嚴升 段民吾紳章敞徐琦 劉戩 吳訥硃與言 魏驥 魯穆 耿九疇 軒輗陳復(fù)黃孔昭 黃宗載,一名垕,字厚夫,豐城人。洪武三十年進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嘗受饋遺,累遷司正。 永樂初,以薦為湖廣按察司僉事。巨奸宿猾多謫戍銅鼓、五開間,陰持官吏短長。宗載榜數(shù)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北娔曳?。武陵多戎籍,民家慮與為婚姻徭賦將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載以理諭之,皆解悟,一時婚者三百余家。鄰邑效之,其俗遂變。征詣文淵閣修《永樂大典》。書成,受賜還任。董造海運巨艦數(shù)十艘,事辦而民不擾。車駕北征,征兵湖廣,使者貪暴失期。宗載坐不舉劾,謫楊青驛驛夫。 尋起御史,出按交阯。時交阯新定,州縣官多用兩廣、云南舉人及歲貢生員之愿仕遠方者,皆不善撫字。宗載因言:“有司率不稱職。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廢弛。請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兩司核實舉按以聞?!钡凼侵?。及歸,行李蕭然,不攜交阯一物。尚書黃福語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載知大體?!倍∽婺笐n,起復(fù),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師蹇義領(lǐng)部事,宗載一輔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軍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羅汝敬巡撫陜西,坐事戴罪辦事。汝敬妄引詔書復(fù)職,而吏部不言,為御史所劾,宗載及尚書郭璡俱下獄。未幾,得釋,遷南京吏部尚書。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許。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 宗載持廉守正,不矯不隨,學問文章俱負時望。公卿大夫齒德之盛,推宗載云。 顧佐,字禮卿,太康人。建文二年進士。除莊浪知縣。端陽日,守將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難之。持弓矢一發(fā)而中,守將大服。 永樂初,入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選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預(yù)焉。奉命招慶遠蠻。督采木四川。從北征,巡視關(guān)隘。遷江西按察副使,召為應(yīng)天尹。剛直不撓,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肅。北京建,改尹順天。權(quán)貴人多不便之,出為貴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為通政使。 宣德三年,都御史劉觀以貪被黜,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薦佐公廉有威,歷官并著風采,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賜敕獎勉。命察諸御史不稱者黜之,御史有缺,舉送吏部補選。佐視事,即奏黜嚴暟、楊居正等二十人,謫遼東各衛(wèi)為吏,降八人,罷三人;而舉進士鄧棨、國子生程富、謁選知縣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堪任御史。帝使歷政三月而后任之。居正等六人辨訴。帝怒,并諸為吏者悉戍之。既而暟自戍所潛還京,脅他賄,為佐所奏,且言豈謀害己。詔戮暟于市。帝北巡,命偕尚書張本等居守。還復(fù)賜敕。令約束諸御史。于是糾黜貪縱,朝綱肅然。 居歲余,奸吏奏佐受隸金,私遣歸。帝密示士奇曰:“爾不嘗舉佐廉乎?”對曰:“中朝官俸薄,仆馬薪芻資之隸,遣隸半使出資免役。隸得歸耕,官得資費,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钡蹏@曰:“朝臣貧如此?!币蚺V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誣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對曰:“細事不足干上怒?!钡勰艘岳魻罡蹲粼唬骸叭曜灾沃??!弊纛D首謝,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當貸汝?!钡勐勚嫦?,謂佐得大體?;蚋孀舨焕碓┰V。帝曰:“此必重囚教之?!泵ㄋ緯叮絷扒鍤o罪三人當死,使人誣佐。帝曰:“不誅清,則佐法不行?!表萸逵谑?。 八年秋,佐有疾,乞歸。不許。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其事。逾年而概卒。佐疾良已,入見。帝慰勞之,令免朝賀,視事如故。 正統(tǒng)初考察御史不稱者十五人,降黜之。邵宗九載滿,吏部已考稱,亦與焉。宗奏辨,尚書郭璡亦言宗不應(yīng)與在任者同考。帝遂責佐。而御史張鵬等復(fù)劾宗微過。帝以鵬朋欺,并切責佐。佐上章致仕去。賜敕獎慰,賚鈔五十貫,命戶部復(fù)其家。十一年九月卒。 佐孝友,操履清白,性嚴毅。每旦趨朝,小外廬,立雙藤戶外。百僚過者,皆折旋避之。入內(nèi)直廬,獨處小夾室,非議政不與諸司群坐。人稱為“顧獨坐”云。然持法深,論者以為病。 時雩都陳勉、嶧縣賈諒先后為副都御史,與佐同舉臺職,而蘭溪邵官南京,與佐齊名,繁昌嚴升名亦亞于。 玘,字以先,永樂中進士。授御史。仁宗監(jiān)國,知其廉直。每法司缺官,即命署,有重獄輒付之。歷仕中外,所過人不敢犯。宣德三年由福建按察使入為南京左副都御史。奏黜御史不職者十三人,簡黜諸司庸懦不肖者八十余人,風紀大振。居二年,以疾卒官。負氣,好侮同列,治獄頗刻深。然持身廉潔,內(nèi)行修,事母以孝聞。 陳勉,與同年進士。仁宗初,以楊士奇薦,由廣東副使擢左副都御史。信、豐諸縣盜起,命勉撫之。招徠三千六百余人,亂遂定。景泰初,仕至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致仕,卒。勉外和內(nèi)剛,精通法律,吏不敢欺。 賈諒,字子信。永樂中由鄉(xiāng)舉入太學,選侍皇太孫說書,擢刑科給事中。宣德四年劾清軍侍郎金庠受賄,罷之。郎中胡玨、蕭翔等十一人,御史方鼎三人,以不職被劾。帝未信,命諒及張居杰密察之。得實,悉貶官。明年又劾陽武侯薛祿朋比不敬。廷中肅然。尋拜右副都御史。偕錦衣指揮王裕、參議黃翰、中官張義等巡視四川、江西、湖廣,按治豪強不少假。正統(tǒng)二年,江北、河南大水,命諒及工部侍郎鄭辰往振。芒、碭山盜為患,諒捕獲甚眾。四年還至德州,卒。諒內(nèi)行修,當官有風采。 嚴升,建文時進士。歷官大理寺右少卿。清軍蘇、松,執(zhí)法不撓。調(diào)南京僉都御史,與同心治事。剛果自信,嘗著《神羊賦》以見志焉。 段民,字時舉,武進入。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與章敞、吾紳輩俱讀書文淵閣,又俱授刑部主事。民旋進郎中。 山東妖婦唐賽兒作亂,三司官坐縱寇誅,擢民左參政。當是時索賽兒急,盡逮山東、北京尼及天下出家婦女,先后幾萬人。民力為矜宥,人情始安。 車駕北征,餉舟由濟寧達潞河,陸挽出居庸至塞外。民深計曲算,下不擾而事集。既還,敕與巡按御史考所過府縣吏廉墨以聞。 宣德三年召入京,命署南京戶部右侍郎,逾年實授。又明年改刑部。初,二部皆以不治聞。民至,紀綱修舉,宿弊以革。上元人有為侄毆者,憤甚,詣通政司告。時方令納米贖罪,而越訴禁甚嚴,犯者戍遼東。民上言:“依定例,卑幼之罪得贖,而尊長反遠竄,揆于理有未安,請更擬?!钡凼侵?。帝以民廉介端謹,特賜敕,令考察南京百官。八年,詔書罪囚自十惡外并減一等。有重囚三十余人,例不得赦,民亦減其罪。后有旨報決,乃復(fù)追還,而逃已數(shù)人。民自陳狀,給事中年富等劾民。帝知民賢,不問。 九年二月卒于官,年五十九。貧不能殮,都御史吳訥裞以衣衾。帝聞,命有司營葬。成化間,葉盛請褒恤不果。其后百有余年,始追謚襄介。 吾紳,字叔縉,衢州人。官刑部主事,治獄有聲。歷郎中,拜禮部侍郎。成祖謂呂震曰:“紳出自翰林,可佐卿典禮矣?!奔榷鵀檎鹚鶖D,出為廣東參政。尋召為南京刑部侍郎,奉敕考察兩廣、福建方面官。有故人官參政,素貪黷,權(quán)要多為之地。紳至,竟黜之,時稱其公。復(fù)改禮部。正統(tǒng)六年卒于官。 紳清強有執(zhí),澹于榮利。初拜侍郎,賀者畢集。而一室蕭然,了無供具,眾笑而起。 章敞,字尚文,會稽人。由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山西盜發(fā),捕逮數(shù)百人。敞察其冤,留詞色異者一人,余悉遣出。明日訊之,留者盜,余非也。遷郎中,改吏部。 宣德六年擢禮部侍郎。偕徐琦使安南,命黎利權(quán)國事。利遣人白相見禮,敞曰:“汝敬使者,所以尊朝廷,奚白為?”利聽命,趨拜下坐。啖以聲色,不為動。還致厚贐,不受,利以付貢使。及關(guān),悉閱貢物,封其贐,付關(guān)吏。利死,子麟嗣,敞復(fù)奉詔往,卻贐如初。 正統(tǒng)初,纂洪武以來條格,使諸司參酌,吏無能為奸。尚書胡濙寬大,敞佐以嚴肅。二年十二月卒。子瑾亦累官至禮部侍郎。 徐琦,字良玉。先世錢塘人,其祖謫戍寧夏,遂家焉。幼力學,通經(jīng)史。永樂十三年舉進士,授行人。歷兵部員外郎。明敏有斷,居官務(wù)持大體。宣德六年擢右通政。副敞使安南,亦不受饋。還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八年,帝以安南貢賦不如額,南征士卒未盡返,命琦復(fù)往。時黎利已死,其子麟疑未決。琦曉以禍福,麟懼,鑄代身金人,貢方物以謝。帝悅,命落琦戍籍,宴賚甚厚。 正統(tǒng)初,與工部侍郎鄭辰考察南畿有司,黜不法者三十人。時災(zāi)異屢見,琦陳弭災(zāi)十事。悉嘉納。五年命參贊南京機務(wù)。十四年進尚書,參贊如故。有言往年分調(diào)南京軍,家屬悉宜北徙,朝議欲行之。琦奏:“安土重遷,人之情也。今驟徙數(shù)萬眾,人心一搖,事或叵測。”事得寢。軍衛(wèi)無學校,琦請?zhí)煜滦l(wèi)所視府州縣例皆立學。從之。 景泰元年,靖遠伯王驥贊機務(wù),琦專理部事。驥解任,琦仍參贊。四年三月卒,年六十八。謚貞襄。 敞、琦皆以使安南不辱命著稱。安南多寶貨,后使者率從水道挾估客往以為利,交人頗輕之。 弘治時,侍講劉戩往頒詔,由南寧乘傳抵其國,交人大驚。戩依舊制,受陪臣拜謁,不交一語,越宿即行,饋遺一無所受。使人要于途,固致之,卒麾去,與敞、琦皆為交人所重。戩,字景元,安福人。 吳訥,字敏德,常熟人。父遵,任沅陵簿,坐事系京師。訥上書乞身代。事未白而父歿,訥感奮力學。 永樂中,以醫(yī)薦至京。仁宗監(jiān)國,聞其名,命教功臣子弟。成祖召對稱旨,俾日侍禁廷,備顧問。 洪熙元年,侍講學士沈度薦訥經(jīng)明行修,授監(jiān)察御史。敬慎廉直,不務(wù)矯飾。宣德初,出按浙江,以振風紀植綱常為務(wù)。時軍犯逃者,往往令家人妄訴,逮系至千人。訥請嚴禁,即冤不得越告。從之。繼按貴州,恩威并行,蠻人畏服。將代還,部民詣闕乞留。不許。五年七月,進南京右僉都御史,尋進左副都御史。 正統(tǒng)初,光祿丞董正等盜官物,訥發(fā)之,謫戍四十四人。右通政李畛者,奉使蘇、松,行事多不謹。訥微誡之,畛不悅,誣訥稽延詔書等事。訥疏辯。互為臺省所劾,俱逮下獄,既而釋之。英宗初御經(jīng)筵,錄所輯《小學集解》上之。四年三月,以老致仕,以硃與言代。 訥博覽,議論有根柢。于性理之奧,多有發(fā)明,所著書皆可垂于后。歸家,布衣蔬食,環(huán)堵蕭然。周忱撫江南,欲新其居,不可。家居十六年而卒,年八十六。謚文恪,鄉(xiāng)人祀之言偃祠。 硃與言,字一鶚,萬安人。永樂九年進士,授湖廣按察僉事。宣德中遷四川副使。合州盜起,督吏目熊鼎斬六十余人,賊勢遂衰。事聞,擢鼎合州同知。雅州妖人為亂,與言執(zhí)送京師,境內(nèi)以寧。正統(tǒng)元年召為南京右副都御史,入代訥領(lǐng)院事。年老致仕,卒。與言剛方廉慎,為政務(wù)大體。數(shù)建白,多切時弊。家居門庭清肅,鄉(xiāng)人有不善,惟恐與言知之。 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中,以進士副榜授松江訓導。常夜分攜茗粥勞諸生。諸生感奮,多成就者。召修《永樂大典》。書成,還任。用師逵薦,還太常博士。帝謂曰:“劉履節(jié)為御史九年,高皇帝方授是官,不輕予人也?!? 宣德初,遷吏部考功員外郎,歷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統(tǒng)三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實授。屢命巡視畿甸遺蝗,問民疾苦。八年改禮部,尋以老請致仕。吏部尚書王直言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簡。乃改南京吏部。復(fù)以老辭,不允。十四年進尚書。英宗北狩,驥率諸司條上時務(wù),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驥居官務(wù)大體。在太常,山川壇獲雙白兔,圻內(nèi)生瑞麥,皆卻不進。在吏部,有進士未終制,求考功。同官將許之,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綱者,惡逆當辟,或憫其少,欲緩之。驥曰:“此婦人之仁,天道不時,正此故也。”獄決而雨。 正統(tǒng)中,王振怙寵,凌公卿,獨嚴重驥,呼“先生”。景泰初,以請老至京師。大學士陳循,驥門生也,請間曰:“公雖位冢宰,然未嘗立朝。愿少待,事在循輩。”驥正色曰:“君為輔臣,當為天下進賢才,不得私一座主?!蓖苏Z人曰:“渠以朝廷事為一己事,安得善終。”竟致仕去。 驥端厚祗慎。顧勁直,好別白君子、小人。恒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奔揖?,憂國憂民,老而彌篤。蕭山故多水患,有宋時縣令楊時湖堤遺跡。驥倡修螺山、石巖、畢公諸塘堰,捍江潮,興湖利。鄉(xiāng)人賴之。居恒布衣糲食,不殖生產(chǎn)。事兄教諭騏,雖耄益恭。時戴笠行田間。嘗遇錢塘主簿,隸訶之。答曰“蕭山魏驥也”。主簿倉皇謝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蕭山,見致仕尚書臣魏驥里居,與里人稠處,教子孫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災(zāi)患。所行動應(yīng)禮法,倡理學,勖后進。雖在林野,有補治化。驥生平學行醇篤,心術(shù)正大。諳世事,國體。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八歲,四方仰德,有如卿云。百年化育,滋此人瑞。臣讀前史,有以歸老賜祿畢其身者,有尊養(yǎng)三老五更者,有安車蒲輪召者,有賜幾仗者,上齒德也。驥齒德有余,爵在上卿,可稱達尊。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钡塾[奏嘉嘆。遣行人存問,賜羊酒,命有司月給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驥卒。賜祭葬如禮,謚文靖。其子完以驥遺言詣闕辭葬,乞以其金振饑民。帝憮然曰:“驥臨終遺命,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痹S之。蕭山民德驥不已,詣闕請祀于德惠祠,以配楊時。制曰“可”。 魯穆,字希文,天臺人。永樂四年進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跡不入州府。比謁選,有司饋之贐,穆曰:“吾方從仕,未能利物,乃先厲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監(jiān)國,屢上封事。漢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報,然直聲振朝廷。 遷福建僉事。理冤濫,摧豪強。泉州人李某調(diào)官廣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酖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訴于官,所司納林賂,坐訴者,系獄久。穆廉得其實,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無子,以侄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產(chǎn)與侄,屬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兒非叔子,逐去,盡奪其貲,妾訴之。穆召縣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兒中。咸指兒類允文,遂歸其產(chǎn)。民呼“魯鐵面”。時楊榮當國,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貸。榮顧謂穆賢,薦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僉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還,以疾卒。命給舟歸其喪。 始穆入為僉都御史,所載不過囊衣,尚書吳中贈以器用,不受。至是中為治棺衾,乃克殯。子崇志,歷官應(yīng)天尹,廉直有父風。 耿九疇,字禹范,盧氏人。永樂末進士。宣德六年授禮科給事中。議論持大體,有清望。 正統(tǒng)初,大臣言兩淮鹽政久壞,宜得重名檢者治之,于是推擇為鹽運司同知。痛革宿弊,條奏便宜五事,著為令。母喪去官,場民數(shù)千人詣闕乞留。十年正月起為都轉(zhuǎn)運使。節(jié)儉無他好,公退焚香讀書,廉名益振,婦孺皆知其名。 以事見誣,逮下吏,已,得白,即留為刑部右侍郎。屢辨疑獄,無所撓屈。禮部侍郎章瑾下獄,九疇及江淵等議貶其官。瑾婿給事中王汝霖銜之,與同官葉盛、張固、林聰?shù)日撔滩坎还?。九疇、淵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職。時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問,瑾如奏。鳳陽歲兇,盜且起,敕往巡視招撫。奏留英武、飛熊諸衛(wèi)軍耕守,招來流民七萬戶,境內(nèi)以安。 兩淮自九疇去,鹽政復(fù)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尋敕錄諸府重囚,多所平反。十月命兼撫江北諸府。 三年三月代陳鎰鎮(zhèn)陜西。都指揮楊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疇劾之。詔按治,且命諸邊如得青者,具劾以聞。邊將請增臨洮諸衛(wèi)戍,九疇言:“邊城士卒非乏。將帥能嚴紀律,賞罰明信,則人人自奮。不然,徒冗食耳?!蹦瞬辉鍪?。邊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輒徙入塞。九疇言:“邊將所以御寇,衛(wèi)民也。今使民避寇失業(yè),安用將帥?”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帥罪。 四年,布政使許資言:“侍郎出鎮(zhèn),與巡按御史不相統(tǒng),事多拘滯,請改授憲職便?!蹦宿D(zhuǎn)右副都御史。大臣鎮(zhèn)守、巡撫皆授都御史,自九疇始。有旨市羊角為燈,九疇引宋蘇軾諫神宗買浙燈事,事乃寢。災(zāi)異求言,請帝延儒碩,公賞罰,擇守令,簡將帥。優(yōu)詔報焉。 天順初,議事京師。帝顧侍臣曰:“九疇,廉正人也。”留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獄者不給米。九疇為言,乃日給一升,遂為令。已,上疏陳崇廉恥、清刑獄、勸農(nóng)桑、節(jié)軍賞、重臺憲五事。帝皆嘉納。是年六月,御史張鵬等劾石亨、曹吉祥。亨等謂九疇實使之,遂并下獄。謫江西布政使,尋調(diào)四川。 明年,禮部缺尚書。帝問李賢。賢曰:“老成清介,無如九疇?!蹦苏龠€。既至,憐其老,改南京刑部尚書。四年卒。謚清惠。子裕,自有傳。 軒輗,字惟行,鹿邑人。永樂末年進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薦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鋤奸,風采甚峻。 正統(tǒng)元年清軍浙江,劾不職官四十余人。五年言:“祖宗設(shè)御史官,為職綦重。今內(nèi)外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請禁之?!绷罂?。是年,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輗力矯之。寒暑一青布袍,補綴殆遍,居常蔬食,妻子親操井臼。與僚屬約:三日出俸錢市肉,不得過一斤。僚屬多不能堪。故舊至,食惟一豆。或具雞黍,則人驚以為異。時鎮(zhèn)守內(nèi)臣阮隨、布政使孫原貞、杭州知府陳復(fù)、仁和知縣許璞居官皆廉,一方大治。 溫、處有銀場,洪武間歲課僅二千八百余兩。永樂時增至八萬二千兩,民不堪命。帝即位,以大臣議罷之。至是參政俞士悅請復(fù)開,謂利歸于上,則礦盜自絕。下三司議,輗力持不可,乃止。既而給事中陳傅復(fù)請,朝廷遽從之,遂致葉宗留之變。 會稽趙伯泰,宋苗裔也。奏孝宗、理宗及福王陵墓,俱為豪民侵奪。御史王琳謂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陰安得墓?伯泰不平,復(fù)訴。帝命輗及巡按御史歐陽澄覆按。輗言福王蓋衣冠之藏,伯泰言非誣。詔戍豪民于邊,停琳等俸。遭親喪,起復(fù)。十三年奏陳四事,俱切時弊,帝悉從之。 景帝立,以右副都御史鎮(zhèn)守浙江。景泰元年命兼理兩浙鹽課。閩賊吳金八等流劫青田諸縣,輗與原貞討平之。賊首羅丕、廖寧八復(fù)自閩抵浙。輗等防遏有功,進秩一等。明年改督南京糧儲。五年復(fù)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槛碛凡宦氄邤?shù)人。 天順元年二月召拜刑部尚書。數(shù)月,引疾乞歸。帝召見,問曰:“昔浙江廉使考滿歸,行李僅一簏,乃卿耶?”輗頓首謝。賜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糧儲缺官,帝問李賢,大臣中誰曾居此職者。賢以輗對,且稱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報徑歸。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輗孤峭,遇人無賢否,拒不與接。為按察使,嘗飲同僚家,歸撫其腹曰:“此中有贓物也?!痹谀隙迹加窂埣冎镁蒲涌?。輗惡其汰,不往。徹饌遺之,亦不納。歲時詣禮部拜表慶賀,屏居一室,撤燭端坐,事竣竟歸,未嘗與僚友一語。僚友聞其來,亦輒避去,不樂與之處。量頗遍隘。御史有訐人陰私者,輒獎其能。嘗令御史劾南京祭酒吳節(jié),節(jié)亦發(fā)輗私事,眾頗不直輗。然清操聞天下,與耿九疇齊名,語廉吏必曰軒、耿。 陳復(fù),福建懷安人。輗同年進士,由戶部主事知杭州。廉靜無私,獄訟大省。日端坐堂皇,與曹掾講讀律令而已。遭喪,部民乞留,詔起復(fù),未幾卒。輗倡僚屬助之,乃克斂。吏民相率致賻,其子盡卻之,稱貸歸。 黃孔昭,黃巖人。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顯。年十四,遭父母喪,哀毀骨立。舉天順四年進士,授屯田主事。奉使江南,卻饋弗受,進都水員外郎。 成化五年,文選郎中陳云等為吏所訐,盡下獄貶官,尚書姚夔知孔昭廉,調(diào)之文選。九年進郎中。故事,選郎率閉門謝客??渍言唬骸皣矣貌牛q富家積粟。粟不素積,豈足贍饑;才不預(yù)儲,安能濟用?茍以深居絕客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惫?,遇客至,輒延見,訪以人才,書之于冊。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簡。由是銓敘平允。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嘗與尚書尹旻爭,至推案盛怒??渍压傲?,俟其怒止,復(fù)言之。旻亦信其諒直。旻昵通政談倫,欲用為侍郎,孔昭執(zhí)不可。旻卒用之,倫果敗。旻欲推故人為巡撫,孔昭不應(yīng)。其人入都謁孔昭,至屈膝,孔昭益鄙之。旻令推舉,孔昭曰:“彼所少者,大臣體耳?!睍F謂其人曰:“黃君不離銓曹,汝不能遷也?!? 為郎中滿九載,始擢右通政。久之,遷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官地十余區(qū)為勢家所侵,奏復(fù)之。奉詔薦舉方面,以知府樊瑩、僉事章懋應(yīng)。后皆為名臣。郎官主藏者以羨銀數(shù)千進,斥退之。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鐫文廟二字,送之廟中。俄中貴欲獻諸朝,見鐫字而止。 孔昭嗜學敦行,與陳選、林鶚、謝鐸友善,并為士類所宗。弘治四年卒。嘉靖中,贈禮部尚書,謚文毅。子俌,亦舉進士,為文選郎中。俌子綰,以議大禮至禮部尚書,自有傳。 贊曰:國家盛時,士大夫多以廉節(jié)自重,豈刻意勵行,好為矯飾名譽哉。亦其澹嗜欲,恥營競,介特之性然也。仁、宣之際,懲吏道貪墨,登進公廉剛正之士。宗載佐銓衡,顧佐掌邦憲,風紀為之一清。段民、吳訥、魏驥、魯穆皭然秉羔羊素絲之節(jié)。軒、耿、孔昭矯厲絕俗,物不能干。章敞、徐琦、劉戩律己嚴正,異域傾心。廉之足尚也卓矣。 【 譯文】 黃宗載,一名蜃,字厚夫,豐城人。 洪武三十年進士。 授任行人。 奉命出使天下各處,未曾接受債贈,累積功勞升官為司正。 永樂初年,因人推薦作湖廣按察司愈事。 舊有的大奸猾之徒,多被貶而戍守錮莖+五開一帶,暗中抓住官吏的短處進行要挾。 黃宗載張榜逐條羅列其罪狀,說:“不改正,一定要繩之以法?!北娙藳]有誰敢違犯他的命令。 武陵多軍籍,尋常百姓擔心與他們結(jié)為婚姻,租稅徭役將牽累自己,男人女人到了四十歲仍不婚配。 黃宗載用道理開導他們,都理解并醒悟,一時間結(jié)婚的有三百多家。 鄰近縣邑的人仿效他們,當?shù)仫L氣于是得以改變n受召赴文淵閣編《永樂大典》。 書編成后,接受賞賜,恢復(fù)原職。 監(jiān)督制造海運大船幾十艘,事情辦好了而民眾不被騷擾。 皇上出征北方,從湖廣征調(diào)士兵,使者貪婪暴虐而錯過了日期。 黃宗載犯了不檢舉彈劾之罪,貶焉楊青驛的驛夫。 不久起任御史,出京巡按交肚。 當時交趾剛平定,州縣官吏大多任用兩廣、云南的舉人和愿意到遠方做官的歲貢生員,都不善于安撫體恤百姓。 黃宗載于是說:“主管官員都不稱職。 若等到九年再決定官吏的升降,恐怕政事更加荒廢衰敗。 請求任職二年以上的,巡按御史和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核實之后報告皇上?!被实壅J為他說得對。 等他回來,行李很少,沒帶回交肚的一件東西。 尚書黃福對人說:“我任此官很久了,所接觸的御史很多,惟獨宗載識大體?!睘樽婺甘貑?,服喪結(jié)束,重新起用,改任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提升為行在所吏部侍郎。 少I狐蹇義兼掌吏部事務(wù),黃宗載全以正道輔佐他。 宣德元年,奉命到浙江清理軍隊。 三年,到湖湘監(jiān)督采集木材。 英宗初年,以侍郎羅汝敬巡撫陜西,因事獲罪戴罪辦事。 羅汝敬妄自引用詔書恢復(fù)原職,而吏部不理會,被御史彈劾,黃宗載和尚書郭璀都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 不久,得以釋放,升任南京吏部尚書。 做官九年,請求退休。 四次上奏,纔同意。 九年七月,死于家中,年齡七十九歲。 黃宗載廉潔公正,不亢不卑,學問文章在當時都很有聲望。 公卿大夫中年高德劭的,首推黃宗載。 顧佐,字禮卿,太塵人。 建文二年中進士。 授任莊浪知縣。 端陽那天,守將召集官員比試射技和武藝,因顧佐是文官,為難他。 他拿弓和箭一箭就射中了,守將很佩服。 丞樂初年,入朝任御史。 七年,成祖在北京,下令吏部選拔御史中有才能的人前往行在所,顧佐被選中。 奉命招撫慶速的蠻人,到四川督察采集木材,跟從出征北方。 巡枧險要的關(guān)口。 升任江西按察副使,召入擔任應(yīng)天府尹。 剛強正直,不屈不撓,官吏百姓都敬畏佩服,人們把他比作包孝肅。 北京建立為都城,改焉順天府尹。 權(quán)臣顯貴大多不喜歡他,出任貴州按察使。 洪熙元年召任通政使。 宣德三年,都御史劉觀因為貪污被罷官,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推薦顧佐公正廉明有威信,每任官職都顯露風采,擔任京尹,政治廉明,弊政廢除。 皇帝感到高興,馬上提升為右都御史,下敕令獎賞勉勵,命令審察御史中不稱職的,把他罷免掉,御史有空缺,舉薦人才送吏部經(jīng)選拔填補空缺。 顧佐就職辦事,就上奏罷黜嚴皚、楊居正等二十人,貶到遼東各衛(wèi)所擔任小官,降職八人,罷免三人;而推舉進士鄧柒、園子生程富、赴吏部應(yīng)選的知縣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多人能勝任御史。 皇帝讓他們試著處理政事三個月而后任用。 楊居正等六個人申辯上訴。 皇帝發(fā)怒,連同降職為吏的人一并謫戍邊疆。 不久,嚴皚從戍守之地潛逃回到京城,逼迫賄賂他人,被顧佐所上奏,并說嚴皚圖謀害自己。 詔令誅殺嚴皚于街市。 皇帝巡視北方,命令顧佐與尚書張本等留守京城。 返回后又賜予敕命,命令管理眾御史。 于是糾舉彈劾罷黜貪婪放縱的官吏,朝廷綱紀嚴肅有序。 過了一年多,奸詐的官員上奏顧佐接受了徒隸的賄賂,私自放他們回家。 皇帝暗中把奏章給楊士奇看并說:“你不是曾推舉顧佐廉潔嗎?”回答說:“中朝官俸祿微薄,仆從馬匹糧草以徒隸資助,遣送一半徒隸讓他們出錢免除勞役。 徒隸得以回家耕田,官員得到資費,中朝官都這樣,臣也這樣。 先帝知道這件事,故增加了中朝官的俸祿?!被实鄹袊@說:“朝臣貧窮到這種地步啊?!庇谑菓嵑奚细娴娜苏f:“朕正要任用顧佐,小人竟敢誣蠛他,必定要下交司法官治罪?!睏钍科婊卮鹫f:“小事不足以惹皇上發(fā)怒?!被实塾谑前压倮舻臓钭咏唤o顧佐說:“你自己處理這件事?!鳖欁暨殿^謝罪.召集下屬官員說:“皇上命令我來處治你們,你們改正了行為,我就赦免你們?!被实勐牭竭@件事情更加高興,稱顱佐識得大體。 有人上告顧佐不審理冤案。 皇帝說:“這必是重刑犯教人說的?!泵钏痉ü贂瑢弳?,果然是千盧臧清殺害無罪的三個人被判處死刑,派人誣陷顧佐。 皇帝說:“不誅殺臧清,則顱佐定的法規(guī)不被執(zhí)行?!庇庙菪烫幩狸扒逵诮质?。 八年秋季,顧佐得病,請求辭職回家。 沒有應(yīng)允。 讓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他辦理事務(wù)。 遇了一年,熊概死。 顧佐的病也已好了,入朝覲見。 皇帝慰勞他,命令他免除朝覲慶賀,如同以往就職辦事。 正統(tǒng)初年考察不稱職的御史十五人,降職或罷免了他們。 邵宗任職滿九年,吏部已考核稱職,也在不稱職之列。 邵宗上奏申辯,尚書郭璀也說邵宗不應(yīng)該與在任者一起參加考核。 皇帝于是責備顧佐。 而御史張鵬等又彈劾邵宗的一些小遇錯。 皇帝認為張鵬以朋黨相欺蒙,一并嚴厲責備顧佐。 顧佐上奏辭官退休。 賜給敕命獎賞慰勞,賞賜錢鈔五十貴,命令戶部免除他家的賦稅。 十一年九月死。 顧佐孝順友愛,節(jié)操清白,性格嚴厲剛毅。 每天早晨上朝,都在外廬休息一會兒,樹立兩根藤子在門外。 百官路過的,都折轉(zhuǎn)繞道避過他家。 進入宮內(nèi)值勤室,獨處于小夾室之中,除非商議政事,不與眾官吏坐在一塊。 人們稱之為“顧獨坐”。 然而執(zhí)法嚴厲,議論的人認為是他的過失。 當時雩都陳勉、豎墨賈諒先后擔任副都御史,與顧佐同任御史臺之職,而鹽塑旦辱圮在南京做官,與顧佐齊名,繁昌嚴升的名聲也稍次于邵圮。 邵圮,字以先,永樂年問進士。 授官御史。 仁宗監(jiān)管國政,知道他廉潔正直。 每當司法官空缺,就命令邵圮代理,有大案件就交給他辦理。 歷任朝廷內(nèi)外之官,所任職的地方?jīng)]有人敢冒犯。 宣德三年,由福建按察使入朝廷擔任南京左副都御史。 上奏罷黜御史中不稱職的十三人,簡選罷黜各部門庸懶懦弱無才能的人八十多個,朝廷風尚紀律大為振興。 遇了兩年,因病死在官任上。 邵圮負有傲氣,喜歡侮辱同僚,辦案非常苛刻嚴酷。 然而修身廉潔,內(nèi)在質(zhì)量修養(yǎng)好,事奉母親以孝順而聞名。 陳勉,與邵圮同年考中進士。 仁宗初年,因楊士奇的推薦,由廣東副使提升焉左副都御史。 信、豐等縣的盜賊起事,命令陳勉安撫他們,招徠三干六百多人,動亂于是平定。 景泰初年,做官至直立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務(wù)。 退休,死去。 陳勉外表溫和內(nèi)心剛直,精通法律,官吏不敢欺騙他。 賈諒,字子信。 永樂年間通過鄉(xiāng)試中舉進入太學,選拔去陪皇太孫說書,提升任刑科給事中。 宣德四年,彈劾清軍侍郎金庠接受賄賂,罷免了他。 郎中胡玨、蕭翔等十一人,御史方鼎等三人,因不稱職被彈劾。 皇帝不相信,命令賈諒和張居杰秘密調(diào)查這件事。 得以證實,全部貶官。 第二年,又彈劾陽武侯薛祿結(jié)成朋黨怠慢無禮。 朝廷中秩序井然。 不久授官右副都御史。 與錦衣指揮王裕、參議黃翰、宦官張義等一起巡視四川、江西、湖廣,懲治豪強勢力絕不寬饒。 正統(tǒng)二年,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發(fā)大水,命令賈諒和工部侍郎鄭辰前往賑濟。 芒山、殤山上的盜賊成為禍患,賈諒捕獲很多人。 四年,返回到達德州,去世。 賈諒內(nèi)在質(zhì)量修養(yǎng)很好,做官有聲威和名望。 嚴升,建文帝時考中進士。 歷任大理寺右少卿。 在蘇、松清理軍隊,執(zhí)法公正,不屈不撓。 調(diào)任南京余都御史,與邵圮同心協(xié)力治理政事。 剛強果斷而自信,曾經(jīng)著《神羊賦》以表達他的志向。 段民,字時舉,武進人。 永樂二年考中進士。 選為庶吉士。 與章敞、吾紳等都讀書于文淵閣,又授官刑部主。 段民不久升為郎中。 山東邪惡的女人唐賽兒作亂,三司官犯了放縱敵人的法律而被誅殺,提升段民為左參政。 在那時追捕唐賽兒很緊急,把山東、北京的尼姑和天下幽家的婦女全都逮捕,前后有幾萬人。 段民盡力做到矜憐寬宥,人心纔安定下來。 皇帝出征北方,運軍餉的船從濟窒到達潞河,再從陸路運出居庸到達塞外。 段民精心計算,不擾亂民眾而事情辦成。 回來以后,敕令與巡按御史考查所經(jīng)過的府縣的官吏廉潔與否上報。 童德三年,應(yīng)召入京城,命他署南京戶部右侍郎,過了一年,實授這一官職。 再明年改任刑部右侍郎。 當初,戶、刑二部都以治理不好而聞名。 段民到來,綱紀得以修訂和確立,以往的弊病得以革除。 上元有個被侄子毆打的人,憤怒異常,前往通政司告狀。 當時正下令可交納米來贖罪,而禁止越級上訴非常嚴格,違犯的人要被罰戍守遼東。 段民上疏說:“按舊例,位卑年幼的人犯了法可以贖罪,而尊長反而發(fā)配到遠方,考察情理是不合適的,請求重新擬定法律?!被实弁饬怂囊庖?。 皇帝因為段民廉潔耿介正直嚴謹,特地賜給敕命,令他考察南京眾官吏。 八年,下詔書規(guī)定囚犯中除了十惡不赦的以外,都堿罪一等。 有重刑犯三十多人,按舊例不能赦免,段民也減免了他們的罪刑。 后來有圣旨回復(fù)要處決,于是又去追捕回來,而逃跑的已有多人。 段民自行陳述自己的罪狀,給事中年富等彈劾段民。 皇帝知道段民賢能,不予追究。 童德九年二月死于官任,年齡五十九歲。 貧困而不能收殮下葬,都御史昊訥饞贈他衣被。 皇帝聽到了,命令有關(guān)部門負責喪葬。 成化年問,墓盛請求褒獎?chuàng)嵝舳鴽]有結(jié)果。 此后一百多年,纔追加謐號為襄介。 畺紳,字叔縉,衢州人。 任官刑部主事,判案有聲望。 歷任郎中,拜授禮部侍郎。 成祖對呂震說:“吾紳出身翰林,可以輔助你典掌禮部0”后來被呂震排擠,出京任廣東參政。 不久召回任南京刑部侍郎,奉敕命考察兩廣、福建地方軍政官員。 有老朋友任官參政,一向貪得無厭,權(quán)臣要人多為他說話,留有余地。 吾紳到后,最終罷黜了他,當時人稱其公正。 又改任禮部侍郎。 正統(tǒng)六年死于官任上。 臺紳清正剛強有操守,淡泊名利。 起初授官侍郎,祝賀的人都聚集,而滿室空蕩蕩的,一點也沒有陳設(shè)酒食器具,眾人笑著起身而去。 童敞,字尚文,會稽人。 由庶吉士授官刑部主事。 山西盜賊興起,逮捕了幾百個人。 章敞審察其中有冤案,留下言辭和神色怪異可疑的一個人,其余的人都放出。 第二天審訊他們,扣留下來的是盜賊,其余不足。 升為郎中,改任吏部郎中。 童德六年,提升任禮部侍郎。 偕同徐琦出使安南,命令黎利掌管國家大事。 黎利派人稟報相見的禮儀,章敞說:“你尊敬使者,就是尊奉朝廷,還稟報什么呢?”黎利聽從了命令,前去拜見并坐于末座。 用聲色引誘他,章敞不為所動。 返回時贈送厚禮,不接受,黎利把它交給納貢的使者。 到達關(guān)口,一一檢查上貢的物品,封裝贈送的財物,交付邊關(guān)的官吏。 黎利死后,兒子黎麟繼位,章敞又奉命前往,拒絕接受財物如同當初。 正統(tǒng)初年,纂集洪武以來的法規(guī),讓有關(guān)部門商議斟酌,官吏沒有人能耍奸猾。 尚書胡淡處理事情很寬厚,章敞勸告他要嚴肅治政。 二年十二月死去。 兒子章瑾也累積功勞升官到禮部侍郎。 徐琦,字良玉。 先祖是錢塘人,他的祖父謫戍寧夏,于是定居在那里。 幼年致力于學習,通曉經(jīng)史。 永樂十三年考中進士。 授官行人,歷任兵部員外郎。 睿智機敏有決斷,做官能把持住大體。 宣德六年,提升為右通政。 輔佐章敞出使安南,也不接受餿贈。 回來后授官南京兵部右侍郎。 八年,皇帝因為安南上貢的賦稅不夠數(shù)額,往南出征的士兵沒有完全回來,命令徐琦重新前往。 當時黎利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黎麟正遲疑而未作決斷。 徐琦以禍福告知他,黎麟感到害怕,鑄造代替真身的僉人,上貢本地特產(chǎn)以示謝罪。 皇帝很高興,命令除去徐琦戍守邊疆的戶籍,宴請賞賜很隆重豐厚。 正統(tǒng)初年,與工部侍郎鄭辰考察南畿有關(guān)部門,罷免違法的三十人。 當時災(zāi)禍怪異現(xiàn)象多次出現(xiàn),徐琦稟陳止息災(zāi)禍的十條措施。 都嘉賞采納。 五年,命他參贊南京機務(wù)。 十四年升為尚書,如同先前參贊機務(wù)。 有人說前些年分配調(diào)度到南京的軍隊家屬都應(yīng)遷徙北方,朝臣商議想要推行這一辦法。 徐琦上奏說:“安于故土不愿輕易遷徙他鄉(xiāng),是人之常情。 如今突然遷徙幾萬人,人心一動搖,事情就很難預(yù)測?!笔虑榈靡酝Oⅰ?br> 軍隊的衛(wèi)所沒有學校,徐琦請求讓天下的衛(wèi)所仿照府州縣的舊例殼立學校。 聽從了他的意見。 景泰元年,靖遠伯王驥參贊機務(wù),徐琦專門處理兵部事務(wù)。 王驥解除職務(wù),徐琦仍然參贊機務(wù)。 四年三月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謐號直襄。 章敞、徐琦都因出使安南不辱使命而著稱。 安南多寶貝財物,后來出使的人都從水道挾帶商人前往以牟取利益,交人非常輕視他們。 弘治年問,侍講劉戳前往頒布韶書,從直室乘坐驛車抵達該國,交人非常吃驚。 劉戳依照舊制度,接受陪臣的拜見,不交談一句話,遇了一晚就出發(fā),饞贈的東西一樣也不接受。 使人在路途中攔住,堅持要送給他,最終還是揮手命令離去,與章敞、徐琦都被交人所尊重。 劉戳,字景元,安福人。 昊訥,字敏德,常熟人。 父親昊遵,擔任沅陵主簿,因事獲罪拘禁于京城。 昊訥上書乞求自己代替父親。 事情沒有辯白,父親就死了,昊訥傷感而發(fā)奮學習。 丞樂年間,以醫(yī)生的身份被推薦到京城。 仁宗監(jiān)國,聽說了他的名聲,,命令他教育功臣的子弟。 成祖召入問話,符合皇帝的旨意,讓他每天侍奉于官廷,以備顧問。 洪熙元年,侍講學士沈度推薦昊訥經(jīng)學博洽,德行美善,授官監(jiān)察御史。 恭敬謹慎廉潔正直,不追求矯揉造作。 宣德初年,外出巡按浙江,以振作紀律、建立綱常為目標。 當時士兵犯罪逃跑的,往往命他們的家人胡亂告鱟,逮捕上千人。 昊訥請求嚴厲禁止。 即使是冤枉不能越級上告。 聽從他的意見。 繼而巡按貴州,恩惠輿威嚴并施,蠻人敬畏佩服。 將要派人代替他回朝廷,所轄民眾直接上書皇帝請求他留下來。 不允許。 五年七月,升任南京右愈都御史,不久升任為左副都御史。 正統(tǒng)初年,光祿丞董正等盜竊官家的財物,昊訥揭發(fā)了他們,謫戍四十四人。 右通政李畛,奉命出使蘇、松,辦事大多不謹慎。 昊訥委婉地告誡他,李畛不高興,誣告昊訥稽留延緩頒布詔書等事。 昊訥上疏辯白。 都被御史臺彈劾,都被逮捕入獄,隨后釋放了他們。 英宗最初駕臨御前講席,吳訥抄錄所收輯的《小學集解》上呈皇帝。 四年三月,因年老退休,以朱與言代替他。 昊訥博覽群書,議論有根據(jù)。 對于人性與天理的奧妙,有很多闡述,所寫的書都可以流傳后世。 回到家中,穿布衣吃粗食,家徒四壁。 周忱巡撫江南,想要翻新他的住房,不同意。 居住家中十六年死去,終年八十六歲。 謐號文恪,鄉(xiāng)人供奉他于言偃祠。 朱輿言,字一鶉,萬安人。 永樂九年考中進士,授官湖廣按察食事。 宣德年問升任四川副使。 合州盜賊興起,他督促吏目熊鼎斬殺六十多人,盜賊的勢力于是衰弱。 事情上報,提升熊鼎為合州同知。 雅州興妖作怪的人發(fā)動叛亂,朱與言捉拿他們送往京城,境內(nèi)得以安寧。 正統(tǒng)元年,召任南京右副都御史,入京代替昊訥掌管都察院事務(wù)。 年老退休,去世。 朱與言剛強方正廉潔謹慎,主持政事追求大體。 屢次上奏,多切中時弊。 居住家中門庭清靜肅穆,同鄉(xiāng)有不善的人,惟恐朱與言知道。 魏驥,字仲房,蕭山人。 永樂年間,以進士副榜的身份授職松江訓導。 常在深夜攜帶茶粥慰勞諸生。 諸生感動而發(fā)奮,多有功成名就的人。 召入修纂《永樂大典》。 書編成后,返還原職。 因師逵的推薦,升任太常博士。 皇帝對他說:“劉履節(jié)擔任御史九年,高皇帝纔授予這一官職,這官職不輕易給予人。 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員外郎,歷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正統(tǒng)三年,召入試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 過了一年寅授這一官職。 多次命令巡視京城郊區(qū)蝗蟲災(zāi)情,詢問民眾的疾苦。 八年,改任禮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請求辭官退休。 吏部尚書王直說魏驥沒有衰老,若考慮到他年齡大,最好下令除去繁雜的工作而做簡要的事情。 于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 再次推托年老而辭官。 不同意。 十四年升為尚書。 英宗被俘北去,魏驥率領(lǐng)各司眾官吏逐條上陳時弊,大多施行。 景泰元年,年齡七十七,辭官退休。 魏驥做官識大體。 任太常官時,山川壇抓獲一對白兔,京畿內(nèi)長瑞麥,都拒絕不進呈。 在吏部,有進士服喪期未滿,請求考核功績授官。 同僚將要答應(yīng)他。 魏驥堅持不同意。 司法官因天旱體恤受刑者,有叫王綱的,罪大惡極,應(yīng)判處死罪,有人憐憫他年少,想要緩解他。 魏驥說:“這是婦人之仁,天道不合時節(jié),正是這個原因?!卑缸訑嘞聛砭拖掠炅恕?br> 正統(tǒng)年問,王振依仗寵幸,凌辱公卿,惟獨尊重魏驥,稱他為“先生”。 景泰初年,因請求退休養(yǎng)老到達京城。 大學士陳循,是魏驥的學生,請求避開眾人對魏驥說:“您雖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朝廷作官。 請求稍稍等待,事情在我陳循一幫人?!蔽后K正色道:“你身焉輔佐之臣,應(yīng)當為天下推舉賢才,不能偏袒一個老師?!蓖讼潞髮θ苏f:“他以朝廷的享作為自己的事,怎么會有好結(jié)果呢?”最終辭官退休歸家。 魏驥端正厚道恭敬謹慎。 然而剛勁正直,善于識別君子小人,常說:“沒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居住家中,憂國憂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純厚。 蕭山原來多水災(zāi),有宋代縣令楊時所修的湖堤遺跡。 魏驥倡議修筑螺山、石巖、畢公等塘堰,攔截江潮,興修水利。 鄉(xiāng)里人依賴它獲利。 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產(chǎn)業(yè)。 事奉兄長作教諭的魏聯(lián),雖年長而更加恭敬。 時而戴斗笠行走于田間。 曾遇到錢塘的主簿,仆隸呵斥他。 回答說“蕭山的魏驥”。 主簿倉惶謝罪慰問而離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疇說:“臣最初任職蕭山,看到退休尚書臣魏驥的鄉(xiāng)下住宅,與鄉(xiāng)里人稠密相處,教育子孫遵從孝悌,致力農(nóng)耕,增筑堤壩,挖掘湖泊,抵御災(zāi)害。 所做的事符合禮法,提倡理學,勉勵后進。 雖身處山野,有補正于治理和教化。 魏驥生平學問品行純厚,心里的想法正大光明,諳習世間事務(wù),明了國家的典章制度。 退休二十多年,年齡九十八歲,天下四方仰慕他的德行,有如吉祥的彩云,百年化育,滋養(yǎng)這位長壽的老人。 臣閱讀前代歷史,有因歸家養(yǎng)老而賜予俸祿終其一生的,有供養(yǎng)三老五更的,有用安車蒲輪的厚禮召見的,有賜給幾杖的,用以尊崇年高德劭。 魏驥年齡德行有超過他人之處,爵位在上卿,可稱作通達顥貴。 請求下令主管部門,遵從前代舊例實施。”皇帝閱覽奏折而嘉獎贊嘆,派遣行人前往慰問,賜給羊和酒,命令有關(guān)部門每月供給米三石。 使者和命令沒到達而魏驥死去。 按照禮制賜予祭品,謐號文靖。 他的兒子魏完因魏驥的遺言赴朝堂推辭葬禮,乞求用禮金救濟饑民。 皇帝嘆惜說:“魏驥臨終的遣言,還害怕勞民傷財,可謂忠誠的大臣。”答應(yīng)了他。 蕭山民眾尊崇魏驥不止,赴朝廷請求祭祀于德惠祠,以配享楊時。 皇帝命令“可以”。 魯穆,字希文,天臺人。 永樂四年進士。 居住家中,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飯,足跡不進入州府。 等到赴吏部應(yīng)選,有關(guān)官吏贈給他路費,魯穆說:“我剛當官,沒能夠有益于萬民,就首先危害鄉(xiāng)里嗎?”不接受。 授官御史。 仁宗監(jiān)國,多次上陳密封的奏章。 漢王的下屬官吏多作違法的事,眾人不敢指責。 魯穆上奏章彈劾,沒有批覆,然而正直之聲震動朝廷。 調(diào)任福建愈事。 審理冤案錯案,消滅土豪劣紳。 泉州人李某調(diào)往廣西任職,他的姻親富豪之民林某派人在途中毒死李某,而霸占了他的妻子。 李某的族人訴訟于官府.主管官吏接受了林某的賄賂,判訴訟的人有罪,關(guān)進監(jiān)獄很久了。 魯穆查訪到這件事的實情,馬上判處林某的罪。 漳地人周允文沒有兒子,把侄子作為后代,晚年小老婆生了兒子,于是分財產(chǎn)給侄子,把小老婆的兒子囑托他。 周允文死后,侄子說小老婆的兒子不是叔父的兒子,驅(qū)趕他離去,全部奪取了他的財產(chǎn),小老婆投訴他。 魯穆召集縣里的老人和周允文的族人,私下把小老婆的兒子放于眾小孩之中。 都指著他說像周允文,于是歸還了他的田產(chǎn)。 民眾稱為“魯鐵面”。 當時楊榮掌笛國政,家人犯法,魯穆懲治他們而沒有一點寬恕。 楊榮因此說魯穆賢能,推薦他到朝廷作官。 英宗即位,升任右愈都御史。 第二年,奉命在大名捕蝗蟲。 返回,因病去世。 命令供給船把靈柩送回家鄉(xiāng)。 當初魯穆入朝廷作食都御史,所帶的東西不過一囊衣,尚書昊中贈給器物,不接受。 到這時昊中為他備辦棺材和壽衣,纔能殯葬。 兒子魯崇志,歷任應(yīng)天府尹,廉潔正直,有父親的風范。 耿九疇,字禹范,盧氏人。 永樂末年進士。 宣德六年,授官禮科給事中。 所發(fā)的言論保持大體,有美好的名望。 垂統(tǒng)初年,大臣陳說兩淮鹽政久已廢弛,應(yīng)選擇推重名譽和禮法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舉耿九疇為鹽運司同知。 他徹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條上奏有利于國家的五件事,著錄成法令。 因母喪辭官,鹽場的百姓幾千人到朝廷請求把他留下來。 十年正月,起用任都轉(zhuǎn)運使。 節(jié)儉而沒有別的嗜好,公事做完后就燒香讀書,廉潔的名聲更加顯揚,婦女兒童都知道他的名聲。 因事被誣蠛,逮入官府,后來,得以昭雪,就留任刑部右侍郎。 多次審清疑案,沒有枉法屈人的地方。 禮部侍郎章瑾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耿九疇和江淵等商議貶他的官。 章瑾的女婿給事中王汝霖懷恨他,與同官葉盛、張固、林聰?shù)葟椲佬滩坎还健?br> 耿九疇、江淵于是彈劾葉盛等入,并且說王汝霖的父親王永和死于土木之難,他反而嬉皮笑臉非常輕松,不適宜做官。 當時景帝剛即位,急于任用人,放置王汝霖等在一邊,不予追究,章瑾的判罰依照章奏。 鳳陽收成不好,盜賊將興起,敕令耿九疇前往巡視招撫。 他上奏留下英武、飛熊等衛(wèi)軍耕種守備,招來流亡人民七萬戶,境內(nèi)得以安寧。 兩淮自從耿九疇離去后,鹽政又廢弛。 景泰元年仍然命令他兼管。 不久敕令他審核甄別各府的重刑犯,大多被平反。 十月,命令他兼巡撫江北等府。 三年三月,代替陳鎰鎮(zhèn)守陜西。 都指揮楊得青等私自役使操練的士兵,耿九疇彈劾他。 詔令依法懲治,并且命令各邊鎮(zhèn)如同楊得青這種情況的,都彈劾上報。 邊鎮(zhèn)將領(lǐng)請求增加臨洮等衛(wèi)戍,耿九疇說:“邊塞城鎮(zhèn)的士兵不缺乏。 將帥能嚴明紀律,賞罰分明守信用,則人人都自行發(fā)奮。 不這樣,只是白白地增加所耗軍糧罷了?!庇谑遣辉黾邮匦l(wèi)的士兵。 邊疆居民春夏外出耕田,秋冬就遷徙入塞內(nèi),耿九疇說:“邊塞將士是用來抵御敵寇保衛(wèi)民眾的,如今讓人民躲避敵寇而失業(yè),用將帥來做什么呢?”于是禁止人民遷入塞內(nèi)。 有遭敵寇傷害的,治守邊將帥的罪。 四年,布政使許資說:“侍郎外出鎮(zhèn)守,與巡按御史不相統(tǒng)率,事情大多拘限滯留,請求改授御史辦理為便。”于是轉(zhuǎn)任右副都御史。 大臣鎮(zhèn)守、巡撫都授都御史,從耿九疇開始。 有圣旨買羊角做燈。 耿九疇引用宋代蘇軾進諫神宗購買浙江的燈一事勸阻,事情于是平息。 遇上災(zāi)害怪異現(xiàn)象,要求臣民上書言事,戥立墮請求皇帝延請博通的學者,公平獎賞和懲罰,選擇守臣和縣令,精選將帥。 以褒美嘉獎的詔書回復(fù)。 玉順初年,在京城商議事務(wù)。 皇帝看著侍臣說:“耿九疇,是廉潔正直的人?!绷羧螢橛叶加贰?br> 罪犯關(guān)押茌都察院監(jiān)獄的人不供給米。 耿九疇以此上言,每天供給一升,于是成為制度。 后來,上疏陳述崇尚廉恥、清理刑事案件、鼓勵農(nóng)桑、節(jié)約軍隊賞賜、重視御史臺五件事。 皇帝都嘉賞采納。 這年六月,御史張鵬等彈劾石亨、曹吉祥。 石亨等認為實際上是耿九疇在指使他們,于是把張鵬、耿九疇等人一并關(guān)進監(jiān)獄,耿九疇貶為江西布政使,不久調(diào)往四川。 第二年,禮部缺尚書。 皇帝詢問李賢。 李賢說:“老成而清正耿介的,無人比得上耿九疇?!庇谑钦偎貋?。 回來后,憐憫他年老,改任南京刑部尚書。 四年去世,謐號清惠。 兒子耿裕,自有傳記。 軒挽,字惟行,鹿邑人。 永樂末年進士。 授官行人司副。 宣德六年,因人推薦,改任御史。 巡枧福建,剔除奸惡之徒,聲威名望很高。 至統(tǒng)元年,在浙江清理軍隊,彈劾不稱職的官員四十多人。 五年,進言說:“祖宗設(shè)立御史官,該職位很清要。 現(xiàn)在朝廷內(nèi)外各部門有事,大多擅自派遣御史,不合舊制,請求禁止?!绷⒓椿貜?fù)同意。 這一年,破格提升焉浙江按察使。 前任按察使奢侈,軒挽極力矯正。 嚴寒炎暑都穿青色布袍,縫補連綴幾乎遍及全身,家居常吃素食,妻子兒女親自汲水舂米。 與同僚下屬約定,三天拿出俸錢買肉,不能超過一斤。 同僚下屬大多不能忍受。 故人舊友到來,吃的東西僅僅一高足盤。 有時備辦雞和小米,那么人們就感到吃驚,認為是怪事。 當時鎮(zhèn)守內(nèi)臣阮隨、布政使孫膘貞、杭州知府陳復(fù)、仁和知縣許璞做官都清廉,這一方治理得很好。 溫、處有銀礦,洪武年間每年征稅僅二千八百余兩,永樂年問增加到八萬二千兩,民眾不能承受。 皇帝即位,因大臣提議而罷除。 到這時,參政俞士悅請求重新開礦,說利潤歸于朝廷,則礦場的盜賊自然絕跡。 下發(fā)給三司商議,軒挽極力主張不可行,纔停止。 后來,給事中陳傅再次請求,朝廷竟然聽從了他的意見,于是導致了葉宗留發(fā)起的變亂。 會稽趙伯泰,是宋皇室的后裔,上奏說孝宗、理宗和福王的陵墓,都被豪強侵占奪取。 御史王琳說福王投降元,到北方去了,山陰怎么會有墓呢?趟值臺不服,再次上訴。 皇帝命令軒挽和巡按御史歐陽澄考察核實。 軒挽說福王的墓是只葬衣冠的墓,趟伯泰的話不是齓說。 詔令處罰侵墓的豪強充戍邊疆,停發(fā)王琳等的俸祿。 遇上親人的喪事,服喪期間奪情起復(fù)任用。 十三年,上奏陳說四件事,都切中時弊,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景帝即位,以右副都御史身份鎮(zhèn)守浙江。 景泰元年,命令兼管兩浙鹽稅。 閩地叛賊昊金八等流竄搶劫青田等縣,軒挽與孫原貞討伐平定叛亂。 叛賊頭目羅至、塵寧八又從閩抵達浙。 軒挽等防范遏制有功,增加俸祿一等。 第二年改督南京糧儲。 五年又改任左副都御史,掌管南院事務(wù)。 考核罷免不稱職的御史幾個人。 天順元年二月,召任刑部尚書。 幾個月后,稱病請求退休。 皇帝召見他,問道:“以前浙江清廉的按察使任滿回京,行李只有一竹箱,是你嗎?”軒挽叩首回答。 皇帝賜給白銀,安慰并準許他退休。 第二年,南京督理臺儲缺少官員,皇帝詢問李置,大臣中有誰曾擔任這一職務(wù)。 李賢以軒挽作答,并且稱贊他廉潔,于是命令趕塑以左都御史身份前往。 八年夏,因年老請求告老還鄉(xiāng),不等批覆就徑直回家。 回到家中催促準備洗澡,伸伸懶腰便去世了。 軒挽為人孤傲嚴厲,遇到人無論賢能與否,拒絕結(jié)交。 作按察使,曾于同僚家中飲酒,回來摸著肚子說:“這里面有贓物?!痹谀隙?,都御史張純置辦酒席延請賓客。 軒挽厭惡他的奢侈,不前去。 撤去食物送給他,也不接收。 每年的一定季節(jié)到禮部上奏章慶賀,屏客獨居于一問屋里,撤掉蠟燭正襟危坐,事情辦完就回家,不曾與同僚說一句話。 同僚聽說他來了,也就躲開離去,不樂意與他相處。 氣量很狹小。 御史中有揭發(fā)別人隱私的,就夸獎他能干。 曾命令御史彈劾南京祭酒昊節(jié),昊節(jié)也揭發(fā)軒挽的隱私,眾人很多不認為軒挽有理。 然而清廉的操守聞名于天下,與耿九疇齊名,說到廉吏必然會稱軒、耿。 陳復(fù),福建懷安人。 與軒覲同年考中進士,由戶部主事作杭州知府。 廉潔無私,訴訟案件減少了很多。 每天安然端坐,與屬吏講讀法律條文而已。 遇喪享,所屬民眾請求他留下,詔令在守喪期間起用恢復(fù)原官,不久死去。 軒挽倡導同僚下屬資助他,纔得以下葬。 官吏民眾相率贈予葬禮所用財物,他的兒子都推辭了,借債扶柩回家。 黃孔昭,黃巖人。 初名曜,后以字行于世,便改字為世顯。 十四歲時,遇上父喪母喪,因居喪悲痛毀損其身,形銷骨立。 考中天順四年進士,授官屯田主事。 奉命出使江南,推卻債贈不接受,升為都水員外郎。 成化五年,文選郎中陳云等被官吏揭發(fā),全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而貶官,尚書姚夔知道黃孔昭廉潔,調(diào)他任文選郎。 九年,升任郎中。 按舊例,文選郎大都閉門謝客。 黃孔昭說:“國家用人才,猶如富人家屯積糧食。 糧食不在平常積累,怎能足以供給饑荒;人才不預(yù)先儲備,怎能接濟使用?如果以深居簡出并謝絕賓客焉高尚,從哪兒知道天下的英才呢?”公事完畢后,遇有客人到來,就延請接見,詢問人才,記在冊子上。 授官,以官員才能的高低匹配管轄地事務(wù)的繁簡。 因此選才用才公平恰當。 那些私下干謁的,一律謝絕接見。 曾與尚書尹曼爭論,以至于推翻幾案大發(fā)脾氣。 黃7L昭拱手站在一邊,等他怒火平息,又說這件事。 尹曼也相信他誠信正直。 尹曼親近通政談倫,想任用他作侍郎,黃孔昭堅決不同意。 尹曼最終任用了他,談倫果然失敗。 尹曼想推舉舊友作巡撫,黃孔昭不答應(yīng)。 那人進都城拜見黃孔昭,直至跪下來。 黃孔昭更加鄙視他。 尹曼命令推舉他,黃孔昭說:“他所缺少的,是大臣的德性?!币鼘δ侨苏f:“黃君若作選拔官員的長官,爾就不能升遷。”擔任郎中滿九年,纜提升任右通政。 很久以后,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 有官地十多區(qū)被豪強侵占,奏請恢復(fù)官地。 奉詔命薦舉地方軍政長官,以知府樊瑩、愈事章懋應(yīng)對。 后來逭兩人都成為名臣。 主管庫藏財物的郎官用剩余的銀子數(shù)千兩進獻給他,斥令退還回去。 挖掘地面得到古鼎,急忙命令工匠刻文廟二字,送到廟中。 不久朝中貴人想獻之于朝廷,見到刻的字就放棄了,黃孔昭喜好學習而品行敦厚,與陳選、林鸚、謝鐸友善,都被文人士大夫推崇。 弘治四年去世。 嘉靖年間,贈官禮部尚書,謐號文毅。 兒子黃倆,也考中進士,任文選郎中。 黃備的兒子黃綰,因議論“大禮”官至禮部尚書,自有專傳。 贊曰:國家強盛時,士大夫大多以廉潔的節(jié)操自我尊重,哪里是刻意砥礪德行,喜好矯揉造作博取名譽呢?也大概是淡泊嗜好欲念,以鉆營攀附為恥辱,有孤高耿直的性格罷了。 仁宗、宣宗之際,懲治官場上的貪官污吏,提升公正廉明剛正的士人。 黃宗載輔佐選拔人才,顱佐掌管國家大法,風氣法紀因此而清正。 段民、昊訥、魏驥、魯穆清清白白有士大夫清廉正直的節(jié)操。 軒挽、耿九疇、黃孔昭勉力磨煉、超凡脫俗,外物不能干擾。 章敞、徐琦、劉戳約束自己嚴格公正,在異國他鄉(xiāng)使人傾服。 廉潔足以推崇也可稱卓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