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副作用”可訂閱哦!點擊右上,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五代楊凝式的名作《韭花帖》
清代成親王臨的《韭花帖》。去年現(xiàn)身北京泰和嘉成拍賣。
關于如何寫字,一直以來,都有不少朋友咨詢:從如何買筆墨紙硯,到該從什么帖入手,等等。這一次,是我的前同事問的。他興趣濃厚,當天差點從深圳趕來一起寫字。受他熱情的鼓舞,我頗認真的想了下這個問題,即,對初學者而言,什么是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隨意,而且能夠在今后的練習中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找一些對書法、特別是臨帖有豐富經(jīng)驗的高手來談,他們知道練習中的甘苦,也知道其中的難易,讀他們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同時,同好也能從中交流學習,因為對學書法來說,臨池是一輩子的功課。在古人的作品中,有不少便是臨寫作品,比如題圖的這張清代成親王臨的《韭花帖》。出于這個目的,年前我陸續(xù)約了四位朋友,他們都是當今有實力、有口碑的書畫家,也是相當沉潛、對書法有研究的書學者,讀他們的心得,我十分受益,本期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翔先生
1973年出生於新疆石河子,1997年加入中國書協(xié)。2005-2012年任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亞洲部顧問。中國書法江湖網(wǎng)站創(chuàng)辦人之一。書法篆刻入藏美國各博物館?,F(xiàn)爲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營養(yǎng)流行病室主任、副教授、博士導師、博士後導師。曾執(zhí)教於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發(fā)表英文醫(yī)學類文章130余篇,研究成果被世界各大媒體數(shù)千次報道。任多個英文SCI雜志編委,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等多家專業(yè)機構專家委員會委員,在美國獲獎近10次。
臨《王居士磚塔銘》。
我的專業(yè)是利用大數(shù)據(jù)來了解神經(jīng)性疾病、睡眠和營養(yǎng)學。我們在貌似無序的千萬數(shù)據(jù)中,利用計算機找出一些規(guī)律(通常用數(shù)字模型來表達)。臨帖也是如此,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臨帖,探尋古人用筆的一些共同規(guī)律。我寫字基本圍繞幾個帖子,比如石鼓文、李陽冰、十七帖、十三行和黃庭經(jīng)。我會在反復臨習這些帖的過程中,推測一些對古人用筆的可能規(guī)律(也就是科學研究中的hypothesis),然后泛臨古人名帖(比如王居士磚塔銘),不斷地驗證并修正這些hypotheses。所以在泛臨過程中,我不會太刻意追求完全的形似,而會關注自己是否能從這些經(jīng)典中飲得一瓢水,從而幫助自己理解古人書法規(guī)律的總架構。這就像下圍棋時,如果我們在每個局部都斤斤計較,我們是無法獲得全局的勝利的。
幻庵先生
張斌,字懷清,號幻庵,北京人,自幼隨祖父學習書畫鑒賞,并得到馬寶山、傅大卣諸先生指教。喜愛收藏古代、近現(xiàn)代學者翰墨。
臨文征明。
臨白蕉。
臨趙孟頫及局部。
臨成親王所臨《韭花帖》及局部。
臨米芾及局部。
臨帖一定要像。心到、眼到、手到。長期錘煉,必有所得!結體、使轉、衄挫、提按、經(jīng)停都要注意,每一家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剛開始不必通臨,找到有特點的字選臨,既能掌握特性時,再通臨,一家通臨幾十過,再換帖。如此反復,才能量變到質變。 初學書法,我建議先臨趙孟頫?!赌懓捅贰睹顕浪掠洝贰逗贾莞I裼^記》等等,取其筆道均勻,易于取法。小楷則《汲黯傳》《老子道德經(jīng)傳》可也。
趙孟頫小楷《汲黯傳》《老子道德經(jīng)傳》。
蒙中先生
1976年生于重慶市,別署弋陽舊民,齋名竹庵。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曾任重慶出版社編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有藝術專題介紹、藝術隨筆、藝術品評文章近百篇十余萬字發(fā)表于國內(nèi)專業(yè)報刊。書畫作品集《中國當代中青年書畫家精品集蒙中卷》、《筆墨舊約——竹庵蒙中的書畫藝術》,散文隨筆集《銀錠橋西的月色》。
臨《韭花帖》。
臨《韭花帖》局部。
節(jié)臨《圣教序》。
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寫毛筆字,臨的第一本帖是顏真卿《多寶塔碑》。三十年寫過來,不知換過多少帖,臨帖,從描摹字形到理解法理,真不是一件短時間就能辦好的事情,愚鈍如我,至今依然彷徨困惑,不得門徑。新偉兄請我談臨帖,膚淺體會,僅供參考。1:讀帖要精而深,橫向讀,縱向比,讀帖的常用方法是比較,不停比較,不停找規(guī)律。越微妙的細節(jié)越不能放過,碑刻、墨跡是死的圖像,但要從中找規(guī)律,體會筆的節(jié)奏和旋律。2:熟記字形、寫法,大的書寫量最有效。爛熟于胸,時間久了才能慢慢琢磨出用筆結字背后的規(guī)律。3:多找機會看古人真跡。不僅是墨跡,拓本也一樣,再好的印刷品和原作氣息也隔一層。4:注重書寫工具的研究和比較。筆硯精良,會讓你更深地理解古人對書寫細節(jié)的要求。5:研究書法史,提高審美與鑒賞眼力,慢慢建立自己的審美體系。只有眼高手低者,不會有手高眼低的人。6:不同階段臨帖,尋找的東西會不同。到了較高的階段,臨帖變成一個尋找和建立自己的過程。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僅僅從技術和方法上努力,無法達到最高層次。臨帖只是一個橋梁,書法學習最難在脫俗二字,要使自己氣質轉換,脫胎換骨,方能真正儕于古人。
谷卿先生
現(xiàn)居北京,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蘇東坡致陳季常尺牘,又稱《一夜帖》。
谷卿臨《一夜帖》。
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及局部。
谷卿臨《花氣薰人帖》。
臨黃庭堅尺牘。
關于臨帖,我以前曾經(jīng)寫過一篇小文,叫做《臨帖并不為了寫得“像”》,談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因我不是專業(yè)書家,或許“善書者”也算不上,故而自己的那些淺見是不足為訓的,也正因為非專業(yè)、壓力小,所以能任性而為,上至契金陶簡,下至磚印碑帖,但覺有可觀或會心者,無所不學無所不臨,“馀事”之樂,是以輕松歡喜為尚。我學寫字是從篆書和草書入手,學鄧石如和懷素,而最早比較認真的有意識的“臨寫”,則是中學時候臨《龍藏寺碑》和《顏勤禮碑》,對于后者,沒有堅持寫下去,因為覺得太過笨拙。而通過寫《龍藏寺碑》,開始了解唐初一些書家和書法的風貌,又上溯龍門和漢隸,眼界稍開?,F(xiàn)在臨得比較多的是宋元人的帖子,包括題跋,可能是因為主要做宋元時期的文學研究工作,業(yè)馀目及一些材料,有心儀的墨跡,總要試臨一番才好。另外就是收到或過目一些金文拓本,也有摩挲臨寫的興趣。 當然最喜歡的還是詩帖,蘇黃自書的墨跡,有溫度極了,靜夜或閑中臨寫一通,能夠想象和體察作品背后的作者人生,在這過程里,有狐疑惶惑,有恍然大悟,有會心一笑,有黯然同情,正是“感發(fā)”所致,這屬于個人或曰私密的美妙歡欣,實難與外人講述。
我的幾位師友,有的身在國外,也以臨池為樂趣,電話中總不忘告訴我“我還在寫字,臨帖”。資深書家如此,學習書法者也當如是觀。分享完四位行家的“內(nèi)功心法”之后,我想和諸位分享一下我的一位朋友的忠告,他的字寫得怎么樣我沒有見過,但他看字,從來沒有一條意見我不是心服口服。關于寫字這回事,他是這樣告誡我的:
多臨帖,別整天創(chuàng)作。
“副作用”是詩人、媒體人戴新偉的公眾號,以推介書畫藝術及相關文化產(chǎn)品為主,還有他忘不了的文學。
片刻的優(yōu)游與閑暇,于人生無補,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劑品。副作用也是作用,說不定是正能量呢,對吧?
《寫字畫畫》筆記本,65元/冊(包郵)。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購買(節(jié)后發(fā)貨):
1、聯(lián)系經(jīng)銷商“山泉居”秦先生(18665040678)或加他的微信
2、當然,也可以直接聯(lián)系我。后臺留言、微信留言均可。
3、通過點擊下面“原文閱讀”到微店“易大經(jīng)小鋪”購買。謝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